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作者:赖丹凤/赵新刚
你自卑过吗?
你知道一个人的情绪是怎样的周期变化的吗?
你是不是觉得,学心理学的人,天天都是快乐的?
在没有遇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心理学就是一个高大尚的学科,甚至还有些高深莫测。
只有那些外国的专业大师在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只有世界的顶尖大学、或者像我们国家的985、211这样的高等级学府才有心理学专业。
相比那些较早进入这个领域的师兄和学姐们,我是多么的孤陋寡闻。
《心理疏导-助人与自助之路》这本书,让我开始关注心理学,它是我立志多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的启蒙之作。
当下,是后疫情时代。
从表面上看,疫情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变慢了,但在表层之下,无处不在的焦虑和铺天盖地的愤怒,仿佛让我们变得更加无所适从了。
有人说,当代人具有深入骨髓的冷漠,也有人说,现在的成年人或青少年,陷入无孔不入的沉迷,就是分分钟的事。
那么这一切,该作何解?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这本《心理疏导-助人与自助之路》一书,可以为我们指点迷津。
这本书,并不是出自哪个外国大作家之手,也不是装帧精良的豪华大作。
这是一本很普通的书,又是一本极不普通的书。它就出自我们身边的校园,出自学校老师之手。
赖丹凤,厦门大学的一名优秀教师,厦门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学博士。她和具有多年人力资源管理和咨询工作经验、全国心理疏导职业培训中心主任赵新刚老师,共同编著了这本书。
下面,我分别从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这本书:
参与和陪伴就是心理疏导吗?关系才是一切的开始;会应用才是王道。
在《心理疏导-助人与自助之路》这本书里,作者强调,心理疏导作为一项技能,是人人可以掌握的。
也就是,心理疏导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可以应用的人群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处于心理健康和心理亚健康状态之间的人。
而作为心理疾病状态的少数人,包括智能迟滞、精神分裂症、焦虑症、中重度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重度人格障碍的人,并不适用心理疏导。那是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需要做的事。
知道自己做不了什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在书里,作者强调,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那么,是不是就不需要他人的疏导了呢?
提到“疏导”这个词,让我想到了一个地方——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它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我们今天看到的都江堰,非常之壮观,可以说,直到今天,都江堰工程依然是全世界范围内,水患治理的经典,壮举之作!
而在古代,也就是都江堰被治理之前,这里是一片汪洋的,一个水患泛滥,民不聊生的地方,一个让彼时的朝庭都倍感头痛的地方。
大文豪苏东坡,在职为官期间,也曾参与过水患的治理。
我们都知道,当岷江的水从青藏高原上下来,流向了乐山,而乐山地势低洼。还记得,四川的“乐山大佛”吗?至今还在,这就是当地人,曾经日夜祈祷乐山不被淹掉的痕迹。
有人说,都江堰不是由李冰父子治理的,直到今天,这个功劳是不是李冰的,仍然存在争议,这个暂且不论。
在李冰之前,治理水患是这样的:只要乐山不被淹掉就好。而李冰治理水患,却是从整体和全局的层面进行思考的。
李冰首先观察的是,整个岷江流域的地形。
他发现,乐山北部的成都平原,是非常非常干旱的,这地方常年缺水,人口稀少,而乐山水多成灾。如何才能把乐山的水引入成都平原,这是他首先需要考虑的。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思维逻辑里,有疏也有导,李冰不仅治理了水患,也让成都平原从此变成了一个富庶之地,就是大家今天看到的“天府之国”。
我们知道,如今的成都平原人,可以一边打牌、撸串,一边享受生活,就是得益于当年的水患治理。
这个例子,让你想到了什么?
对!系统逻辑和整体思维。
其实,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如果没有整体和系统的认知,我们就只能工作在某一个点上。
这就好比,我们看到孩子痴迷手机和游戏,如果我们一味地去抢夺孩子手里的手机或者拔网线,其实根本没有用!
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对孩子的认知系统可能一无所知。
有人说,思想才是束缚一个人的真正原因。
那么,简单的参与或者陪伴,就是了解一个人思想的最好时机。这个并不难,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这本书里的案例,是方方面面的。
在书里,我们能看到考试受挫的高中生,陷入中年危机的职场人,身边的同性恋,还有新手妈妈、和留守儿童等等,不一而足。
那么,学会书里的方法,就可以自主地帮助自己,也可以关爱他人。
心理疏导无处不在,哪怕是一次陪伴家人的经历,或者是参与孩子游戏的过程中,都可以进行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可以没有仪式,润物细无声。
当然,作者说心理疏导的回报,往往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可能是隐而不见的。也许是彼此心情的愉悦感,或者是双方关系的改善、或者是彼此依赖的一种感觉。
那么,作为一项技能,就一定会有操作的流程。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心理疏导大多是在沟通中进行的,听、说、问、答当然就是必要的。然而听、说、问、答是需要讲究方法的。
比如,我们能否通过听的环节,知道倾诉者的情绪?他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关于“听”,书里就列举出,听逻辑、听需求、听情绪、听目标等等。
原来,“倾听”也是需要练习的。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好的关系一定是从安全开始,那么,传递安全感就是首要的。
比如,当孩子打游戏被家长发现了,或者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不安全,甚至有的孩子会心惊肉跳,害怕家长的责罚。家长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传递安全感,消除戒备心。之后,才能开始解决问题,进一步寻找原因,才能逐渐让孩子做出改变。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实践,才能不断克服经验主义犯下的错误。
心理疏导可以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的自我成长,我们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教育,我们的企业管理,以及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通过心理疏导技能的学习,可以让我们积极地肯定自我,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失败,保持乐观的情绪,从而处理好各种关系。
一个人爱自己和尊重自己,是爱他人的重要前提。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我们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比如考试的失利、婚姻的失败,比如产后的焦虑,职场的危机,再比如丧亲之后的哀伤处理,其实,我们都可以应用心理疏导技术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说到这,你可能会说,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是的,这样的例子很多。
早年,作者就见到过一个30岁的年轻人,印象深刻。
他一表人才,相貌出众,安静地坐在一个角落。
原来,他是一个抑郁症患者。
现在他已经无法出去工作了,天天在自己的屋里面对着墙壁,从来不爱说话,家里人给药他就吃。
听他的家人说,小时候他是一个很活泼的孩子,爱说爱笑的。起因就是,在他12岁的那一年冬天,他的妈妈在家里煤气中毒了,送到医院抢救,因为当时情况非常危急,他自己以为妈妈已经死了。结果,经过全力抢救,他的妈妈救回来了,他却从此郁郁寡欢,变得抑郁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类似这样的应激刺激,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可能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如果当时能够给予这个孩子,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心理介入的话,结果一定是可以避免的。
《心理疏导-助人与自助之路》这本书,是人人可以读的书。
当下,陪伴孩子的共同成长,是许多年轻家长的共同课题,在不同教养方式的影响下,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都是不同的。
你知道,权威型的家长,是怎样的教养方式吗?忽视型和专断型的父母又会培养出怎样的孩子?我们该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现在,生二胎的家庭逐渐多了起来,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适应二胎生活呢?二胎对大宝的心理冲击又该怎样缓解呢?
当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心理疏导就可以派上大的用场了。
我们知道,爱与被爱都是一种能力。
在亲密关系中,这两种能力的关键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积极的心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爱他人,也可以更好地迎接他人给予我们的爱。拥有了积极的心理,我们就可以转变原有的消极观念,采用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获得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有心理学家发现,每一段神魂颠倒的恋情,平均寿命只有两年。一旦陶醉期过了,进入现实的婚姻中,每个人真实的愿望和情绪、各自的行为模式,就会现出原形。
爱情变味,是很多人走向婚姻终点的原因,同样也是这些人的困惑。
美国婚姻辅导专家盖瑞.查普曼博士指出,夫妻百年好合的境界,根本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沟通的技巧。而要掌握这些技巧,最关键的就是要了解爱和爱的语言。
我们可以说,这里的语言一定是广义的,不仅包括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以及身体的接触,还包括一些心理疏导的技巧在里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关系中。
除了操作的流程和方法,作者强调,关系是一切影响力的基础。处理好关系,是我们的必修课。
比如,在婆媳关系中,我们都知道,婆婆不是和妈妈一样的血缘关系,当然稳定性就弱。我们需要知道引发婆媳矛盾的因素,有文化上的差异,有经济上的矛盾,也有情感上的争夺等等。
你有过职场崩溃的经历吗?在职场压力下,我们是离开还是留下?面对种种压力,我们应该怎样缓解呢?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当我们不能处理好关系,可能让我们崩溃的不仅仅是职场。那时,被心理疏导的对象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好了,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吧!
首先,我们说到了心理疏导的适用人群非常广泛,包括我们自己。心理疏导的形式也不拘一格,可以随时随地发生。然后,我们说到了关系,一切的开始就是源于关系,同时,关系也是一切影响力的基础。最后,我们说到,心理疏导可以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春。
生活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同时,从来不会吝啬,把美好的另一面也呈现给我们。不管未来我们要不要从事心理方面的职业,大家都可以读一读《心理疏导-助人与自助之路》这本书,掌握一些心理疏导技术和技巧,把它作为生活里的一束光吧!让它照亮我们前方的路。
开卷有益,人人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