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赵总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115
每天抓住这三个时间教育孩子,效果惊人!一个温暖早晨,一个好好吃饭的晚上,一个充满书香的睡前。1.早上一句鼓励的话就可以让你和孩子在新的一天元气满满,有足够的能量面对这一天的挑战。2.下班后,不管你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积攒了多少的怒气,进屋之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愉悦的心情来面对孩子。不要指责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要嫌弃孩子的外套脏兮兮、也不要责骂孩子将玩具丢得乱七八糟……给孩子多一些耐心,让一家人可以开开心心的坐到一起吃个晚饭。3.睡前时间,可以说是妈妈陪伴孩子的“黄金时间”。妈妈不妨和孩子安静的躺在床上,跟孩子互相诉说一下今天发生了哪些事,又有什么感悟和收获,或者就静静的陪孩子看看书,度过安详的一夜。
116
我们做父母的该如何去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1.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出现了小情绪,父母应该去深入了解孩子的情绪,学着去倾听、换位思考的角度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觉得你理解他时,他会慢慢的将情绪放平缓,与你分享他此时此刻的感受,从而去引导孩子的正确应对方法,以及控制情绪的方式。更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所有的情绪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无理的吵闹是不会被喜欢的。2.协助孩子察觉、表达情绪 ,并理清原因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比如:“今天是不是发生什么事啦?和爸爸妈妈说说好不好?”协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厘清情绪背后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绪反应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对症下药。3、引导还调整认知,思考解决方案孩子的情绪问题往往是情商问题。有教育专家曾说过,“EQ教育不是特效药,而是汉方药”。孩子的改变需要时间,帮助培养情绪力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一旦开始,就会渐入佳境。只要父母投入时间和耐心,运用技巧和练习,就能调好孩子的情绪体质,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选择,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17
送给每个想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父母。很多父母都会希望能把孩子培养的独立一点,来迎接未来的挑战。那么我们该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会做,也不是学不会,就是依赖心理强,天天习惯了有人帮做,自然也就不愿意自己动手了。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独立。你越不放手,孩子越依赖!建议可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训练:1.提前预告-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平时就要经常给孩子灌输独立意识。你可以提前跟孩子说,明天开始你就要自己尝试去做什么事情啦,妈妈真为你感到高兴,也相信你能做好。2.再做培训-交会孩子基本技能如果希望孩子尽快独立,那么要先给孩子做好培训。别指望孩子一上来什么都会,这是不现实的,孩子需要父母的教导和训练。3.循序渐进-调整预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当孩子做的不好也别着急上火,指责孩子。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独立去做事情,总有一天孩子能做的很好。4.痛下狠心-让孩子自己完成想让孩子独立起来,家长要学会放手。不要孩子一哭就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完成,这样孩子永远都学不会独立。
118
【孩子不好管,因为你的沟通出了问题,8个方法教你有效沟通】1、真正地去“听”孩子的讲话。2、不管孩子跟你说什么,千万别笑他。3、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4、身体语言很重要。目光的接触都可以带给孩子鼓励。5、别问一些太空洞的问题,问孩子的问题要具体。6、了解孩子的想法。7、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与你单独相处的时光。8、对孩子表达你无条件的爱。
119
哈佛心理学家——凯瑟琳·斯坦纳·阿黛尔 (Catherine SteinerAdair) 建议:在以下七个关键时间,你应该放下手机,跟孩子好好相处。1、上学前2、在去学校的路上3、接孩子放学的时候4、孩子从学校回到家的时候5、当家长下班回到家时6、晚饭时间7、睡前时间高质量的陪伴从放下手机和孩子好好相处开始~
120
在绝大多数有孩子的中国家庭里面,孩子都是中心中的中心。 父母们整天围着孩子转,事事为孩子打算筹谋,而且这种筹谋,从怀孕起,到整个孕期、孩子出生、孩子上幼儿园、孩子上小学中学高中,直到孩子上大学、孩子工作、孩子结婚、孩子买房、孩子自己生孩子,几乎无一日间断。 期间是各种操心、各种比较、各种选择、各种纠结、各种倾尽全力、各种力不从心、各种满心希望、各种灰心失望、各种不满、各种早知今日、各种悔不当初,常常是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然后又是对孩子回报父母、孝顺父母的各种期待。 如此心力交瘁地几十年,怎么能不累? 这么累的根源,就在于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既包括对孩子自己发展的期望,也包括对孩子回报父母的期望。 期望如此之高,压力山大的不但是父母,还有孩子。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期望这么高呢?他能成为独立的、自主的、幸福的成人,不是已经很好了吗? 如果爸爸妈妈能够看开这一点,抛开对孩子所有外在功名利禄的期待,关心孩子和父母自己内心的安宁和满足,育儿生活,会轻松很多。
121
有一类孩子称之为“顺毛驴”,这类孩子很自信,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主见,但不能接受批评,如果没顺着他的意,就会大哭大闹发脾气。那些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避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的态度。在幼儿时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其中也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和非议的平和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能力。孩子之所以不接受批评,和家长的批评方式有关,批评孩子须注意一定要语气温和,分析中肯,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提出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家长应避免这些处理方法:一是只要孩子一发脾气,大人也开始发脾气,“以暴制暴”;二是禁止孩子发泄负面情绪,告诉孩子“不许喊,不许哭,再哭就……”;三是为了避免孩子发脾气,不再指出纠正孩子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是非不分、没有规则意识、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脾气更不受控制。
122
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做到让情绪的变化有规律,而且让孩子充分把握这种规律,那么孩子在和父母及父母的情绪互动的过程中,就不容易受到太大的冲击。所以比起一味压抑、隐忍、克制自己的情绪,假装自己“没有情绪”,或是“情绪稳定”,更理性的做法是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绪。我们推荐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讲求“一致性”原则,告诉孩子你此刻真实的感受:妈妈现在很生气,因为妈妈今天很不开心;妈妈觉得有点难过,因为妈妈遇到了一件什么事……这样不但不会影响亲子关系,反而会促成亲子间真实而坦诚的沟通,也会帮助孩子识别和管理情绪,面对自己的感受,构建真实的自我。
123
“慢点”、“小心点”是糟糕的口头禅孩子吃饭洒了一点汤,走路摔了跤,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喝水呛了一下,或者鞋子穿反了,关门声音大了点,乃至于作业写错了一道题,考试丢了几分……凡是一个孩子生活中的内容,几乎都伴随着“慢点”“注意点”“小心点”之类的提醒。我们的习俗是过度表达关心,否则会被认为是冷漠。但请诚实地想一想,当我们提醒别人“慢点”或“小心”时,是针对认为对方需要提醒,还是更多地为了表示我们在关心对方?难道一个人呛了一下还不懂得小心,还会呛第二口?上台阶绊了一下还会绊第二下?最高的礼貌和善意不是一定要说点什么和做点什么,而是得体和有分寸,以让对方感觉有用或舒服为原则。孩子吃东西不小心呛了,其实只需要咳嗽一小会儿就没事了,根本不需要大家关注,更不需要大家提醒。一伙成年人只顾表达自己的关心,你一句我一句的,给孩子添多少堵,制造多少尴尬!当孩子觉得自己丢了面子、显得很傻时,有的孩子会用发火的方式企图找回面子,而一个特别敏感内向的孩子,什么也不说,默默承受了这些憋屈,才更可怜。爱孩子离不开对他心理的体贴。向孩子表达过度关心,造成孩子尴尬,继而会引发孩子的不愉快情绪。所以,无所谓的小事,视而不见,不让孩子难为情。
124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完美小孩”,我们试图照着这个标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个样子生活成长。吼孩子,其实是父母对自身的一种不接纳。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们的复制品,更不可能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做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不管是谁,在情绪烦躁的时候很难再去处理另外一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在心情不好又面对孩子“不乖”时,父母难免会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但父母应该意识到,在工作与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需要给这种不愉快找到合适的出口,不要让无辜的孩子承担你的负面情绪。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125
多少父母口口声声说要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却恰恰忽略了自己的不当行为给孩子造成的影响。你要求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自己却在空闲时间抱着手机玩的不亦乐乎;你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自己却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你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力争上游,自己却在工作上偷懒怠慢,浑噩度日;...这简直像笑话。自己都无法做到,凭什么要求孩子呢?知名主持人杨澜在采访中说道:“做父母并非易事,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折射出父母的生活态度和个人素养。所以,想要孩子变得优秀,家长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做好表率作用。
126
中国城市亲子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中国父母没时间陪孩子,仅30.32%的父母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全职父母的比例不到一成;73.13%的父母会因为工作原因取消与孩子的约定,67.75%的孩子儿童由老人照顾,独立照顾孩子的父母仅占三分之一;而且三分之二的儿童与手机、ipad为伴,仅五分之一的父母重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这些拔凉拔凉的数据告诉我们一个现实:我们的孩子,过得越来越像孤儿,哪怕父母就在跟前。陪伴孩子的机会有一次少一次,今天你用心了吗?
127
教育,不是几节课就能改变一个孩子,更不是几个月就能培养出孩子的优秀能力。首先需要的是父母坚定的[爱心]开始,你的犹豫踌躇只会让一切进程更加缓慢[咖啡]教育是一个过程,一个由内而外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去坚持、去重复、去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励,父母的决心在哪里孩子的成长就在哪里,请家长们百分百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的孩子,同时耐心的静候花开!
128
今天,听到一个小故事: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129
对孩子事务插手太多做父母的,都希望对孩子尽心尽力,但常常是对孩子的事务插手太多,培养出从小到大都不能自主的孩子。孩子上学,帮着背书包、记作业;孩子写作业,爸爸妈妈在一旁陪着、盯着;老师布置了什么任务,常常是孩子还没搞清楚要做什么,爸爸妈妈已经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帮着孩子完成了。更不用说盯着孩子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这些日常的吃喝拉撒事务。 这样被“照顾”着的孩子,生活中几乎只剩下了上课、上兴趣班这两件事,既发展不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发展不出自主生活的能力,爸爸妈妈就只好一直照顾着、伺候着、累着了。 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自主,包括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爸爸妈妈才能做到真正的轻松。这样不是为了偷懒,而是让孩子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自由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130
我们称带小孩叫“看(kān)孩子”。这个“看(kān)”字,一下子勾画出今天许多年轻妈妈的形象和作用。 孩子是需要照看和管教的,但不是要我们寸步不离地“看着”,事无巨细,什么都管。许多年轻的妈妈,自己劳累一天,还要看着孩子写作业,看着孩子洗脸洗脚,看着孩子穿衣吃饭……看孩子这不顺眼,那不顺眼,于是整天唠叨个没完。看得孩子很烦很烦,看得自己很累很累。 其结果呢?孩子觉得妈妈不信任自己,十分反感;母亲觉得孩子太不听话,十分生气,两代人的隔阂越来越深。这就是典型的“老母鸡”式教育!
131
家庭教育禁忌:过度关注孩子很多父母过度关注孩子,对孩子期望和要求过高,这种失去理智的爱会绊住孩子的脚步,束缚孩子的心灵。使孩子经常得不到接纳和肯定,以至于无法形成客观的、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也就无法建立起必要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失去内心的快乐。所以,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要接受孩子所有的一切,包括他的身体、情感、行为、智力、创造力等等,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甚至是缺陷以及孩子犯下的错误。尊重孩子的特点和需要,不以自己的期望来要求孩子。
132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有效惩罚孩子(2)——打手心案例:打架、乱丢东西……方式: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建议: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133
是否定孩子,还是肯定孩子?挑剔的父母总是在否定孩子,爱用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较,“你瞧人家”!是他们的口头禅,结果呢?在否定中长大的孩子,极易对别人充满敌意,自暴自弃。宽容的父母总是在肯定孩子,他们容易发现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很好,孩子,你比昨天又进步了!”“不要紧,成功躲在失败的后面!”“孩子,你真棒!”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信心十足,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极富耐心。
134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有效惩罚孩子?规劝案例: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方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135
教孩子做家务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回到家里,孩子应该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做一些使用手指的细活。例如让孩子剥圆白菜、洋葱皮,去掉豌豆荚的筋,这种细微的手指运动可以刺激大脑。可以说手是头的一部分,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直接相连,孩子手的活动越灵活,其头脑的活动越灵活,对手的刺激就是对头脑的刺激。专家研究表明,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手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如果真正爱孩子,就要创造条件满足孩子“想自己做事”的需要,多让孩子动手,不要用您的“过度好心”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面对现在的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就变成了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当务之急。所以,做家务便成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的首要选择。
136
孩子用哭来达到目的妈妈要说:你先不要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事情怎么解决。不能说:别哭了,你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再哭就不要你了!教育孩子的过程,妈妈要注意说话方式。孩子的行为大多不是无缘由的哭闹,孩子哭只是因为他不善表达,只好哭来寻求大人的帮助,多点耐心观察,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找到学习方法,并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而且,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无形中在模仿。
137
孩子不愿分享玩具妈妈要说:你先玩10分钟,给妹妹玩10分钟,然后互相交换一下。不能说:你这孩子这么不懂礼貌,快把玩具给妹妹。孩子对自己的物品,有强烈的占有欲,一开始都不愿意和别的孩子分享。可是试着让孩子先从交换开始,了解到分享的乐趣。规定时间后,再交换。慢慢孩子就学会分享。如果孩子一直很抗拒这个事情,父母也不要过分强求。日常生活中,父母身体力行分享,让孩子了解。
138
孩子不想理妈妈妈妈要说:宝贝,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需要妈妈帮忙的吗?不能说:你这孩子怎么回事,又不理人!我说话,你听到了没有。其实,有时候孩子只是想自己待会儿,妈妈不要一开口就责备。尝试问问还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这样子会让孩子感觉到关心,也许就会分享自己的小秘密给妈妈。
139
孩子不小心弄坏物品孩子犯错时,会害怕被妈妈打骂。但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犯的错不是故意的。如果妈妈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改正,反而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妈妈要说:没关系的,每个人都会犯错,但要试着去改正错误。现在一起来看看能不能修好。不能说:你看你,每次都不小心!叫你别拿,非得看,这东西这么贵,下次不给你买了!
140
孩子爱说「不」孩子到2 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很多事情喜欢说不。孩子开始想要按自己的内心做事,家长不妨去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允许孩子说不。父母也不要总是强加自己的意志在孩子的身上,能让孩子做选择的事情,请让孩子自己做主。妈妈要说:我想听听你说「不」的原因,这样我才能考虑是否接受。不能说:我是为了你好,必须听我的!爱是共同成长,父母小小改变,孩子大大不同!
141
一个小朋友拿着两个苹果,妈妈问:“给妈妈一个好不好?”小朋友看着妈妈,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此刻,母亲的内心有种莫名的失落……孩子慢慢嚼完后,对妈妈说:“这个最甜的,给妈妈!”忍耐有时很疼,但结果会很甜蜜;懂得倾听,才会了解真相;爱,有时需要等待,因为爱心在路上。
142
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折射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当务之急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143
有些家长常常会将孩子与其他小孩作比较,或者在孩子面前表扬别的孩子,因受到比较和训斥,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自卑感,渐渐表现出不积极主动、对人对事冷漠,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此外,这样不当的教育方法,使一些孩子的确变得听话了,但全然没有了自己的个性,只会看别人的眼色、按别人的意图办事;另一些孩子则学会了说谎,在家听话顺从,在外则攻击他人,对幼儿人格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你可能会说,如果不再跟别人家孩子比,那我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有进步,或者至少不太差呢?一个好办法就是:纵向比,不要横向比。把目光回归到孩子身上,通过和以前的表现作比较,比如:“宝贝真棒,你现在可以自己学会穿衣服了,很有进步!”停止无意义的比较,多一些欣赏和鼓励,孩子才能正确而积极地看待自己,激发出更多潜能。
144
满足孩子要有度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儿童精神病科医生托马斯博士告诉我们,“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一定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