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自创了一种“八面受敌”读书法,很有意思。
他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信中回复道,“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着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意思是,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取之不尽。读一本好书,每次只需要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索,无需面面俱到。
苏轼读《汉书》就是这样: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如此一来,他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就都熟知了。
我对这种读书法很赞同。
昨天听取了笑薇老师关于《书评六要素》课程,其中第5部分“亮点解读“,也可以用此种读书法。
一本好书,围绕不同的主题,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亮点。
如果面面俱到,必然繁杂和琐碎,太多亮点等同于无亮点;相反,只在一个主题下提炼出3-4个亮点,并用有力的论证和阐述进行说明,集中火力,亮点将更加突出。
就拿《如何阅读一本书》为例,这本堪称经典的阅读方法指导书,亮点实在太多。比如阅读的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不同阶段、阅读者的自我要求、不同书籍的阅读方法等等。
对于这本书,我就是这样阅读的:
第一遍,学习阅读的4个层次,及每个层次不同阶段,弄清楚作者这样划分的原因及目的;
第二遍,学习检视阅读,对照同一主题书单,将这种阅读方法触类旁通;
第三遍,重点了解分析阅读,和具体实操方法;
第四遍,学习主题阅读及实例练习。
每一遍阅读,确定不同的主题,在此主题下找出3-4个亮点,彻底弄清弄懂,并以输出一篇书评为目标。
这样的方法,不求多但求精。每一次阅读,获取不一样的知识,也收获不一样的心境。
阅读如此,写作也是一样。
有的同学在写作时,一写就洋洋洒洒几千字,放飞自我就收不回来了。不可否认,有些文章确实写得好,有趣有料,再多字读者也爱看。但更多的是试图面面俱到的堆砌文,恨不得把所有的“亮点”都嗨于笔端。
其实,这是很不可取的。
知识无涯,而人的精力有限。
就像赚钱,如果你想把所有的钱都赚了,怎么可能做到呢?做好的办法,莫过于先根据自身的优势,找准方向,精准出击。
网上有一句很火的话,“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范围以外的钱”。
真是这样的,先把认知范围以内的钱赚了。然后不断扩大认知,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大道至简。
阅读是这样,写作如此,赚钱和做人都是一样的道理。人生漫漫,还得一步一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