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女儿班级的家长微信群有信息提示,是十来条新的语音信息,我点开一听,原来是两位家长在商量给孩子报暑假的补习班。让我感到惊奇的是,现在的培训机构不仅有写作,奥数这样的课程,还有针对小学阶段各年级之间的衔接补习。一想到孩子们好不容易结束了期末考试,盼来了期待已久的暑假,除了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之外,竟然又要被爸爸妈妈送进补习班继续学习文化课,我这个成年人都感到累的慌,才二年级的孩子呀,咋就假期要去补习了呢?
现在有一些家长实在是太看重孩子的分数了,其实就我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和周围朋友的交流所了解到的情况来说,孩子低年级时候的分数并不会完全决定他们以后的学习成绩。我的高中时代,班上有不少现在所说的学霸,他们有的是从小学就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有的是到初高中才开始发力的后来居上者。当年高考,我们班级的第一名的同学(也是年级第二名)就属于后面的情况。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有浓厚的求知欲,能够自觉地学习吧。与之相反的是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他当年高考成绩在我们班上应该也算数一数二,当我们大多数人在高等数学课上听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的时候,他已经和老师探讨问题并获得称赞,然而大一结束的时候,他却因为打游戏经常旷课被学校劝退了。所以在小学一二年级,家长盯着孩子的分数还不如花点心思去学习一下如何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这个阶段,就连某些所谓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保持书写工整,作业没有错误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家长关注的重点。(关于习惯这一点,可以看看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的《习惯的对立面也是习惯》)。
如果家长只把目光聚焦在眼前,那么确实容易陷入分数的误区。一百分和九十九分就成了差距;那些考试成绩经常在九十分上下徘徊的孩子有可能被贴上学习不好的标签;这对家长和孩子都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情况虽然是受到当前大环境的影响,但是家长并非完全没有责任,如果父母可以想的长远一点,看的长远一点,清楚自己要培养的不是一部应试机器,而是一个人格健全,思想独立的人;如果父母愿意花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了解孩子学习和心智发展的规律,明白学习这件事不仅仅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而是终身;那么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死盯着孩子的成绩,死盯着孩子的作业,也不会有网上流行的“写作业前母慈子孝,写作业鸡飞狗跳”的段子了吧。
不要以为自己花了时间和精力去比较培训机构,花了钱把孩子送进补习班就是为孩子考虑,也别太相信那些培训机构宣传的“假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时机”。这些看似负责任的行为,对于孩子可能就是揠苗助长。这种提前学习,短时间内可能孩子的成绩会有提高,但是却消耗了孩子的能量,吞噬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长远来看,真的是得不偿失啊。
虽然有了孩子以后我们就会自动升级为爸爸妈妈,但并不表示你我就能自动成为合格的父亲母亲。虽然没有人检查父母的执业资格,但好父母确实需要不断学习。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早点意识到这一点,愿每一位父母能在养儿育女孩这件事上少一些遗憾。
noving-文章健身房-理财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