经过高山,看过海洋,我已归入魏晋
——和著名中年国画家乔鹏的一次对话
策划、文字/向往幼儿园
对话人:国画家乔鹏,仲安画廊创始人金仲,陶瓷爱好者石楠
对话地点:景德镇乔鹏瓷画工作室
一、当别人都在努力表现的时候,我是沉默的那一个
石:二位老师,幸会。有一个傻傻的困惑想请教,古代有许多书画艺术高峰,近现代也涌现出许多大师,可谓灿若星河让人难以企及,为什么人们还是不管不顾地进入这一行?
金仲:这个问题很本质。我搞过文宣工作,经常写作,想想鲁迅、老舍他们,也有过困惑。我想自己写作不是为了和鲁迅比,更多的是为了精神。人活着不仅是衣食住行,有了精神,活得才有意思。
乔鹏:传统文化的延续主要是精神价值的延续,这是一个方面。对我来说,画画最开始让我感到舒适和快乐,但后来它成了我在这个世界里存在的形式。如果这种存在的形式让别人舒服,觉得生活当中还有有意思的东西,这就是善。
石:乔老师,感觉你是一个内向少语的人,刚才看了你个几个竖幅瓷板,都是小尺寸的,古朴、雅拙,简约平淡而又韵味丰厚,怎么说呢,使我想到了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而有滋味。
乔鹏:你过奖了。不管国画,还是瓷画,我都喜欢平淡简单。我这个人,自小就不是那种张扬、浓烈、多彩的人。小时候,当别人都在老师面前努力表现的时候,我是旁边默默观看的哪一个。
金仲:中国人历来讲究知人论世。乔老师经历了许多坎坷,光看面相的话,儒雅、平和,说话低声细语,你能想到这样一个人曾经历了那么多吗?这样的人,在艺术上是内敛、丰富的。
石:有时候,很难说是生活影响了人,还是人影响了生活。有的人经历过苦难后,壮怀激烈有爆发力,有股执拗劲。我感觉乔老师是宽容、开阔、舒畅、通达,有水一样的力量。
金仲: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最后都会积淀到绘画中去。看乔老师的国画和陶瓷,心一定要静。
乔鹏:生活和画画是一个过程连着一个过程。我1979年考上大学美术系,之后开始搞创作,以笔为生,一转眼大半生过去了。现在,因为喜欢瓷器又来到景德镇,想在瓷器上画点东西出来。生活和创作都是有机缘的,顺其自然就好。
二、自由,自由
石:金总,你怎么认识的乔老师?
金仲:三年前我到北京,无意间看到了乔老师的画展,全是手卷、扇面这样的作品,清新雅致,尺幅不大却方寸千里。哎呀,还能看到这样的好东西,值了!巧的是,我在画展上遇到了北京进修的冯少胜老师,他和乔老师认识,冯老师很推崇乔老师的东西。
说真的,当时没想到乔老师会来画瓷。今年年初一次交流的时候,著名策展人王豫明老师跟我说,说在景德镇看到了乔老师的作品,感觉很好。我不懂艺术,但这些年做下来,我对市场有感觉,并经过了验证,乔老师的作品一定有好的前景,所以就和乔老师有了合作。
石:金总比一般爱好者强多了,对绘画还是有研究的。你怎么看乔老师的画?
金仲:过去手卷、扇面属于文人雅士、皇宫贵族的“雅玩”,对创作者本人的艺术功底要求很高,要比一般画家在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力高出一筹。虽然尺幅不大,但却能营造出宽阔空灵之感,和丰富的想象空间。乔老师的瓷板画无俗气、有韵味,清雅高古,不少人喜欢。
除了山水小品,乔老师的山水长卷、泼彩山水都很厉害,有自己的语言,业内人评价很高,说他的作品有仪态风度、魏晋气象。
石:乔老师为瓷都带来一股新气息。大家名家评价都很高。
金仲:一点没错,前段时间,台湾著名画家陈显栋老先生来景德镇,看到乔老师的东西,很喜欢,说他墨色用得好,线条简之又简。乐穹老师看到乔老师陶瓷作品后,说线条用得很好,很有功夫,文人气很浓,应该留在景德镇。著名策展人王豫明老师认为,乔老师的瓷画是典型的文人画,很高级。
乔鹏:遇到金总是缘分。画画首先是给自己,我想活得简单,画也想简单平淡。自古到今总有人喜欢“简”,说明它是值得追求的。我希望能按自己愿望去创作,按自己心意活着。
三、魏晋其实并不遥远
石: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王岳川先生认为你书画双修,既充分继承书画文化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聊聊这事吧。
乔鹏:2010年初,北大书法研究所、国家画院、人民网联合主办了“艺海八仙----南北笔墨书画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学百周年讲堂举办的,我应邀参展。这次展览由王岳川先生担任学术主持,程大利、曾来德、邓福星等先生担任学术顾问,很多重量级老师都观展并参加讨论。其实王岳川先生的评价不是针对我一个人,是对参展八位书画家的整体评价。当时有人评价我的线条笔墨“损之又损”,是从“简”来说的。这些评价很鼓励我,我想用不同的笔墨表现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精神。
金仲:听说这次展览影响不小。策展人、著名学者吴彦武在一篇文章里介绍说,戏称“艺海八仙”,其实主要是说参展的八位书画家多年来在艺术海洋里的执着游弋的精神,而“仙”的超逸于象外的精神追求也正是传统文人画最高的境界。
乔鹏:“象”也好,“气韵”也好,最直接的体现是笔墨,笔墨是中国画最基本的形式语言,有笔有墨才是中国画的真精神。魏晋时期,对人的品评臧否,最讲究气和象,名士们被人追崇的仪态风度,那宽袍大袖的飘逸风姿及惊世骇俗的洒脱举动,代表了那一个时代。随着绘画的勃兴,对人的品评标准转而用于对绘画的品鉴,这其实是精神力量向绘画的迁移。
石:魏晋及稍后一段时期,被称为民族精神觉醒时期,文人追求个性解放、心灵自由,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竹林七贤”、顾恺之、王羲之、谢赫、宗炳、陶渊明……都把自己该怎样存在的问题想透彻了,留下了精神丰碑。
金仲:我觉得乔老师的作品也属于想明白了。他的作品为什么会被认为高呢?传统学养深厚,精通茶道、香道、琴道、书道、画道,一直过的就是自由超逸的生活……
石:他的归宿是“平淡”和“简”,在自由中快乐。他在求一种本来就存在的一种永恒,而这是普遍浮躁社会中被人忽略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金仲:对!现在,他又开始探索瓷道。当我们有过复杂和繁华后,突然看到乔老师的作品,明显感到身外物的无意义。
乔鹏:景德镇陶瓷博大精深,名家辈出,瓷上绘画我还需要一个学习过程,但精神性的东西不会变,我知道路的方向在哪里。这么多年来,自己遇到过很多高人大家,不断学习探索,最终归入魏晋,是心性在推着我走到现在。这个时代需要自己的魏晋精神,而不是复辟古代。倘若我的行为能对人有所启发,那也就足够了。
金:我同意。从经纪人的角度来看,从纸本向瓷本转换需要一个过程,乔老师会很快跨越。我们现在只要静静地等待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