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好思考一下,你有没有一个写文章时可供征引阐发的资源库?如果有,是哪一方面,已经读过了哪些书籍,有什么样的阅读基础?如果没有,就再思考一下,规划一下,哪些方面有潜力成为资源库的?
我现在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资源库,写作时完全凭借着自己的记忆,突然想到哪句就写哪句,所读的书也不能灵活运用。
感觉自己的文学底子还是太单薄,我读书范围比较杂,但是我读的很多书只是因为感兴趣,所以我很多情况下只是看个剧情,没有静下心来体会作者的用语,很少有习惯去做笔记。
我看的比较多的是外国文学,也比较感兴趣,比如说勃朗特三姐妹,但丁和莎士比亚。但是有些是作品是被家长逼着看完的。国内文学我看的不太多,印象中只有四大名著,其中水浒和西游我做过笔记,所以印象较深,还记得原著里的一些句子词语。我挺喜欢读徐志摩的诗,也背的出几首,他的散文我也看,但是不太做笔记。《论语》还记得大半。现在在读《菜根谭》希望能多多积累素材。
由于我是个学生,所以还是在校的命题作文写的较多,不过我有时也会写写影评,和科普文,但是十分呆板,思路不活跃,不清晰。
今后得加强读书记笔记的意识,明月老师推荐的张爱玲和汪曾祺的小说我也会加入书单。中国古代文学我积累的太少,还是得努力。
2、仿写“前头”没有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看。进了隔开前后的屏门,一边是拴骡子的牲口槽,一边是一副巨大的石碾子。碾坊没有窗户,光线很暗,他欢喜这种暗暗的光。一近牲口槽,就闻到一股骡子粪的味道,他喜欢这种味道。他喜欢看碾米师傅把大黑子或二黑子牵出来。骡子上碾之前照例要撒一泡很长的尿,他喜欢看它撒尿。骡子上了套,石碾子就呼呼地转起来,他喜欢看碾子转,喜欢这种不紧不慢的呼呼的声音。 ——汪曾祺《八千岁》
他没事的时候,便在尺树寸泓的小公园里散步。夏日傍晚的风徐徐的吹着,沿着小路,他来到了那个熟悉的地方。一边是镜子似的小石潭,一边是杂草丛生的小林子。他站在一块凸起的岩石上,正好被夹在当中。转向树林子,就有一阵嘈杂的蝉鸣,他喜欢这种声音。跳下岩石,向着林子走几步,便能闻到一股泥土的腥气,他喜欢这种味道。月光透过繁茂的树叶子,如同碎银子般零零星星的洒在地上,洒在他的肩上,他喜欢这种幽暗的光。他喜欢在草丛里捉萤火虫,他常常趴在草地上,把萤火虫捧在手心里,安静的看着小虫子们发出来的光,细细听着他们的呢喃,那是它们翅膀扇动的声音。那一刻,仿佛地球停止转动,时间不再流逝,整个世界都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