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直想对自己的文件柜进行一次整理,因为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拥挤。这个想法,直到昨天听到古典老师《超级个体》栏目上讲述断舍离的话题时才开始落实到行动上,昨天清晨听完节目,下午下班前抽出一个小时,今天上午下班前又抽出一个多小时,终于把文件柜和办公桌抽屉整理完,所以,就有了上面这张照片(可惜没拍下整理前的照片)。
什么是断舍离?
其实,更早听说“断舍离”是读吴晓波《清扫“庭院”》文章,知道有《断舍离》这么本书,但这本书是讲什么的,吴晓波老师没具体写,我也就没深究。
昨天听古典老师再提到,而且推崇至备,不禁细听。原来,“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 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2
说真的,整理完,看到这张照片感觉非常好。
通过断舍离,把多余的废物舍弃后,无论是文件柜本身还是我的心里都腾出了更多的储存空间。在清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早就该扔、对现在毫无用处的东西,比如手写的文件清单;数份相同的材料(作为存档,仅需一份就够)。在清理办公桌抽屉的时候,竟然还发现半袋已经过期半年的豆浆粉;一个充电器(还是非智能机用的那种),而那个手机我都早已扔了;还有一份CT,是我2014年11月份脚趾骨折时拍的,现如今已经过去两年了,我的脚伤早已痊愈,但这份CT图还静静地躺在那里。经过这么一整理,将那些不需要的废物清除后,文件柜空置出了将近两层,抽屉也多出了1/3的存储空间。
通过断舍离,只留下必要的物品,按规定摆放,并加以标识,提升了工作效率。之前,领导或其他同事问我调阅资料的时候,有时遇到不常用的资料,我总要花点时间来回顾下资料大致放在哪个地方,由于资料多而且杂乱,所以时有记错的情况发生,找份资料费老半天。通过整理后,只留下了必要用的资料和仅作存档用的资料。并加以便签标注区分,这样,今后再找资料的时候,只需按“签”索骥即可,即使别的同事自己前来找资料,也会方便很多。节约很多找资料的时间,从而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通过断舍离,消除内心的压力,让自己轻装上阵。前一阵,我办公桌上的资料越积越多,都是之前未办完或者还未开始办理的工作以及未读的杂志。每天一进办公室,看到这么厚厚一堆待办的工作或者待读的杂志,总感觉有做不完的事情。终于有一天,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摆放在办公桌上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发现真相并非如此。比如两份申请报告,年初打印出来拟提交的报告,由于客观的原因一直未上报药监局,老板说过阵子再报,所以就一直搁在那一直未处理,一晃就九个月过去了。那晚,我把它给清掉了,我想,这个报告,即使哪天需要再报,落款时间也得更新,到时还是得重新打印,而电脑里有电子版的备份,届时打开电脑修改各时间就可以了,所以留在办公桌毫无价值。还有一份是参加一个会议是临时打印的GMP附录,开完会说抽时间再好好看看,可惜放在那里一个多月仍然没好好看,也清掉了。我想,即使今后真需要看,直接看电子版的就可以了。就这样,把长期搁置在办公桌上一直视为待办或尚未办完的工作逐件进行清理,到最后,发现其实根本就没那么多所谓待办或在办的工作。看着一清而空的办公桌,整个人顿时感觉轻松不少,往日那种总有做不完的事情的压力消失的无影无踪。
3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算真正做到“断舍离”?
其实,按照山下英子的说法,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来吧,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行动起来,关注自我,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吧,让我们的家庭、办公环境变得更清爽,让我们心灵环境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