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什么样,对我都是有意义的。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它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凯瑟琳
这段令人深思又叹惋的话语,是《呼啸山庄》中女主凯瑟琳的内心独白,这段话一直让我感受颇深。初遇这部书是在我高一那年,现在重温经典又是一次新的体验。都说等待是最长情的告白!但在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之间,等待换来的却是背叛,是复仇火焰的烛台……
或许对于世界而言,凯瑟琳是一个人;但是对于希斯克利夫来说,凯瑟琳是他的整个世界。《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在那个时代被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恐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紧张急促,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亨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追求传统的“人间的爱”而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在绝望中的一系列复仇行动和阴谋。而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但也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宽慰的希望之光。
因此,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变幻莫测,神秘诡异,让人为之动容。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憎情感,亨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最终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们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埃德加·林顿。这是她自己在”人间的爱“和”超人间的爱“之间的徘徊和选择。
在全书的结尾,是原野上的三块墓碑:林顿的墓碑,希斯克利夫的墓碑,中间是既做妻子又是情人的凯瑟琳的墓碑。 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凯瑟琳一死,希斯克利夫满腔仇恨如火山般迸发出来,进而成了疯狂复仇的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最终达到了,他不仅让亨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
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也许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恨是爱的异化”。在女作家心中,对立的爱和恨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斯克利夫对整个人类的憎恨来自他的爱,而“爱”是“恨”的归附。因此,爱和恨是互相对立的,又是彼此统一的。这场爱与恨的角逐,终是画上了句号,留给我们的是无限遐想!
《呼啸山庄》中与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这两个主要人物给我留下了难忘的深刻印象,他们那种不为世俗所压服、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正是对他们所处的被恶势力所操纵的旧时代的一个顽强的反抗。尽管他们的反抗是消极无力的,但他们的爱情在作者的笔下却终于战胜了死亡,达到了升华境界。
才华洋溢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便由于她这部唯一的作品,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的灿烂星群中永远放出独特的、闪着异彩的光辉!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或许就是因为它们拥有穿越过时间的影响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不可否认这一篇小说涵盖的东西远远超越了爱情的本身,它赞扬了人的美德、抨击了人心的黑暗、表现了人们对美好向往的追求。我也可以从中深刻的感受到小说通过把自我与他人对照来发现自己的缺点,洗却心灵的肮脏;同时也教给我们如何面对世界,如何以自己的爱来换取世界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