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关山历史遗址,扬黄河文化风采
一扇门是一部历史,承载着历史文化的魅力。为了大力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文化遗址保护,7月8日,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九曲黄河咆哮”实践团赴聊城市东阿县关山村,对著名遗址北山门开展调研,希望能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贡献绵薄之力。
一座石门,屹立于山间小路,充满了古色古香的味道,原始建筑给人以更真实的历史感触。小雨淅淅沥沥敲打在石门之上,可谓“秋水共长天一色”,关山北山门建立于大清同治二年,原先村落有东门、北门和西门,并有围墙相连。目前只有北山门幸存,其他的山门和围墙已经被毁掉。实践团成员运用社会工作专业视角,运用倾听、积极关注、尊重等专业方法与当地村民进行访谈了解到,北山门经常有游客前来观赏,有“摄影基地”的美称,成为当地人引以为傲的遗迹,是当地人最为依靠的家乡情怀。同时,村民们表示,将会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保护北山门,以自身最大的力量推动北山门的保护进程。可见北山门对于当地人心中的重要性,这也对于更好的保护北山门有了希望和动力。村民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政府提供资金修缮北山门的期望,这将更好推动北山门的保护与传承。
在保留现状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保护与传承将是北山门村民面临的重大难题。基于此实践团运用社区参与方法,调动村民积极建言献策,整合统筹形成了对于北山门的保护在某种程度上的一些建议。首先是政府方面,政府作为行政部门对于法规政策的实施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于北山门的保护,实践团成员及村民认为政府应加大修缮力度,将周边环境进行改善,为推动旅游资源挖掘与发展承担首要责任; 其次是社会方面,以新闻媒体为主,加大对于北山门的报道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为开发旅游资源提供群众基础; 最后是公民个人,尽可能关注自身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家长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的倡导者,推动者。
站在北山门前,实践团地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有着自身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育社会根基,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基础; 同时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强对于乡土的归属感、亲切感。旅游资源的挖掘是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旅游资源挖掘,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汇集更大的资本保护传承文化遗产。
历史是沉重的,亦是灿烂的。文化遗产是历史上的耀眼遗珠,作为新时代青年,加大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力度,勾画出文化遗产的美丽画卷,谱写出文化遗产的绚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