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看哭千万人: 没有不可教的孩子,只有不会爱的父母!
这个暑期《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刷爆全网,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去影院观赏。优秀的电影更像是艺术品,总能折射出人生百态。
那么在这一部有笑有泪有燃点的动画电影里,家长可以学到什么呢?
一、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与陪伴
因为申公豹从中作乱,本应是灵珠转世的哪吒却成了“混世大魔王”。世人将他看作异类避恐不及,但是父母却一直贴心呵护着他。
老百姓们请愿杀掉哪吒的时候,他的母亲说:“再不好,也是我们的孩子啊。”殷夫人性格火爆却给予了孩子温柔与安全感。
哪吒的父亲不善言辞,恪己守礼,虽然有些古板,但是他一直在行动上默默支持着自己的孩子。
哪怕哪吒是魔童,在三年以后就会遭受天劫丢掉性命,李靖依然希望他在这段时间里能够学会做人。
他坚持让哪吒跟随太乙真人修炼仙术,斩妖除魔,因为他不想他的孩子至死都被人误解。
为了能保住哪吒的性命,李靖毫不犹豫的选择用自己的命来替儿子受死,这个举动也使哪吒克服了魔性,学会了责任与担当,勇于面对命运。
现实中有无数父母为了孩子奋不顾身,也正是和李靖夫妇的相似之处触动了家长的泪点。
二、爱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格
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十分深刻,家庭教育给孩子身心发展打上的烙印,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身为总兵,李靖爱民如子,常和殷夫人一同外出捉妖降魔。夫妻二人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警恶惩奸、锄强扶弱才是正义,在儿子心中种下善良的种子。
面对着生性顽劣的哪吒,李靖夫妇恩威并济将他引上正途。父母的不放弃,尽力为他提供好的生活环境,给予哪吒正确的价值观和归属感,以身作则,教给他责任与担当。
太乙真人尽心教导,陪伴哪吒成长。正是因此,在东海之水即将落下时,是哪吒托起冰山,拯救了陈塘关无数百姓。
正是父母的爱让哪吒努力冲破自己“魔丸”转世的命运,保护百姓,造福人民。
三、不是谁生来就是“坏孩子”
因为父母时刻给予着哪吒关爱与保护,他最开始并不知道大家把他视为“坏孩子”。
直到有一天他出府遇到同样天真无邪的小妹妹,两人正开心地踢毽子的时候。大人们发现了他并纷纷逃散,其他小孩子也开始对他扔臭鸡蛋烂菜叶,并异口同声地骂他是“妖怪”。
正是这样的偏见,让单纯的哪吒满是委屈和愤怒。
“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
于是他便成为世人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开始大搞破坏。
由此可见,真正的魔,不是哪吒投胎的魔丸,而是被偏见蒙蔽了光明的心魔。偏见,存于无形,却伤人最深。如申公豹所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凭你怎样努力都休想搬动。
有些家长也像那些百姓一样,喜欢用批评、苛责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样会深深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他觉得没有面子。
生活中家长应该有双善于发现孩子长处的眼睛,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多鼓励他,这样孩子才会慢慢向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倘若人人都愿意打破成见,善意地对待身边人,你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可爱之处,世间便多了温情。
四、只要及时改正,犯错不可怕
哪吒一直被老百姓误解着,他愤怒他不甘,所以总是故意制造麻烦,小错大错一起犯。但是面对着大家的口诛笔伐,父母成为了他最强大的靠山。
用爱和信任教导孩子,他才能有理想的未来。接受孩子犯错并不是任由孩子去故意犯错,而是在孩子需要家长关注的时候,给予他包容和等待。面对错误,能正确认识,并引导其改正,这才是家长应当关注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支持与鼓励,并帮助孩子找到明确的目标,这样孩子才能走得更快,有更好的收获。
五、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为了让哪吒对自己有信心,李靖对他说:“你是灵珠转世,你将来要拯救天下于水火中。”正是这句善意的谎言,让哪吒有了拯救黎民苍生的责任。
家长可以主动创造一些条件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孩子的内心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就像在陈塘关危在旦夕之时,哪吒义无反顾地冲向了冰山,拯救了老百姓。
哪吒用他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责任越大,力量也越大。
六、做自己,才能更好地成长
哪吒摆脱了世俗的偏见,发现勇敢做自己才能够保护自己爱的人,于是他听从自己的内心,不再强求世人的认同,也不再刻意证明自己,而是“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那一刻,他才真正发挥出了神力,脚踩风火轮,臂绕混天绫,手执火尖枪,在烈焰中变出三头六臂的模样,凭一己之力,托起了即将毁灭陈塘关的冰山。
最终他克服了魔性,拯救了全城百姓。他撕碎换命符,孤身赴死。这样的义举,在拯救世人的同时,也实现了一次自我救赎,让自己的身姿,站立成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他的朋友敖丙,本来一直生活在全族的寄望里,直到被哪吒那句“你是谁,只有你自己知道”唤醒,才终于找回了本心。这一刻,他才是真正的灵珠,活出了自己。
没有一个“熊孩子”是天生的,只要父母愿意陪伴和引导,每个孩子都能有用明亮又美好的未来!。
只要父母真心付出爱,世上没有不可教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