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隔离在家,很多人以为没有了上班路上的通勤时间,肯定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可以做到工作家务两不误,结果却恰恰相反,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这是因为对时间的利用率降低了,怎么才能高效利用时间呢?这本《高效24小时》中提供了很多“妙法实招”,是一本高阶的时间管理书。
本书作者是日本的池田贵将,他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后留学美国跟从世界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回到日本后,他将在美国学到的知识与日本的商业实践结合,将美国经验与东亚哲学整合,成为知名潜能训练大师。
这本书告诉我们平衡好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的方法,教我们如何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学习,如何延长身心满足的时间。读完这本书,我有三个收获,分享给大家。
1 可视化时间,明白时间都用在哪儿
丽是公司科员,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她总是精疲力尽的回到家,感觉好忙、好累。问她这么累都干了什么,她又想不起来干了什么。
无独有偶,作为家庭主妇的雪婷也有同样的感受,每天连轴转忙个不停,问做了什么,除了笼统的回答带孩子、打扫卫生、做饭又没有别的了。
对于这类人来说,首要的事情是记录自己的时间,将时间可视化。可以利用记事本手写记录,也可以通过网络软件或者APP记录,最好每隔15-30分钟记录一次,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以1个小时为单位,坚持记录一周。
一周后就能清楚看到我们的时间都用在了哪儿,知道了做哪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时间是用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耍手机的玩乐中。
特别要计算好个人可以支配的时间,这包括学习、锻炼等的主动时间;看视频、社交等的被动时间。
每天被动时间最好在1小时,如果超过2小时,就需要改进了。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或者行为,减少被动时间。比如经常一看手机视频就忘记时间,很多二三个小时就过去了,那么就应该选择这段时间远离手机,或者多出去运动或者干其他不需要手机的事情。
2 设计好时间,把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创造价值
知道时间都用在哪儿后,也就知道了时间浪费在了哪里。
提前设计好时间,可以避免浪费。每天在安排工作之前,提前为自己预留出五小时的私人时间,既可以确保工作的高效,又能获得幸福感。
为了在私人时间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平时要注意收集、发现自己感兴趣、想做的事情以及需要动手做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思考、选择的时间。
周末为下周制定行动目标,本周要做什么事情,采取什么行动,而不是要达成什么结果。如本周,我要访问客户5次,而不是我要成交3次。因为行动由我们掌握,结果却不由我们掌控。
注意的是周三对本周的计划进行回顾,看看执行情况,而且要在周三前定好本周末要做的事情。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周末躺在床上看一天手机或者睡觉,看电视,结果不仅感觉没有休息好,还特别有负罪感。这是因为人需要通过“行动”获得充实感。
提前制定周末行动,才能避免“躺两天”的状态,过一个充实的周末。
除了制定每周的行动目标,也要有着眼于未来的计划,这样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儿,才不会迷路。
3 节省时间,才能有更多时间
作者认为可以节省的时间有三种:烦恼的时间、找东西的时间和后悔的时间。
烦恼的时间多用在犹豫不决上,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今天想去超市买东西,也想去公园转转,先干哪个呢,开始犹豫,结果可能就是拿出手机玩,两个都没干成。
思考犹豫的时间长未必能作出更好的判断。做工作和其他事情都是一样的,获取准确全面的信息并进行思考才是提高判断准确性的方法,而不是时间。
书中引用了经营收纳整理顾问的统计结果“商务人士每年要花费150小时找东西”。
很多人都有生活中找东西,工作中找文件的经历,这些都大大的浪费着我们的时间。
所以我们需要做好收纳整理,做好断舍离的工作。每天常用的东西放在手边,不常用的东西收纳起来,半年以上没有用过的东西清理掉,对于今后会用到的资料电子化保存。
对于后悔的时间可以通过书写疗法解决。未完成的事情更有吸引力,加上人有后视偏差,事情过后总认为如果再回到当初肯定能做的更好,这都导致了后悔的产生。
减少后悔时间的方法首先接受过去的事情无法改变,然后把后悔的事情写下来,先写事实,再写心情,清空大脑不在反反复复回想。最后,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在让类似的事情发生。
4 写在最后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时间效率要提高,生活质量也要提高。我们通过视觉化时间一周后,可以清楚的知道时间花费情况,也知道了可以提升的地方。
周末复盘上周、计划下周,做好规划,为自己留足私人时间,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升了幸福感。
减少做选择、找东西和后悔的时间,就能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有助于提高时间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