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第835天一、批评孩子时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古人批评孩子也讲时机,值得借鉴。
古人对批评教育孩子的时机也很讲究,他们认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过错的时候,不应该责备。清人陈继儒认为“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他认为以下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第二,“愧悔不责”,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
第三,“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第四,“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第五,“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第六,“正悲忧不责”,即正在忧伤时不责备孩子。
第七,“疾病不责”,即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
二、批评孩子之前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孩子犯了错,特别是犯了比较大的错或者屡错屡犯时,做家长的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出的举动,这都可能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有人甚至因此而酿成千古大错。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孩子之前,家长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冷静,才能对孩子所犯错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助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
三、批评孩子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导致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孩子主观方面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要给孩子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和盘托出,这样家长会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对孩子的批评会更有针对性,也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四、父母在批评孩子方面要形成统一战线
中国有句古话叫严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还延习着这一传统,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为如果这样,当孩子犯错后,他们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而是积极去寻求一种庇护,寻求精神的避难所,他们甚至可能因此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一定要旗帜鲜明,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努力,让孩子能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五、批评孩子之后要给孩子心理上一定的安慰
孩子犯错后,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心情往往也会受到影响,父母在批评孩子后,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可以从语言上来安慰孩子,比如说些“没关系,知道错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自己会知道怎么做”之类的话;也可以从行动上安慰孩子,比如,握握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或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虽然他们犯了错,但家长还是爱他们的,也还是信任他们的,他们会对家长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六.批评不用高声语,低声更容易接纳。
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往往气急败坏、高声大嗓。其实这是一种极其落后而低级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施之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易造成孩子胆小懦弱;施之于年龄稍大的孩子,易造成孩子倔强叛逆。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必须抛弃这种教育方式,而且要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进行。“低而有力”的声音,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这种低声的“冷处理”,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那些爱大喊大叫、大声斥责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往往都不害怕父母,而且有很强的叛逆性。而那些对孩子采取和风细雨式批评的家长,往往受到孩子的尊重。
七.批评也要有选择,不必事事追究。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较严,又沉不住气,不管大错小错都会及时提出、及时纠正。这个出发点也挺好,但时间长了,孩子总是处于被动改错的位置,他就不会自我反省、主动改错。而且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做错了事时,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家长的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在家里,孩子喜欢、害怕的家长是说话少的一方,而对整天唠叨的家长孩子并不当一回事。
八.对比较敏感的孩子,侧面暗示比直接批评更好。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及时的正面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及时的正面教育,可以纠正孩子的错误认识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行为准则。但有的孩子比较敏感,自尊心特别强,则可通过侧面教育的方法进行,这个方法就是暗示。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就会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同样一个错误,同样一个孩子,家长采取直接批评教育和暗示教育,后者的效果要好得多。
九.批评前先换个立场。
换个立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要以宽容之心对待,要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孩子,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怎么做,想一想自己小时候是否犯过同样的错误。当你站在孩子立场上理解孩子的时候,你对孩子进行的批评教育,就会避免过分严厉和简单粗暴。也只有站在孩子立场上理解孩子的时候,你的批评指导孩子才能乐于接受。
换个立场的第二层含义是: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批评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那个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当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孩子的时候,孩子原来并不承认、不想告诉我们的东西反而通通都说了出来。原来喜欢撒谎的孩子也变得乖顺、诚实起来。
十、适时适度,不翻旧账。
有些家长比较粗心,在教育孩子时易犯冷热病。对孩子的错误,有时间、想起来了,就说上几句;没时间、想不起来了就“pass”过去。但等某一天心情不好,或者孩子又犯了新错误的时候,这部分家长又记起了孩子过去的错误,于是新账老账一起算,而且很严厉。这样时有时无、松紧不一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正常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孩子,他们的时间观念比较差,加上好玩的天性,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刚犯的错误转眼也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事倍功半。
我们是否发现这样的事实:当你指出孩子前几天所犯错误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不承认,还会觉得父母小心眼,老拿过去的事情找茬。所以,当发现孩子的错误时,家长最好及时指出、及时纠正,不要等到明天或者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