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思考:为何国人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被抹去的后半句也许真的不适合太聪明的国人。我已经很努力了,和我为目标而做的努力的标准差异很大。我的认知层面与你的经验体验和感悟完全不同。当孩子用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做事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允许孩子试错的同时,把控方向,支持他从事情中再次验证和修正自己的认知才是最重要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适合,适应,调整和改变。原来事情可以不一样……
想着女儿多次对自己考不太理想的成绩会加一句,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而这句很努力,努力程度多少?努力的次数以及对应的结果又是什么?而她每次会找借口跟我说:你好像说过考95分就好。
95分与100分的差别绝不仅仅是分数之差,而是态度之差,如果只是凭借小聪明随便得个95分,就有着酸葡萄心理。那样是绝对不允许的,虽说希望孩子减负,不要太大压力,重要的是对待这件事情自己真正付出的辛苦,重复的次数一定之后,选择欣赏自己每次努力之后的变化,这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才是我们需要帮助她去体会和感受的。
绝不仅仅停留在威胁孩子:“好吧,抄完十遍,记住了没?赶紧去洗洗睡觉,下次再错抄二十遍。”我想此刻并没有记住辛苦过后的收获,而只是把辛苦与学习相连接,学习是苦的累的。若想以后幸福,当下必要吃苦。
我们真正要给孩子的却是努力过后的点滴收获和进步,促使孩子明白学习需要重复和练习,联系之后能力提升,自己更强大。允许孩子试错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聪明的孩子往往不愿意刻苦,可是不刻苦不努力又配不上聪明。因而就有了聪明反被聪明误。天道酬勤,定要内心体会和验证勤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