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晚上,本班高一学生回到学校晚修,我再次提醒学生认真地填好相关选科志愿,对于不想去术科的,就没有必要填写。而有个别同学成绩没有达到实验班的名次要求,但名次接近的,可以尝试填写,因为除去术科班的学生,可能会留下一些空缺,让这给学生有机可寻。对课程组合套餐有新想法的,也要写清楚理想套餐。至于学生是否填写服从调剂,这个意义不大,因为其结果都差不多,总要让学生进某个行政班就读,当然这个可能与他的志愿不相吻合,到那时,学生也只能依从学校的安排。考虑到学校的志愿安排的运行方式,还是慎重地依照自己的选择去填写好,不要到时候又临时反悔,反复修改。
学生上交志愿书后,我逐一统计,最终的结果是报术科的有10个人,这和最初的调查人数基本持平。只是个别人的志愿情况有所变动,有三个男生原先打算报美术科的,回家商量后就放弃了,但增加了其他两个人。再有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成绩已经达到实验班的要求,但实验班的学科组合却不符合他们的意思,所以他们宁愿去普通班。我了解了他们的想法,跟他们剖析这种选择可能的风险,但他们均表示已经想好,还是想这样选择,那我只能尊重他们的意愿。
而对于临时改选术科的几个学生,我则找他们出来了解,知道他们与父母已经商量过了,达成一些共识,确认要这样来选择志愿。他们要对自己的选择最终负责,我不想他们留下太多的遗憾,也跟他们讲清这种选择的后果。
还有一个家长,在微信里向我咨询了一些报考术科的费用情况。他对学校的分科与术科基本上是没什么概念,他的孩子可能将报读术科带来的风险,也将资金投入过分夸大,导致他只能望而却步,最终也只能是让学生选择退出。当然他也抱有希望,打算让小孩下学期再进入相应的术科班去学习。
统计好志愿表数据,找完几个特殊学生聊天。我就将相应的数据上送给学校领导,也趁机看了一下其他班的选科情况,感觉全级的人数与最初的调查相比,变化不是很大,级部上周一开会,让班主任和学校的相关行政领导,跟班进行宣讲,鼓动学生尽量选择术科,争取有更多机会进入本科院校就读。从这次的整体统计数据来看,效果似乎不是很明显,只有个别班的人数有所增加。整体而言,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回想自己的分科宣讲工作,可能并没有对学生改变选择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我似乎并不能够有效地发动学生,让他们选择走术科道路来冲本科。也许是自己内心深处其实也不大愿意学生走这条路,因为之前美术老师也跟我聊过,他对这一届学生的情况并不乐观,一是学校层面,领导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与画室的合作也存有问题,再有是这一届学生的术科基础并不突出,这些都导致学生走术科发展的路并不一定好走。而我自己反复宣讲走术科去冲本科的背后,其实还是有点担心学生在分科之后,当出现自己后悔读术科的时候,反过来会怨老师。这里究竟是不是自己怕负责任呢?还是对未来的趋势判断过于悲观,不够科学理智,这背后真正的动机是什么呢?是怕担责任,是怕承受风险,是怕被学生抱怨,是为了讨好学生,也不想为学生负太多责,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背负过多的责,但是想到相信自己是本着良心做事,也就可以心安理得了。
周一下午的时候开班会,我就周日晚上的分科选择谈了几点感想?首先是说明班上分科的具体数据,接着谈到自己对这样的结果多少是有点意外。对于本班大部分学生未来能否顺利通过选择文科或理科来考取本科,多少有点悲观的预测。我也再次强调学生既然已经作出选择,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之下,有些人能够自主的按照自己的愿望去选科,有些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做出的选择,有些人则是很随意地做选择。不管怎样,选择已经做出,学生就要对此负起责任来,没必要再去过分纠结,或许因为这个分科问题,跟家里人闹掰了。出现这些情况,其实都是没有太大必要,毕竟这一次的选择,并非能最终决定你的一生,只是说这个选择可能会在某个阶段对你影响比较大。学生能够一开始选好科目固然是好,但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很多时刻,需要重新选择,适当地调整,那样其实可以将自己的路走通,那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