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科,并不是世界末日
1
开学第一天,学生干部小D同学泪眼汪汪地向我请辞:“老师,我挂科了,我完了……对不起!”
伤心写在脸上,沮丧只有自知。我接受了她的辞呈,却拒绝她的道歉,回复道:“挂科已成事实,但并不代表完了!请向自己道歉,未来重新开始!”
现实再次说明,千万不要相信那句话“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这样经常遇到的画面,却让我心中产生了疑惑,于是我反问小D:“中学时你考了不及格,会这样么?”
她回答说:“中学没有不及格过,即使考的差,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反而到了大学,知道了考试成绩和未来发展直接相关,挂科会导致很多不好的后果。所以感觉挂科像世界末日一样!”
的确如此,在遭遇挫折时,瞬间的挫败感会让人如临深渊,一时难以走出;内心的压抑感会让人如履薄冰,不知如何是好。这么想来,挂科确实挺可怕的。
大学期间的规章制度和各类通知中,经常会见到这样一条:“无挂科现象。”可见考试成绩和评优评先、入党考研甚至未来就业都有着直接关系。
但是,像小D一样初入大学就遭遇挂科的学生,同样也不在少数。那么,如何看待这个可怕的事呢?
打个比方,如果把大学比作社会,挂科就如同工作中失职、犯错,会受到责备,有时还要被扣钱,甚至受到法律制裁。
这样想一想,挂科还是挺宽容的,至少大学给了你补考和重修的机会,而到了社会中,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并不多或者几乎没有!
2
我周围的几个同事谈起挂科也是经验丰富,中间夹杂了痛哭流涕与撕心裂肺!
M老师回忆起当年大学期间挂科时的感受,说道:“根本没有什么不适应大学生活、不懂学习方法,不明确方向目标,全部都只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懒!不愿意好好学!现在想想真是后悔……但是后来觉得还要感谢挂科,正是挂科,才让自己明白了不能放纵松懈,该醒一醒了!”
有时候,当我们偏离航线时,总会遭遇“飓风闪电”;当我们偷懒讨巧时,总会迎来“当头一棒”,这是多么痛的领悟,但这种痛却十分有意义!
我多次给学生们讲到,来到大学要完成了10个转变:“1.高中生=>大学生;2.父母呵护=>独立生活;3.独立空间=>集体生活;4.老师监督=>自我管理;5.没有担当=>有担当;6.知识性学习=>经验性学习;7.学生思维=>社会思维;8.迷茫=>明朗;9.IQ=>EQ;10.单一能力=>综合能力。”你完成了多少?
说白了,大学生活正是让我们懂得,要为自己的不努力买单,即使是挂科了,也要懂得去承受后果!如果挂科之后,你变得负责任、懂担当。若真能如此,挂科也不是个坏事呢!
3
俗话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说到分数和考试,似乎每个人都能讲出一段有关自己的故事,有的可能很小说,甚至很传奇!
挂科是大学生活中不可逃避的热门话题,但它绝不应该是主流!
校园中有名列前茅,也有挂科悲剧;有勤学苦读,也有风花雪月;有高兴欢乐,也有伤心沮丧。但时不时出现的挫折和沟坎,会让你无比难受,这些却都只是暂时的,孰轻孰重还得自己掂量!
人们总在说大学就像个小社会,因为它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让学生提前能够感悟人生、完善自我。
人生的这场大“考试”中,我们经常会一不留神就“挂科”,是变得“丧”下去还是变得“强”起来,能否重修通过,决定权终究在我们自己。
结果大家都懂,“丧”下去,你就真的“挂”了;“跨”过去,你就真的“强”了。
诸事皆有利弊。挂科,并不是世界末日,它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预警,如果通过挂科明白了迎头赶上、知耻后勇,而不是破罐破摔、伤心气馁,也算是有意义的当头一棒。有时候学会走出困境,比一直待在顺境中,更能够使人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