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这是一本500页的小说,借于“郑州图书馆”,在疫情封控居家期间读完。老实说,要不是被“偷书贼”这三个字吸引,想必这个故事不会与我有缘,毕竟厚厚的书读起来还是比较有挑战的。
初次见面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那时毫无目的的逛着一排排书柜,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然而并没有借出细读,只是拿起来随意翻了几页,也算打了个照面。后来像是未了的缘一样,在软件上不经意间地见到这本书的推荐,于是更加好奇,心里留下了一定要看完的想法。直至封控前几天,从“郑州图书馆”找到借出,毕竟居家的日子,时间比较多。
(二)故事开始
一个披着带兜帽的黑色长袍、拿着大镰刀的死神,无比唏嘘地缓缓讲述着这个故事:
一个女孩、一些文字、一位拉手风琴的人、一个犹太拳击手、一个有着颜色宛如烛光的头发的少年、几起盗窃案。
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背负巨额债务的德国人民生活本就不易,加上执政党的争权夺势,工厂的剥削,哪里有人在乎百姓的平安日子。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位美术落榜生依靠自己的才能,让德国民众相信他能带领自己过上好日子,无所顾忌的发动了战争,清理所有的犹太人同时拿回失去的东西。
主人公莉泽尔·梅明格的父亲是共产主义者,在纳粹党当权下,结局自然惨淡。她的母亲无力支撑,只得把莉泽尔和她的弟弟托付给别的家庭,弟弟却在去新家庭的火车上去世,留下这个十岁的女孩。于是,故事在一座名叫莫尔辛的小镇开始了。
书中说:贫苦的人好像一直在奔波,仿佛去往他乡能有什么希望一样。他们看不到的是,在旅途的终点,以前的老问题仍会出现,只不过换了个模样,就像一位你躲不开的亲戚。
是啊,若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个希望,又何必背井离乡,让不长的生命充满离别。
(三)几个人物
莉泽尔住在希默尔街(Himmel=天堂)三十三号,由胡伯曼夫妇收养。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我对“蠢猪”这个词,有了另一种理解——它不再只是难听的话语,而有了深深的爱。
汉斯通过给人粉刷墙壁与去酒吧拉手风琴赚钱,他曾两次卷入世界大战,又两次幸运的从大战中躲开了死神。妻子罗莎·胡伯曼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平日里给几个家庭清洗脏衣服,用不多的钱尽力维持着生活。她会把所有人都叫作蠢猪或母猪,尤其是那些深深爱着的人,然而她的心却比大多数人想的都要广阔,也更美好。
胡伯曼夫妇是一对有着金子般品格的人,尽管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多少存在感,平凡无奇,但幸好是他们,拯救了脆弱的莉泽尔,幸好有他们,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一点。
最初的日子,莉泽尔每天晚上都做噩梦,被惊醒的新爸爸汉斯·胡伯曼就会走到她身边,坐在床头关心她,后来又给她演奏手风琴、给她读书、教她认字,慢慢的抚平了莉泽尔心中的伤痕。再加上那位具有柠檬色头发的鲁迪·施泰纳的存在,莉泽尔便有了一个最好的朋友。
鲁迪是一个具有跑步天赋的少年,住在莉泽尔家旁边,相识在一场街头的足球比赛。这本书里只要鲁迪一出现,情节都会很愉快,毕竟他可一心想得到“母猪”的一个吻,也是他始终守护着莉泽尔,无论发生了什么事。
鲁迪在修女惩罚莉泽尔后陪着她,在饥肠辘辘时带她加入团伙去农夫的果园偷苹果,一起吃一根棒棒糖,也怂恿她一起去什么地方偷吃的,在冬天时不顾寒冷涉水去捡漂流的书,在她失去理智朝游行的犹太人队伍跑去时将她阻止。这个少年让莉泽尔又爱又恨,最终却发现全是爱,给了沉睡后的鲁迪一个深深地迟到的吻。
再就是四处逃亡后躲藏在希摩尔街三十三号地下室的这位犹太拳击手,故事中这里体现出来的只是两个字——承诺。纳粹党四处抓捕犹太人,马克斯·范登堡四处躲藏,不得已以生命为赌注赌了一局,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位手风琴手家,多幸运啊,汉斯让马克斯赌赢了。
汉斯参加过一战,他的好朋友埃里克·范登堡教会他拉手风琴,更是把他推离了死亡之地,成为一场战役里唯一幸存者。战后,汉斯找到了范登堡的家人,人微言轻的他许下了一丝诺言。二十年后当埃里克的儿子走投无路地站在他家的门口,汉斯毅然决然的将其迎进了家。
虽然汉斯家并不富裕,罗莎粗鲁霸道,可她却是一个明事理的好人儿,不但接受了犹太人,用家里不多的粮食维持着四人生活,还想尽办法藏匿着马克斯。
自此,希默尔街三十三号的地下室多了一张盖着防尘布的床,马克斯就躲在里面,不见天日,大多数时间与渴望自由的心斗争,在幻想中与元首打拳击。莉泽尔也多了一个在乎的朋友,他们交换了噩梦,讲述着各自的人生经历,一起读书,互相准备了彼此能拿得出手最好的礼物。
后来,马克斯又不得不离开汉斯家,被捕后从希默尔街游行时,莉泽尔不顾一切的重进游行人群去看他。再到二战结束,历尽磨难的马克斯拥抱了被轰炸后仅存的莉泽尔。呵,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战争面前,没有胜者。
接下来就是脸上总显示出忧伤且心地善良的镇长夫人伊尔莎·赫尔曼。善良的伊尔莎发现莉泽尔在元首生日当天偷禁书却没有告发她,反而让这个小姑娘进入了她的书房。面对莉泽尔屡次爬窗户进书房偷书,她也没有责怪,而是打开窗户任凭偷书贼来去。在莉泽尔大难不死无家可归的时候,收留了她。多好的人呐。
还有参战负伤回家,却因承受不住抛下母亲逃生的罪恶感而自杀的米夏埃尔·霍尔茨埃普费尔。他只是想活着。
人类,一种同时具备善与恶的生物。
(四)几本书
贯穿整个故事的是几本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文字拯救了莉泽尔。第一本是偷书贼在弟弟的葬礼上偷偷藏起来的《掘墓人手册》。然后就是圣诞节汉斯用香烟换来送给她的《小狗浮士德》和《灯塔》。第四本是火之书,从烟雾缭绕的灰烬中偷出来的《耸耸肩膀》。再就是那位犹太拳击手在地下室用油漆写出来的两本书《俯视我的人》、《采字人》,和从那个温柔的镇长夫人那得来的书——《吹口哨的人》等。
要说是书拯救了莉泽尔,可能有点夸大了,不过书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多少次午夜惊醒时,是爸爸汉斯教她读书和识字,生活中也时不时的去伊尔莎那里读上几十分钟,在空袭警报响时躲在用作防空洞使用的地下室中给邻居们读书。文字,给了她获取知识的能力,与脱离现实得到宁静的契机。
(五)画个句号
当希默尔街(天堂)的世界末日降临时,天正下着雨。铁皮飞机敞开肚皮,扔下炸弹带走了除莉泽尔之外的所有人(她正在地下室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幸运的是,他们都是沉睡中走的……
战争,带走了数千万的人,几乎让德国年轻一辈的人断代,苏联损失惨重,日本吃了两颗原子弹,我国更是全民抗战……从战争中活下来的人,多多少少不能正常生活。
读完这个故事,内心无法平静,从初见忐忑到不忍读完,感慨万千。是啊,人类就是这样一种生物,很多东西不能简单用一种逻辑来解释,很复杂。人生也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我们应该热爱生命,尽力过好这一生,写好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