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喻威)
躲进小楼成一统
作这个题,我想定会被人指摘成故弄玄虚,讥讽为故作清高,毕竟,时下是断无似鲁迅先生般有风骨和文情的。而若我说我只想借其字面意思,来将宅居寝室饰化的话,仿佛又要收到所谓酸腐文人掉书袋的批评了。况且,在一个久受儒家思想浸润的国度里,去宣扬出世的远离人间喧嚣的总归是少数或异类。如在晋时,那个采菊东篱的不就是不入流吗?如在三国,那个求田问舍的不就是被奚羞吗?所以,我这等避让妥协的右式思想的确是该被痛批,被臭骂,以期改造,以待观效。确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周遭有许多心怀木兰情系桂英的非凡的匹妇们呢,她们是最能体会吟出“生当作人杰”的词人的群体,也是最热衷关注头条秘闻的迷妹们。所以,相对于大小事关心风雨声入耳的他们,我这般蜗居宅坐头长草身发霉的堕落生活是不行的。
好吧,我改悔吧!
然而,想一想,除了躲进小楼,我们在饭余课后暇日还可以去哪?另外,我们日常,难道不是从一座小楼里穿到另一座小楼吗?抽出那些楼名字母,剥离那些街道名称,不看那些大楼外形和内设,我每日所迁徙的目的地不都是小楼吗?于此,当然会有那些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的朋友说我信口胡言,正如文科楼和水电楼就有区别,不只是楼层和位置有差,其他的也迥乎不同。更有甚者,将连我冠以的“小”字也给否了,并援那“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等的话来驳我。那请见谅,诸君就试着“得意忘言”下,听我胡诌完乱解尽。宿舍楼W楼S楼J楼Y楼等都是楼,图书馆体育馆水悦城等也都是楼,我们去往、坐定,不都是在小楼里么?且就等量齐观,在哪,我们不都是宅坐吗?于课上于阅读中,若疾走高起,那必激众哂;于暇时在友旁,若狂动乱舞,那必被疑有疾。若,有人说自己永不进楼,我想那是假的,教科楼,就算办退学也是要去的;宿舍楼,就算去拿行李也是要去的;更别说回家了,起码车站就是一栋楼,家也是一栋楼……所以说,小楼是进定了的。
那么,为何言“躲”呢?试看,如刮风落雨,总要找个栖息地;如谋生置业,总得找个安身处。当然,那些肯露宿街头搞野营的是极少数,普罗大众还是希望有广厦避风雨得饱暖的。推演开,教学楼,算是求学处,坐书桌前,可以躲去愚昧陈杂;图书馆,算是求知处,捧二三卷,可以躲去庸俗世故……当然,躲去老师聒噪去网咖消遣也是有的,躲去女友纠缠去球馆尽兴也是有的,躲去聚会嘈杂去茶楼清净也是有的……一个躲字,极尽万态,战时躲炮弹,忙时躲杂事,闲时躲纷扰;而且,这也跟古代以柔胜刚的辩证法相似,不能因汪主席搞了个“曲线救国”就将其一棒打死,迂回一下,周转一番,但见天朗气清水尽山明。既已躲去,自然要“成一统”,造出个桃源绝境水帘洞天给自己,于中荷笠归远坐卧思玄都不会有人来搅扰,绝除例会例事,更无打卡打表。李山甫公言:“雅饮纯和气,清吟冰雪文”。我辈乾坤腐儒叨对书生该如是,如曾文正公般修勤恒二字诀,在自己的一方园地里坐得住定得心蓄得力,去汲取吐纳,才能广才治性进德修业。至此,我想起了诗词大会上那位恬淡而宁静的姜闻页,她虽惜败但她却以自己以心展示了诗词之美。她平静的话语蕴着不卑不亢不羁的态度,让人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窃以为这形同古代的春风化育大道无形。
至于大众呢,也自可寻几刻暇时二三闲日,坐晴窗前或雨声里,捧一二卷读四五篇,去体会“披老子之两卷,玩庄子之七篇”的意兴,去玩味“坠露落英皆列宴,飞花邀月伴流觞”的风雅。说白了,就是躲开免去于绿桌上修长城的徭役,于明面中勾斗炸的心机,于蓝光里争王者的苦闷,于阴私处话蜜语的做作,去找一个小的超脱,大的自由,哪怕只贪欢一刻。记得郁达夫的自况――“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这总令人动容,然买五湖舟拥四海霞,能卖文买书如他的毕竟是少数,但我们可效法他那种悠然,那种心境。先前听过一个妙论:社会是一架列车,理工科者使其行的更快,人社科者使其行的更稳,但很不幸,这其中出现了一个剪刀差。这话不无道理,城市里车水马龙人潮汹涌,高速高铁快车也让人走的越来越快,试看,我们的大多数出行不就是一场场匆匆的迁徙吗,如同角马和羊群。
“亲爱的,你告诉我,这又是怎样的匆匆呢?”
高楼之中,巨头蚂蚁;穹顶之下,蜉蝣粟粒。诗化的语言对都市生活如此描述,而实际可能有所偏离。但“生活如常,我们也都不知为何而忙”的感受该是大众化的。通常,我们行便是行走便是走,如同阿Q臼米便臼米撑船便撑船,不会去思因索由,都被生活推着走。若问,如何才能寻到生活的意义和自己的本真呢?昔李贽提出“童心说”,但这非真性情人不可用也。久落尘网的我们想要去尽凡尘是不可能的,而稍稍停留,暂暂将息是可以的。形上大楼我们无法逃离,形外小楼我们可以栖息。于中随你种花剪枝修藩围篱;任君涵蕴学识养纯和气,发挥个性凝冰雪质。如此,何愁寻不到自我过不好生活呢?五柳先生六一居士不就常被人乐道吗?篇末有诗证曰: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佳兴闲趣随茶溢,清朗贞元待月逢。
镜内颜眉不靡靡,杯中天地自重重。
回看千万形和色,不似堂前有净容。
——周五·随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