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参与的下半部分,主要讲的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在六个层面(跑道,项目,责任范围,目标,宗旨,愿景)用成熟的思考和决策保持对周围事务的最大限度的掌控,从而完成五个级别(捕捉,明确意义,组织整理,总结回顾,行动)的过渡。写到这,不由得想要感谢下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假如你对周围的事务在六个层面都有了明确掌握,是不是就可以心无旁骛的行动了呢?当然不,因为行动会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情境,就是你所处的场合。如果你此刻在飞机上,你就只能做在飞机上允许做的事情。自我感觉,好好利用情境,对有选择困难症的人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特定的情境下,你只能做特定的某些事情。如果我们按照情境对我们要做的事情加以分类整合,我们就会只能在特定的几项事务中选其一,而不是在一大堆事务中决定我现在要做什么,做选择本身就是一件相当耗费精力的事情。
这就提到了限制行动的第二个因素,精力。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早睡,因为睡觉是在给身体充精力,易效能提倡在高精力的时候吃掉最丑陋的青蛙,也是这个道理。你不可能在经历过一场唇枪舌战的辩论之后再参加一场重要会议。你必须学会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劳逸结合。
第三个影响行动的因素是时间,人的一天只有24个小时,它不会因为你今天安排的事情没做完就对你产生同情。还有十分钟就要开会,你如果想要做一些事务,就只能选择十分钟之内就能做完的事务,这就要求我们对我们要做的事务有个整体的把控。
不过,即使你把你要做的事情把控的很完美,也偶尔会有突发事件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完成常规事务(吃饭,洗衣服等对想要达成的目标没帮助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后,安排具体行动时,应该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用于处理突发事件。
行动进展顺利的要素在于,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行云流水的状态,做好完美的准备工作。只要你确定了你必须要做的行动,就去做好了,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也是之前所讲的回顾。
五个级别,六个层面,只是给你提供了一个框架,让你在茫然无措的时候能够及时回到正轨。总而言之,行动是关键,只要你开始做了,你就会发现,比起驻足观望,行动中的你对自己的事务更有掌控力。
2017.08.11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