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很多人写乡土写散文,很多文笔和素材真的很不错。作为副刊写作导师,我建议大家要学会纸媒投稿,实现文字真正的价值。
但有些人写的散文随笔也有很多的问题。今天特意找了一篇学生作业,实战讲解一下。
原文如下:
《六月的随想》
我与六月一见倾心,再顾生情。
昨夜一阵阵狂风急雨,霎时,窗外的翠叶沙沙作响,并数声清泠的鸣啭。六月的夜依然沉寂无聊。适时,轻快的脚步声,声声急促。跟着汽车轰轰,雷声隆隆。至此,阒寂的夜忽地远遁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千年前的女词人李清照应景一问,千年后的我亦有此担忧,美的难道不应该敌住丑的?既然一切终将消散,不如放归心绪,在六月里放浪形骸。
一大清早,我就迫不及待想要放进六月的影来。果然,浓夏的溽热不会避让太久,炙热便取代了清凉。不久前还是潮腻的土地,已然皲裂开来。清风徐徐,由远及近卷集着薄薄的雾岚,自然的馨香跳跃升腾,偶有一两缕幽香钻入鼻翼,瞬间沁人心脾。
很快,大地上热闹了起来。止不住的蝉吟杂沓,敛不尽的笑语喧阗,我一路赏览。路旁,簇簇绿叶,倚着树身、枝梢、躯干缓缓做流苏状,宛似酥酥腻腻的绿塔,那模样俊极了,柔媚极了。间或粉腻的野花繁密如雨,骄阳热烈般照及。不管绿叶繁花,它们都在这悠悠六月,斑斑勃勃、洒洒点点,没有丝毫怏怏不乐。一路行来,近到一个硕大的碧湖,水平如镜,湖中或倒嵌纷扬的柳,或有野鸭子扑棱着翅膀,还有突突的水鼓鼓地冒腾。湖上游人如织,六月天的火辣似乎也感染了火热的人们,纷纷出来享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转念间想起家乡的荷花,每到六月,那里的荷花必然亭亭玉立,在湖塘里突兀地高耸,宛若仙女擎着的大伞盖。荷叶倾盖相覆,挨挨挤挤,一层接着一层,往上向上。如果莲子肉熟透了,摘剥则入口滑腻爽朗。此时,安恬的水好似如画如屏,一色幽幽。偶有成群的蜻蜓,舞姿蹁跹,时而摩挲着净爽清滑的莲叶,悠然晃荡于丛荷之中。而远处的故乡,早就盛夏入时,树影婆娑,色彩轩然,俨然一副精致的水墨画。
一年之中,唯六月最美,这一月是最接近故乡的盛景,接近时光的粲然。六月一到,便是年中了。离开故乡的日子已经逝去五年多了,而离故乡甚久,故乡的影响愈加模糊。在外面一直忙碌活着,洒然活着,都是生命的状态。而当时间渐逝,是否牢牢握紧当下,奋力一场,激扬一如烈烈的盛夏,方不辜负这如斯的人生?那远去的故乡?
今日我拾起了浓夏逝去的情愫,轻扣心扉,莫名欢喜于六月的浓浅合宜,那大概是古人所说的“中庸”智慧吧。我突然对六月生出浅淡之情怀,幽邃之遐思,绵亘之景仰。我爱上这如火的六月了。
我的点评:
这是一篇散文作业。题目不错,很贴题。通过夏日景色描写,描写了自己眼中夏日的景色。作者文笔不错,描写细腻。是一篇不错的作品。
再说一下存在的个别问题:1,有几个细节需要修改。2,结尾感悟不是很贴切。
看一下修改情况:
先看第一处不合理描述: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千年前的女词人李清照应景一问,千年后的我亦有此担忧,美的难道不应该敌住丑的?(既然一切终将消散,不如放归心绪,在六月里放浪形骸。)
此处,是作者对这句词的解读。但这句“美的难道不应该敌住丑的”明显没有更好的诠释好这一句。
修改建议:
千年前的女词人李清照应景一问,千年后的我亦有此担忧。因为窗边的海棠,今夜开的正好。
同词人一样担忧,担忧的是什么呢?词人感叹一夜风雨,折损了花色。而我也要有如此担心,才能顺下来。因为,我家的海棠开的正好啊,我当然也怕被风雨吹残啊。
再看下面一句不合理的句子:
湖上游人如织,六月天的火辣,似乎也感染着了火热的人们,纷纷出来享受。
此处转折不够好,表述不够清楚。火热,还出来享受?
修改大意:湖上游人如织,六月天的火辣,也渐染上游人的脸颊。一张张泛着红色微笑的脸庞,堪比湖中争艳的荷花。对下面荷花描写起一个转折作用。
第三处不恰当比喻:
一年之中,唯六月最美,这一月是最接近故乡的盛景,接近时光的粲然。六月一到,便是年中了。离开故乡的日子已经逝去五(数)年多了,而离故乡甚久,故乡的影响愈加模糊。
改为:印象却愈加清晰。
为什么喜欢六月,因为最接近故乡的盛景啊。又怎么会模糊呢?只有清晰,更能体现对故乡的思念。
结尾的感悟有些乱,不集中,没能很好总结主题和意境:
需要紧贴主题去想。本篇主题是什么呢?六月的随想,作者为什么喜欢六月的夏日?因为六月的酣畅淋漓啊。
PS:
副刊散文随笔,要求文笔优美,更要描写恰当,比喻贴切。本篇作业恰恰问题就出在这些问题上,让文章读起来很纠结。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更多副刊写作解读,请持续关注落雪小屋。欢迎大家来小屋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