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降福利:盲评学习会
2020年3月19日,DISC A4班同学、优秀学员郝帅迫不急待的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可以参加任博老师的三天盲评学习,对此我当然非常高兴、欣然参加。任博老师那春风化雨般的谆谆教导,那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地就上完课的方式,我是非常喜欢的。况且,任博老师那么忙,还抽出时间来辅导我们学习,这样的好事真是求之不得。
三天的学习,虽然很短,但对于我来说,其实还是挺难的,第一,我自B8班结业之后,没有正式做过测评咨询服务,没有实战经验的积累;第二,很多知识在上课的时候看似理解了,真正自己来讲来写,发现不知道怎么张口和下笔;第三,对如何提供咨询服务,还缺乏整体认知,也没有深想过,更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第四,对咨询本身,到底在何种程度上解决何种问题?也缺乏认知。在三天的学习期间,表现得基本上是小白一枚。
三天学习下来,一方面感叹于任博老师知识的渊博、咨询功底的深厚、对人性理解的至深,对语言把握的精到,原来咨询可以做到这种层级;另一方面感慨于自己的无知与落后,不知从何处着眼,不知从何处下笔,原来入门与高手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同时,看到其他学长姐们快速进入角色,以专业的角度给案主做起盲评来,游刃有余,替大家感到高兴。
这三天的学习,让我对盲评的一些基本框架和基本招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何谓盲评?为什么要盲评?
很难想像,如果盲评我们做不好的话,我们怎么有把握做好面对面的咨询呢?
盲评,不是闭着眼睛瞎评,而是在与案主无交流沟通的情况下,只凭测试报告,甚至只看三张状态图,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给案主提供的专业测评。
为什么要盲评?对案主来说,第一,盲评可以作为评估咨询师能力的一种方式;第二,盲评可以节省时间。对咨询师来说,第一,盲评可以检验自己的能力;第二,盲评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
盲评也存在现实需求,毕竟,在现代社会中,大家都比较忙碌,咨询师与案主之间要对好时间,而且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困难。案主一方先冷静的做完测评,咨询师一方可以利用盲评时间对报告进行研读,可以去好好构思解读方案,在真正咨询时可以更加从容的应对。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是,当我们把同一案主不同的咨询师的盲评解读放在一起看时,我们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那么大,每个咨询师出发的角度,看问题的方式,解读的语言是多么的不同,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三、盲评的方法
既然盲评有着现实的意义,并且经常存在,那么,咨询师应该怎么做盲评呢?不用迷茫,任博老师已经为我们总结了一套秘籍,做盲评报告如同写作文,类型是“心灵写作”,需要有主题,有开始,有结尾,还要“说得对,扎得准”,让案主能产生心灵震颤的感觉。
1.开头:入手破题
万事开头难,难在我们不知道如何启动。拿到一份报告或三表后,我们如何入手?如何破题?这开头一步的确比较困难,好比我们是一个刚上班的医生,当我们拿到一份心电图后,立即要给病人说出他有什么病时,我们担心吊胆,不知该怎么说?害怕说错。
不要紧,任博老师给了三个锦囊来破题:
(1)从问题困扰入手,不确定不出手,找准位置下手
案主既然有问题,我们可以先从困扰他/她的问题入手。报告上的问题有两种,一类是显性的,就是案主主动提出的诉求;另一类是隐藏在三表中的。从问题入手需要咨询师有很强的功力,如果自己把握不准的话,不要轻易出手,一旦我们不确定,说错了,立马让人产生不信任。
这种方法是把双刃剑,找得准的话,立马击中案主心灵,可以迅速产生信任;但找不准的话,就会效果不好,反而让人认为不专业。咨询师要慎重运用。
(2)从报告本身出发,三表逐一稳步推进
与第一种相比,从报告本身出发,按三表逐一去推进解读,这种方法要稳妥得多。三表的产生,是24道题经过大数据算法,按照人类行为模型反应出来的,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咨询师按图索骥,解读每一张表中高低因子的含义,帮案主抽丝剥茧,逐一解开案主在自然状态、工作状态、压力状态下的不同表现以及这种表现下的动机。
(3)从三表一致性出发,管中窥豹或鸟瞰全景
三表一致性,反映的是一个人行为特质的变化,通过这个变化,用DISC理论去剖析,探求案主心理原因,达到解答案主困扰的目的。具体的用法有两个:一是管中窥豹,二是鸟瞰全景。
所谓管中窥豹,就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从具体细节上找线索。比如,案主的某一个特质突然大幅升高或大幅降低,或者某一个特质在任何环境下都没有发生变化,这些都会或多或少透露案主当前面临着一些困扰或压力。
所谓鸟瞰全景,就是高空视角,以大观小,以全概偏,从整体走势上找不同。比如,案主的三表基本没有变化,或案主三表完全不一致,或案主对角线双高,这些情况都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认识案主,让我们更快地进入角色。
以上三法,是我们快速进入咨询角色的利器,避免无法下手的尴尬。
2.中间:角色扮演
中间部分是解读的正文,是我们描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也是报告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咨询师的专业性。除了解读内容要专业,说的问题要准外,咨询师还要注意以何种角色与案主交流。角色不同,话术不一样。我们站在何种角度来启动报告解读,取决于我们自身的风格以及我们认为案主可能接受的风格。具体说,咨询师有三种角色可以采用。
(1)见字如面,与你同在
如果案主报告显示是高S特质,那么在做咨询时,应如同你坐在他/她对面,化身一个慈眉善目的智者,柔声细语,娓娓道来,亲和力渗透字里行间,帮案主消除困扰。常用词是:“您/你”之类的第一人称。
(2)一起端详,诊断他人
如果案主报告显示是高I特质,那么在做咨询时,应如同你坐在他/她身边,化身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高谈阔论,交头接耳,谈笑声激荡纸面,但诊断的对象好像是第三人一样。常用词是:“某某先生/某某女士”。
(3)电影视角,抽离状态
如果案主报告显示是高D或是高C特质,那么在做咨询时,应如同双方坐在电影院,化身一对职业影评人,激扬文字,专业解析,睥睨天下,好像解决了一批人的问题。常用词是:“通常这类测评者”。
以上风格,可自由运用,不必拘泥于形式,重要的是我们知道如何走进案主的心里,顺利地将咨询服务做完做好,解决案主的问题。在一个报告中,切忌不要在三种角色中来回切换。
3.结尾:巧妙留白
当正文解读完毕后,我们要收尾,如何收尾才是相对比较好的做法呢?任博老师也给我们总结了三招。
(1)总结内容,祝愿祝福
最简单,最直接了当的结尾方式是,总结内容,祝愿案主早日解忧,祝福案主工作顺利,生活愉快等。
(2)留下思考,引发反思
当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抓住问题的本质时,我们可以以开放性问题收尾,引起案主反思,让案主在某些方面注意或留意是否有此情况的出现。所谓开放性问题,就是与案主本身的诉求无直接关系,开放性问题的好处是覆盖面大,层级比较高,不容易被反驳。
(3)给出建议,意犹未尽
对案主提出的困扰问题,给出针对性建议,但需要谨慎,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我们要理解人性的复杂,只给一个方案容易断了自己的后路,同时也可能把案主推往绝望的深渊。DISC告诉我们,凡事都有四种解决方案,既可以采取激励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温和的方式;既可以采取直接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间接迂回的方式。
四、盲评的注意事项
最后,在盲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定性
我们是咨询师,不是医生,人性不是疾病,不要轻易给人定性是什么人,往好了说容易接受,往差了说都不爱听。
2.看破不说破
咨询师本身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以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从现象中发现一些本质问题,但我们看到问题,知道问题,与我们是否需要让案主知道是两回事。如同有些疾病不能直接告诉病人一样,不是所有的话适合直接说出来,尤其是那些比较负向的话。记住第一条,凡是有定性倾向的话我们自己知道就行。
3.觉察比发现重要
咨询师更多时候像教练,教练不是发现运动员的问题和缺点的,而是激发运动员突破自己,发挥得更好。咨询师应引导案主自我觉察,主动发现自身的困扰,这比我们发现对方的问题要重要。我们发现问题并不一定能帮助案主解决问题,案主发现自己的问题,更容易解决,而且他更有一种胜利感。
4.不奢求解决所有问题
是人就会有问题,而且人一般不会只有一个问题,即使案主的诉求只有一个问题。在咨询时,不要爱心爆棚,责任爆表,不要奢望一次性解决案主的所有问题,只要给出建议就好,咨询师并不负责解决问题,案主负责。
总之,我们要想成为优秀的咨询师,盲评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式。如果盲评都不会,我们还怎么做好咨询服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