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的白茶,很多人大脑里第一时间出现的是产自于浙江的“安吉白茶”;其实安吉白茶并不属于白茶,因为六大茶类是按照制作工艺区划分的,严格来说“安吉白茶”应该属于绿茶。而真正意义上的白茶,是指经历一定时间萎凋(使茶鲜叶自然失水)后,不杀青不揉捻直接干燥的一种极简之茶。
最早的时候,这个茶在国内并不出名,甚至一度被当成了福建的特种外销茶,说白了就是国内不喝或喝的很少。如此过了很久,也不知道具体是在哪一年,白茶一下就火了起来,名声超过了当年的铁观音;市场上出现“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的广告词用以突出白茶耐存放且越存越香的特性;很多人都是因为这句话了解到福鼎白茶,并对白茶而非“白化绿茶”有了初步认知。
l 按主产区划分
如今很多人知道福鼎白茶,学的多一些的还知道政和白茶,在“福鼎量大,政和质优”这句茶圈名言的引导下,不少茶友们就习惯性的以为白茶是按照福鼎和政和去划分的(或者说按照南麓或北麓)。然而并非如此,如果要按照产地划分,福建白茶应该分为闽北产区和闽东产区;闽北包括: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区这三个地区,这个产区因为制作工艺与福鼎的细微差别,这里的白茶要更加香浓耐泡。闽东产区则只有一个福鼎市,它的白茶芽头大多更为肥壮饱满,滋味淡雅,产量相对较大。
l 按鲜叶嫩度划分
除了按照主产区划分,白茶根据采摘鲜叶嫩度也有自己的分级标准(划分级别有一定争议)。分别是白毫银针:采用的是肥壮单芽头制成,有一些中后期银针会略微带一点鱼叶;另外还有一种银针,是用后面级别的叶子,把“针”单独抽出来制成,总体来说银针是福鼎白茶最高的级别,价格自然较高。
白牡丹:大多采用一芽二叶初绽,因为泡在水中形似牡丹,故名“白牡丹”;现在因为市场需要,又细致划分为牡丹王、特级牡丹等,性价比较高。
贡眉:一芽两到三叶制成,这里有一批人存在分歧,他们认为只有用土种(未经改良的原生茶树品种)按照采摘级别制作的茶才能叫“贡眉”;现在市场上大多数贡眉很难做到这一点,原因我们后面分析。
最后我们来说寿眉:独叶无芽,有些是“抽针”剩下的单片叶;由于大多选料较老,纤维素含量较高(纤维素在老叶和梗中含量高于新叶),后期转化会使茶汤更有甜度,入口更润滑(纤维素随时间会转化为果胶和糖类)。所以想要存茶的话,寿眉应该是不二之选。
l 按照工艺区分
按照工艺白茶又能分为散茶:制作好之后不经压制,直接包装出售或打包成箱;散茶最大的优点在于原料一目了然无法掺假,尤其适合老茶客且家里有较大存储空间的人收藏。
白茶饼:白茶相对于其他茶类来说更加蓬松,自然存储起来也就更占地方,运输或包装不当,也容易导致散茶因为受碰撞而掉价,把白茶压成茶饼,就很好解决这个问题。茶饼有空间占用量小、美观、方便运输等优点,但缺点也同样致命,除了找熟人,谁敢保证白茶饼的中心(外表看不到的地方)没有掺碎茶或别的非优质产区的茶呢?
新工艺白茶:1968年省外贸茶叶公司为适应港澳市场需求(这里面有一定政治原因,我们不做分析),研制出白茶新的工艺制作方法,将萎凋叶进行短时间的快速揉捻(出茶汁,使浓度上升),迅速干燥,从而提高茶汤浓度。其实这种做法不太合大陆人的胃口,建议非老茶客不要轻易尝试。
l 按树种区分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点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为啥你买的茶比别人好看但就是不好喝,原因很有可能出在树种不同上。我们以大家熟知的西湖龙井举例,可以制作西湖龙井的茶树有不少品种,其中最有名的就包括了龙井四十三号和群体种,这两种茶树制作出来的西湖龙井无论是外观或口感均存在差异,白茶也是一样,可以制作白茶的主要有这几个树种。
福鼎大白:华茶一号,又名白毛茶,简称“福大”,叶子边缘圆润成椭圆形,比较钝。
福鼎大毫:华茶二号,简称“大毫”,叶缘卷曲,和大白在桌子上对比很直观,大白在桌上可以平放,大毫则不能。
土茶(菜茶):颜色墨绿偏深,叶子的齿比较短小尖锐。
综合来看,大毫由于外观更加饱满好看,且自身单芽较重(这点对茶农来说很重要,因为自身重,采摘一斤所需要的总量就少),所以被茶农广泛种植,现在我们能喝到的白茶基本都是“大毫”;要论好喝,由于“大白”的氨基酸含量高于“大毫”,入口会更为鲜爽、沁甜。土种(菜茶)由于比较丑,不受待见,如今已经很少见了,物以稀为贵,老茶客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l 结语
相信看完了这篇文章以后,茶友们对白茶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茶无定法,适口为真,自己喜欢比什么都重要,但切记健康是选茶的底线。下一次我将会给大家分享为什么茶叶产区大多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好玩有趣的茶知识,只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