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春是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他是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他是东汉末年的大英雄,却意外早亡,留下了千古遗憾。而他的死又是因为什么呢,我们还给从头谈起。
孙坚,出身低下,历史上记载他“发自微迹”。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他从基层县级官吏做起,又来因为黄巾起义,被朱儁推荐为别部司马,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后来,又随司空张温一起讨伐西北边章、韩遂在凉州制造骚乱。后来,因为军功被封为乌程侯、长沙太守。
董卓乱政后,孙坚起兵北上讨伐参与讨伐董卓的联盟,。他先杀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阳,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最后联合袁术一起讨伐董卓。孙坚斩华雄、败吕布卓,以致让董卓对之非常惊惧,董卓叹道: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可见孙坚作战能力之强,是一个颇能带兵打仗的将军。最后,董卓不得不迁都长安,躲避孙坚的进攻。
董卓西迁后,关东联军开始分裂,特别是袁绍、袁术兄弟的失和。当因袁术不赞同袁绍拥立刘虞为帝的提议,兄弟两人因此翻脸决裂。当袁术派孙坚去攻打董卓未归之时,袁绍却改派周昂为豫州刺史,率兵袭取曾作为孙坚豫州刺史治所的阳城。孙坚当然忍无可忍,率兵击破周昂。之后,更是在袁术的安排下主动进攻荆州刘表。
那袁术、孙坚为何要去攻刘表?刘表虽然是董卓委任,但是来到荆州后,他就站在了关东联军的一面。《三国志刘表传》记载说:“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这表明,刘表虽然没有正式出兵去与董卓军开战,但是态度是支持联军的。《后汉书袁术传》记载:“刘表上术为南阳太守,术又表坚领豫州刺史,使率荆、豫之卒,击破董卓于阳人”。这表明,刘表上表袁术为南阳太守,表示支持袁术以南阳为讨董根据地,也证明刘表也是讨董联军的支持者或间接参与者。那么,我们就要问了:为何袁术后来要大举进攻刘表?答案是:董卓死后,关东各路诸侯没有了威胁,开始全面爆发内战。因此,董卓之死,其实是一个转折点。或者说:只有在董卓这个最大敌人死后,关东各路诸侯才可能爆发全面内战。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袁绍、袁术兄弟的失和。对于这个问题,史书有相关记载。《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三年……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三国志袁术传》记载:“(袁术)既与绍有隙,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绍与瓒不和而南连刘表。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后汉书袁术传》记载:“绍议欲立刘虞为帝,术好放纵,惮立长君,托以公义不肯同,积此衅隙遂成。乃各外交党援,以相图谋,术结公孙瓒,而绍连刘表。豪桀多附于绍,术怒曰:“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又与公孙瓒书,云绍非袁氏子,绍闻大怒。初平三年,术遣孙坚击刘表于襄阳,坚战死。公孙瓒使刘备与术合谋共逼绍,绍与曹操会击,皆破之”。这几个史料,说的其实是一回事情。在初平三年冬季,由于当年四月董卓已死,关东各路诸侯随之开始准备内战。以联军盟主袁绍为一方,有冀州袁绍、兖州曹操和荆州刘表;而另一方则是袁绍的从弟袁术、幽州公孙瓒、徐州陶谦、豫州孙坚等。综合各种史料,我们可以勾画出当时的战争场面:袁术一方的公孙瓒,派出两路部队:单经屯青州平原、刘备屯高唐,而徐州牧陶谦派出一路杀入兖州屯发干,目标是三路夹击冀州的袁绍。当然这一方的主帅袁术,显然不能在这场大战中袖手旁观,于是袁术派孙坚去攻打袁绍一方的刘表。这场全面内战,终于分别在青州、冀州、兖州、荆州开打。主攻方是袁术联军,兵分四路:单经、刘备、陶谦主攻袁绍,孙坚主攻刘表;而防守方是袁绍联军:分别以袁绍、曹操军力击破单经、刘备与陶谦,而刘表单独抗击孙坚的进攻。因此,袁术、孙坚进攻刘表,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军事行动,而是当时袁术与袁绍两大军事联盟之间的全面内战。我们就是认识到了孙坚攻打刘表的前因后果了,孙坚率兵讨伐刘表,这也揭开了孙坚之死的序幕。
而关于战争的进程和孙坚之和,≤三国志孙坚传≥记载十分简略:“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於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说明孙坚在追击刘表部将黄祖的时候,不幸被黄祖的士兵射杀。而《典略》记载更具体一点,就是“坚悉其众攻表,表闭门,夜遣将黄祖潜出发兵。祖将兵欲还,坚逆与战。祖败走,窜岘山中。坚乘胜夜追祖,祖部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但《英雄记》记载则为: 初平四年正月七日 “表将吕公将兵缘山向坚,坚轻骑寻山讨公。公兵下石。中坚头,应时脑出物故”。此外,《后汉书》记载: 初平二年(191年) “袁术与其从兄绍有隙,而绍与表相结,故术共孙坚合从袭表。表败,坚遂围襄阳。会表将黄祖救至,坚为流箭所中死,余众退走”。这些记载一说是被黄祖士兵射杀,一说是被一个叫吕公的小人物用石头砸出脑浆而死。而小说≤三国演义≥则综合了上述两种写道“”坚方欲上山,忽然一声锣响,山上石子乱下,林中乱箭齐发。坚体中石、箭,脑浆迸流,人马皆死于岘山之内;寿止三十七岁。”所以,孙坚是怎么具体死的是无从考证了,但可见无论孙坚如何英勇,最后他却死于无名小卒之手。而关于孙坚的死亡日期,历史记载上有初平二年、初平三年的争论,而《三国志》孙坚本传只说孙坚初平三年发起进攻刘表作战,而没有详细说明其战死日期,只是简略而没有错误,实际上孙坚是在初平三年冬季开始的袁绍、袁术两大联盟的内战中战死的。战死的时间,应当如《英雄记》所记载的,是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正月七日。
孙坚一个堂堂的大英雄为什么会死于一个无名小卒之手呢?显然这与孙坚的性格有关,陈寿历史评价其勇挚刚毅,说明其有英勇过人。而在乱世争霸中,孙坚作为统帅需要不仅仅是英勇与武力,更需要稳重与智谋。显然,孙坚的所作所为,更像一位战将,结果他过于轻敌,忘记了穷寇莫追的道理,最终中了伏兵的暗袭,死于非命,也不足以成就大事了。所以陈寿评价其“轻佻果躁,陨身败命”是准确的。而那孙坚还没有等三国鼎立的大幕拉起,就早早退出了历史舞台,好在他有两个好儿子,长子孙策和次子孙权,最终开创了江东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