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班级’的视野来看,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必要时予以‘点拨’,而不是越俎代庖。与此相应,学生的自主探索更充分、更主动、更有成效。学生不满足于教师充满爱心的教导,虽然这种教导有时候是很有必要的,他们也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参与空间,虽然这些空间可以让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参与;相比之下,他们更为主动地探索通过群体交往相互激发生命热情和智慧,自主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由此获得更有活力、更为豪迈的生命成长历程。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智慧型班主任”应表现出来的专业思路和专业成就,因为它能见证班主任最应修炼的”慧心”(专业智慧之心),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爱心’或‘耐心’。”[1]可见班主任光有爱心和耐心是不够的,新时代的儿童需要智慧型班主任,引导孩子们自主发展。
打造丰富多彩的班级生活,来促进学生发展自我,健康快乐成长,这是作为一名乡村班主任的我极力追求的目标,也正在努力实践着,希望能给孩子们留下一段幸福的童年时光。
四月份北方的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感受春天的变化。树木、小草、积雪……每天都在悄然地改变着。孩子们把这些特点自主地写进自己的观察记录本中,表达着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有的孩子在周末主动帮助家长做育苗工作,有的绘画,描述小草、花的变化情况。看到孩子们积极参与对春的探索活动,我决定给孩子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话说春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画作,展示自己的绘图日记,表达着自己对春天的真切体验。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孜孜和月月用行动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育苗过程,并结合自己的书面日记讲述和大人一起劳动的愉快心情。
孩子们用慧眼发现春天的美,用语言记录对春天的爱。让大自然的美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深处,琪琪说:“大自然,我爱你!”达达说:“太阳,谢谢你!给我们带来温暖。”孜孜说:“哈喽!大自然,谢谢你给我们带来快乐!”
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美,也愿意体验生活中的劳动美。又到了每周大扫除的时间了,孩子们在清扫教室的过程中,发现桌布很脏。按照以前的惯例,都是孩子们带回家让家长清洗,但由于这段时间家长都在忙着种地,每天早出晚归。所以当我征求孩子们的意见时,达达直接提议要自己洗,所有的孩子更是欣然接受,并积极地做着准备。班级只有三块桌布,孩子们自行分组,思思是班长,特别懂得谦让,决定自己独自完成任务。
首先大家讨论清洗方法,孩子们都有过清洗小手绢、小袜子的经验,所以很快就总结出清洗的步骤:第一步,用洗衣粉泡一会儿。第二步,用手搓一搓。第三步,用清水洗净。
讨论结束后,孩子们开始了准备工作,班级里能用的水桶,脸盆都拿来装水,并把桌布浸泡在水里。接着是清洗工作,孩子们用他们勤劳的小手,蹲在地上,用力搓洗着,有模有样。过程中他们互相比较着,互相学习着,谁的方法最有效,谁洗得最干净。看着孩子们认真寻找着每一处脏点,不停地传递着肥皂,时而发出欢快地笑声,感觉这就是真实的班级生活。在学校孩子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体验实践活动带来的成长变化。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新的尝试,新的挑战,打破了以往的惯例,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生活环境,让班级物品更加干净整洁。表面看这就是利用午休时间洗了一次桌布的事情,实际追问一下,孩子们在这期间有哪些收获,或者说有哪些改变,实现了怎样的成长?活动前的讨论,活动中的操作,活动后的总结,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于是教师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思考,怎样才能使湿漉漉的桌布快速变干?于是孩子们在操场上借助风的力量,挥动着蓝色桌布与蓝天相映,无形中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孩子们就像小小魔术师,转动着自己的身体,水珠远离桌布,笑容留在脸上。
孩子们展开桌布,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会心地微笑着。此时我让孩子们谈一谈洗桌布的感受与不足,思思说:“洗桌布真累,我的桌布最脏,我总往上画铅笔道,以后我可不画了。”孜孜说:“我也不画了,我要保护好我的桌布。”月月说:“老师,以后我们都自己洗桌布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淇淇说:“我不想洗,太累了! ”达达马上反驳说:“那让妈妈洗不也累吗?”一场洗桌布的总结演变成了帮父母分担家务的话题,孩子们最后说服了琪琪,琪琪决定以后自己承担洗桌布的责任。孩子们在反思中得出:这次使用的肥皂太多,肥皂沫不好清洗,下次要改正。
孩子们在此次活动中,接受了孝顺父母的思想教育,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学会了清洗桌布的方法,了解了利用风使桌布变干的常识。最大的收获就是增强了孩子们活动的“全程”意识,活动中的体验,更是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启迪。
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孩子们主动意识越来越强。每天的晨读形式也在推陈出新,由以前的读故事、讲故事比赛,到现在的演故事,口头编故事。孩子们的“演技”越来越逼真,想象力越来越丰富。本月孩子们自编自演了《小狗和小猫》,表演了故事《老鼠嫁女》。活动前期,孩子们很投入地分配角色,探讨每个角色的语言,动作。思思自上学期就担任班级“小导演”,这两次表演也都是在她的带领下进行排练的,因为人数太少,有的孩子要表演两个或者三个角色,但这并没有减少孩子们表演的热情,每个人积极参与其中,自由挑选角色,遇到抢夺同一角色时,大家有时手心手背、石头剪刀布,用游戏的方式解决,非常民主,有时是在思思的调节下和解,有时是孩子们自动谦让。人少矛盾就少,这就是本班的一大优势吧!
在排练时,我会给孩子们提出一些建议,例如:孩子们的语言组织比较欠缺,除了故事书中的语言外,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话,加入自己的动作。
孩子们的表演与以前相比,多了一些创意语句和动作演示,更具观赏性,孩子们也更勇敢,不再扭捏,大方展示自我。经验的不断积累,让他们更加自信,相信现在还稚嫩的他们,在今后的表演中会收获更多!通过表演,故事深刻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让他们体验着读书的快乐!
4月25日是琪琪的生日,根据孩子们以前举办“庆生会”的经验,已具备了所有程序的初步设计能力。因此本次由我和孜孜共同商讨,编写主持稿,并由孜孜主持,我退居幕后。
本次“庆生会”前期准备工作主要由思思负责,布置黑板,安排小朋友陪琪琪玩耍(孩子们想给琪琪一份惊喜,礼物与黑板主题设计提前不会让她观看。)因为人数不够分配,思思想到了一个办法,发了一封邀请函给二年级的詹俊涵小朋友,请她来帮忙设计黑板。
在詹俊涵小朋友的帮助下,这次黑板主题特别鲜明,最右侧画的是一位老师和五个孩子,他们手拉手,在温暖的阳光下一起游戏,多么美好的画面!
生日会上,孩子们为淇淇唱歌、跳舞、讲笑话,读故事,一起做游戏,把快乐、祝福送给我们的小寿星。月月说:“希望范诗琪越长越高!”思思说:“希望范诗琪字写得越来越漂亮!”达达说:“祝愿范诗琪每一天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孜孜说:“祝福范诗琪生日快乐!笑口常开!”听着这些祝福语,感觉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逐步提高,词语积累增多,祝福的意愿更加多角度。从今天开始琪琪又长了一岁,她站在教室的前面,微笑着接受着来自伙伴的祝福,腼腆地说着:“谢谢!”,每一个孩子都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表达着对琪琪的喜爱,此刻的她是幸福的,快乐的,充满真实情感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能够培养出一批会笑的能笑的和永远笑出自己真实情感的孩子,那恐怕是我们教育的一大奇迹。”因为“它不仅仅是心理健康的问题,它应该是一个人的整体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的问题。”[2]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永远微笑面对生活。
这是我们第三次举行的“庆生会”,孩子们的经验更加丰富,尝试自己主持,尝试引入外部资源二年级学生帮助解决自身问题。我适当的放手,把班级生活交给孩子自己去构建,作为班主任的我努力做到“保护孩子的童真,尊重儿童的世界,珍惜儿童真实的言谈举止。”[3]让班级生活更丰富,更有活力。
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增进孩子们彼此之间的情感,看到自身的成长。如果持续每一年做这样的尝试,记录下每个孩子过生日时的情感体验、身高变化、活动进展,让孩子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应该会更有意义。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要不断地完善,创造更开阔的空间,给孩子更大的发挥余地,构建自己的快乐生活。
[1]杨小微 李家成主编,《中国班主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61页。
[2]李家成.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166
[3]李家成.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