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语表示假设的三种说法辨析。
ば形
なければ なりませ。
やればできる。
这些都是必要条件。比如买票,なければ未必なれません,只要你没被逮住,但,你被逮住了,一定是因为你没买票。所以,被逮住能推出没买票,但没买票却推不出来被逮到。推出来,就是一定会那样的意思。
やればできる同理。
たら
ば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它在前后动作
的主语一致,注意得都是动作。然后,后面的动作不能用 意志希望请求命令,但除此之外没有问题
,比如可能形就没问题。
我的解释是:
ba 是动词原型变得,动词原型就是将来时,事情还没有发生。
我让你在遇见谁的时候,请帮我做什么什么。这本身就是在揣摩、预测你未来的行动,窥探你的内心。换言之,好像是我知道你将来会遇到谁,所以我才要你帮我做那件事。
所以不能这么用。
而たら的局限就相对较少。我并非预见你的未来和内心想法,我只是说,如果你遇见过了
、遇到了
谁的时候,帮我做件事。所谓事已发生,事已至此,谁也没办法。我是在假设事情发生后的情况,并非探究你的隐私。
ば的这个缺陷,由たら来弥补。
と
と则是充分条件。但仅限于恒常条件。
有例行就有例外,假定条件就未必是充分了,只是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充分。而,这和必要条件还是有区别的,必要条件那个不是意外,你不买票,就代表你已经做好了被逮的觉悟,换句话说你是已经意料到了被逮到的情况,只是你心存侥幸而已。有本质区别。
但是学知识最好触及骨髓灵魂,不过也可以采取节约成本的方法。
如果节约成本的话。と
就是不成立的可能性小
一些,ば
就是不成立的可能性大
一些。
ば是假设推演(如果不买的话有可能被逮到,也可能不被逮到),と是描述规律(不出意外的话,会这样)。
关于“触及骨髓灵魂”和“节约认知成本”并用的学习理念。
为什么要这么记?先整理确认“正确”(所谓语言的正确就是习惯、约定俗称)的现象,然后为之编排一套逻辑(理论体系 = 一套理由
),使之自洽无阻,然后在脑中重复演练这条逻辑,直至认为其理所当然,形成思维定式,然后语言就学成了。
从心所欲不逾矩。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也定型败也定型。定型,效率高,可变性低,失去畅想其他的视角的机会。但定型不代表不灵活,不灵活是个人的修为不够。
整理现象,就是定范围、定大纲,准备接下来要用逻辑把哪些东西穿起来。打架的话,就是立靶子,霍去病和卫青在茫茫大漠中找到匈奴。无法全记,只是记这些,这就是你“画了一个圈”的目的。
知识点单独学可以,但是一定要融汇贯通。一定要让相互之间建立联系,一颗螺丝钉,这边绕一根线,那边绕一根线,而线的另一端是其他螺丝钉,相互制约、勾连织成一张大网,这螺丝钉才不会轻易掉落。
融汇贯通的方法就是把他们全都写出来,摆到桌面上来,让胡思乱想纳入管理之中。错、综、复、杂,对比辨析,而后有相互统一,有机整合。
比如出口仁整理的动词变形。大日32开辅导书上的形容词变形。
易经分易理和象数是为了研究方便,就像阴阳,但是分是为了合,可以为了合而分,不能为了分而分。最终都要合,阴阳变化来去,终归要变太极。
日语,五十音,助词,词类以及修饰,时态,变形,常用句型,敬语(特殊用途的动词。注意区分敬体的概念)。关于敬体,我有将ます看成是动词原型,用其他动词的连用形,连接这一“用言”组成复合名词(如引き出し、押し入れ)做敬体的理论。如此,则日语中再没有 masu 形的说法,所以的动词都是以原型的形态出现,只是要不要与动词ます复合,决定了敬意的有无。まして、て,ました、た,前者从复合连用ます变,后者从原型变,敬意自然不同。
还有です。还没想清楚,以后再说。
深入骨髓,大彻大悟。节约成本,没有大错,但难以说服初学者,尤其是我这样的
。
理论体系 = 一套理由。重点在那个「套」上。
独立的一颗钉子在沙滩上很容易被冲走,独立的知识点也很容易被遗忘。我们的大脑有一颗垃圾回收器,不定期的会选择遗忘一些东西。这也是大脑自我减负的实现。想想那些过目不忘的人是多么痛苦,他们无法忘记东西。
但是这个回收站的清空与否、何时清空并非是我们能决定的。他会自行判断,判断的算法是你最近用没用。但是,最近没用的东西未必是无用的东西啊,但是他不管。甚至你想管都不行,你想自己筛选哪些该删哪些不该删?你的这一举动只会让大脑认为这些文件你最近用过了,这些东西不该删,过一遍反而记得更牢了。
钉网学习理论就是将这一窘境破解。但你把文件间建立了强连接,当你的大脑想删一个时,就必须删除与之相连的所有。达成这样的状态时,那个保洁阿姨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因为弄不好可能会把整个系统删掉(如果你已经将一切统一成了一张网)。而且,每次她一想要删的时候,就会提醒你一次(你会意识到),你会意识到少了这个点,这个网就会有漏洞,所以非有他不可。只要这些关键节点还在,网就还在,网在,数据就不会消失。然后,保洁阿姨就会去优先清理那些没什么联系,孤立的软柿子。
钉网学习理论,大脑像沙滩,在沙滩上钉钉子,海水随时会来,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忘记,只有把钉子弄牢固。沙滩是靠不住的,我们的大脑是靠不住的,只有靠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线把他们联系起来,互相牵制,互相制约,互相羁绊,制造一种平衡(所谓制衡)。并不是说一个钉子被许多钉子牵制住了,而是这个钉子同时也在牵制着别的钉子,形成一个闭环。
即使是被线拴起来的钉子,也是会锈蚀的。但是因为被线拴着,还是会留下一些锈粉残躯,这就已经足够了。
科学科学,分科之学,用于研究,极尽精细之便。但若分到最后,无法合起,便分得浪费、毫无价值可以。产品经理,搜狗、讯飞、锤子。
要想整合,不把每一处细节、接口研究明白,怎么整合?分是为了研究精细,研究精细是为了合�得顺利,分是为了合。科学研究到最后是为了整合,交叉学科的交叉领域
(宋鸿兵)才有一点点价值。学习知识点,学习透彻,不只是为了考试顺利。知识是整个的,之所以分成知识点是为了学习讲授方便,可以分点,可以列大纲、范围,言之有物。但 ——
分是为了合的,学
知、识、点 是为了
更加顺利地最终整合到一起
的,异同联系。
找联系?错、综、复、杂的变卦方法就是训练这个的,简单的图形,让你发挥超级联想,给他们找联系。训练到最后,能把人训练成什么事情之间都能建立联系,因为一切都是人想出来的嘛,然后这个世界在他的眼里,就是万物互联,万物相通,大同小异的,于是,这个世界就不分了,而是合的。这,就是易经的逻辑与目的。
有联系?接龙就是最简单的联系。
每次看易经,都能给我当下的学习生活带来指导。
虽然不是易经带来的,是我自己带来的帮助。但是易经至少是点燃了那个火花。如果没有易经,我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点火,但是一个点火的工具用得就了,点火还是会更容易一些。就像打火机和钻木,做打火机(学易经)需要些学习成本、认知成本,就像想听懂京剧需要学古音,哪怕想看懂中国文学,你至少得会汉语吧。但是这打火机一旦做成,用熟了,那就是随时都可有一把火的价值啊。
想问题时心不能静下来,每条路都想走,每条路都尝试思考,但都无法走到底,所以不能得。
易经占卜的道理,就在于他用一种仪式感让你静下心来,然后占卜结果还给你一个方向(就是64卦里随机一个卦,但是像抽签一样,就没有仪式感,人就不会静下心来,茶道的仪式步骤也是有此一用,所以真田丸里演的,大人物去喝茶,往往能想出好问题,就是因为心静的缘故。)你在心静的状态下,就会趋向于选择这个方向去思考,而且因为心静,所以专注,所以能走到底。
又,万物一体,殊途同归,往往从一处出发,坚持走来,走到底,反而把问题解决了。但这本质上并非是易经有多神,神只是我们的赞美之词。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和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你把易经当成神,那就已经违背易经精神,违背伏羲当年人本位的意愿了。易经的目的就是教我们监控自己的思维和情绪,监之,控之;如果因为学了易经,反而无法控制自己对易经的崇拜之情,过于崇拜,变得盲目,开始神化之,就真的是违背易经精神了啊。
这本质上并非易经多么神,而是我们的内心。所以善易者不卜就是这个道理,他随时都能保持一个平和的心境,不是冷静、不是温情,多明无情,多情无明,而是一种未发之中的平和。他不需要占卜就已经达到这种心境了,还要占卜干什么呢?如果只是为了找个方向,那随便抽出一卦就好了,这样才能省略占卦的仪式感。抽出一卦然后呢?玩其辞咯。
但是,保持平和的心境谈何容易,王阳明讲这个东西讲了一辈子,知行合一致良知。
整合。仙丹,蟠桃,御酒,八卦炉中静思,内运三昧真火,抟炼成一块,就成、就有神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