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战略的两大支点:哲学与人性(2)
战略与哲学
战略脱胎于哲学,“做正确的事”,是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不断选择的主观世界的结果;“正确地做事”,是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中不断演化出来的能力;想要跨越认识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就需要一套打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这些都属于哲学的范畴。
杰出的哲学家有两种,一种代表了时代最核心的认知,对时代提出奠基性或总结性的表述和论证;一种洞察了未来将要发生的根本性转变,对当下被认为天经地义的某些存在提出疑问、挑战和批判。前者的代表性人物有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纳、近现代的康德和黑格尔等,后者的杰出代表则是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近代的马克思、尼采和海德格尔等。
战略与哲学的关系就像是果实与大树的关系,战略是哲学的广泛应用,战略过程无处不体现着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思想。一个人在哲学层面如果懵懵懂懂,就一定做不好战略。
哲学是在根本层面上追问的,是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以彻底的态度反思已有的观念和认识,从价值理想出发把握存在的目标和历史的趋势,展示了人类理性思维的高度。
战略是智慧之学,反映认知深度,体现了哲学的认识论思想。
战略充分体现出了哲学对智慧孜孜追求的态度。战略旨在穿透事物的表象,探索其本质,通过对人们知行过程的把握,而达到对世界的本质、发展的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认识。
战略是思维之法,讲究思辨精神,体现了哲学方法论思想
一直以来,哲学都是在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中发展,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哲学家们相互批判、相互推翻和相互取代的斗争史,但哲学的价值就是用来解放人、解放人的思想的,这是目的,也是方法。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束缚人思想的东西,因此哲学本身就是方法论,哲学就是要让人自觉认识到究竟是什么、是谁束缚了人的思想,应当怎样摆脱这种束缚。只有摆脱了思想上的束缚,认识的视野才能更加宽阔,思维的空间才能更加广大,创造力才能得到更充分的释放,正是这种哲学思维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战略继承了哲学的方法论,战略就是用哲学的思维体系来审视、发现、反省、辨驳、求索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或不置可否、迷茫困惑的那些问题,是对现实和经验的反思,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来审视当下,探寻未来。
战略是行动之术,指导行为发展,体现了哲学实践论思想。
改变观念就是改变世界,哲学是无用之大用。
战略是更广泛的哲学思想的应用,以国家战略为例,几乎每一种国家战略背后都有某种哲学作为基础。一个国家战略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对国际形势认识的深刻程度,而如何认识国际形势,归根到底又取决于用何种哲学思维作为指引。因此,国家战略竞争实际是战略境界--哲学思维方式的竞争。以什么样的世界观统领我们的思想,关系到国运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