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是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女主角Mia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演员,男主角Sebastian的梦想是拯救爵士乐。
和Sebastian相比,Mia对梦想的执念更深,这和俩人的家庭背景不无关系。Sebastian的家人并不支持他的爵士乐理想,姐姐一出现,就是在嘲笑他的梦想,劝他对现实投降。
而Mia的家庭,则有着一个非常神奇的人物,出现在Mia和Sebastian的爱情里,出现在她每一次的试镜里,出现在她每一个为梦想醒来的早晨,出现在她每一个夜晚奋斗结束、疲惫回家的背影里。但是,这个人物却从头到尾没有现过脸。
就像是杨过的独孤求败,令狐冲的风清扬,萧峰的扫地僧,这个人物,是Mia精神上的领路者,是她演技上的导师。这个从未出现而又无所不在的人,就是Mia的姑妈。
Mia的姑妈简直就是年轻的Mia的洗脑神器。
还记得Sebastian问Mia为什么想成为演员吗?Mia说是因为她。姑妈是Mia梦开始起飞的地方,也是Mia坚持梦想的精神动力。反过来,Mia是姑妈精神和梦想的继承者,是这场孤独的家庭寻梦长跑的接棒人。
成为演员这个梦想,从Mia的姑妈身上,传承到了Mia的身上,它已经由一个人的个人理想,变成了家族的成就欲望。这种家族的欲望,像是“债务”一样,从一代人传承到另一代人身上,就产生了代际间的家族压力。
Mia姑妈的种草能力,真的很值得父母学习,为什么自己家的熊孩子,想让他在做医生做律师做公务员,却只会跟自己背着干?好好的日子不过,跑去瞎折腾。而Mia的姑妈,硬生生让别人家的孩子,实现了自己梦想的未来?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姑妈的言行,从里面找到九阴真经的密码。
通过Mia自己的叙述,可以将姑妈的行为分成三种。
1、自身的行为。
孩子的行为是家长行为的延续。姑妈自己是一个演员,虽然不有名不入流,只是在一个戏剧团里跑跑演演,但是这丝毫不妨碍Mia去感受姑妈对自身事业的热爱。
家长的行为、生活习俗、兴趣爱好,都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有着自己的敏感直接,家长行为带来的心理印刻,能让尚未形成判断和决断的孩子,留下特殊的认知和情绪模型。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说的可不只是遗传基因,正是看过了老鼠爸爸妈妈打洞。小老鼠才会有打洞的意识和技巧,看多了在树间从容游走跳跃的人猿,才有了林间飞侠泰山。
2、自身的语言。
心理学上有一种“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产生符合期望的效应。你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孩子,用什么样的态度来描述世界,就会收获一个什么样价值观的孩子。
姑妈口中演员的世界,一定充满了欢乐,她和Mia一起演各种经典电影,表扬孩子的表演,才会让Mia对演艺事业更加感兴趣。《美丽人生》里,爸爸用美丽的语言营造了一个在集中营里的童话,帮助身在人间地狱的孩子过滤掉黑暗,留下阳光。
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夸大孩子的优点,缩小孩子的缺点。正是姑妈的鼓励和肯定,才让长大成人以后的Mia鼓起勇气承受一次又一次寻梦路上的考验。
3、 环境的创设。
Mia房间里的摆设、装饰,就是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的活生生演绎啊!走进她的房间,你完全不会把房间主人误会成其他职业的人。Mia的神奇姑妈,把她带去家对面的戏剧团,领她参观后台,看各种戏服场景布置,看舞台背后的一切。这些都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她长大以后,即便是打工当服务员维持生计,也选择影城隔壁的咖啡馆,即便埋没在尘埃里,也没有忘记让自己委身于能看到梦想中的阳光的那片土壤。她选择的室友,也是有着共同演员梦想的姑娘。可以说,她在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环境布置成一个寻梦的场景。一开始的她可能是在姑妈的引导下,接触环境、布置环境,但是一旦这个梦想植入内心,就成为她自发的追寻这样的环境的动力。
最后的贴心提示:
家族内部压力是一件很微妙的东西,如果处理不当,就变成一种负面压力,压垮孩子,紧张家庭关系。
学习一下Mia的神奇姑妈,将梦想巧妙地植入孩子心中,而不是像唐僧一样碎碎念,即便最后孙猴子陪伴取回了真经,也无法更改唠叨过程中的痛苦。
归根结底,我们不是想要一个替我们实现梦想的机器,而是一个勇于追求自己所想的快乐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