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道德经》开篇的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以这样的六个字开始了对他思想的诠释,而正是这六个字,使得老子思想与玄妙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道是可以被阐述的,但可以阐述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真正的道是需要自己虔心意会的。有人说:“道是万物之根本,为商有为商之道,求学有求学之道,自然有自然之道,宇宙有宇宙之道……,道无处不在”。仔细想想,的确如此,我们每个人所从事的的职业,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思想境界都各不相同,为此我们也都走在各自的道上。譬如为人师的我行走在育人之道上,要走好这条育人之道,我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要想将育人发挥到极致,起到育人的真正目的,老师要能乐教,学生乐学,势必要求我们要潜心研究育人之道,不掺杂功名利禄之欲望,不为世俗的诸多物欲所困扰,真正体会到育人的妙处呢?正如《道德经》第一章所说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如果以“有欲”的态度来做事,只能观察出更多的端倪,卷入到世俗的烦恼中来,而不能体会到事情的真正妙处之所在。
所以,世人如能用“无欲”的态度,能以“无欲”的初心来做事,那该有多好啊!
当我读出“宇宙之道”时,我也有些恍恍惚惚的了,这让我想起了老子对道的特征的描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我想,《道德经》的博大精深怎是我们一时半会就能参透的呢?让我们用一颗虔诚之心继续同行在“悟道”的路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