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了了两件事,朋友A与相亲3个多月的男朋友分手了,没有那么难过与失落,只是觉得生活中一个常出场的人不在了;朋友B与交往快9个月的男人分手了,没有以泪洗面那么夸张,但也确实人颓废的很,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故事的最后,他们一起去看了《前任3》,然后彼此拥抱成为了各自的前任。
不同的故事,但是分手理由却一模一样——不合适。
朋友A说的不合适是没来电,一个拼命迎合一个拼命享受,关系不对等,让她不舒服;朋友B被说不合适,也不是三观那么大概念的东西,就是琐碎的小事集合起来让一句不合适来解释所有。
一句不合适成了大部分恋爱的终结者,好像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论,去给所有分手的情侣们作解释。
什么是不合适?我在想,你爱吃西餐,我爱吃大排档这件事是不合适吗?不是,而是吃西餐的觉得吃大排档低俗,吃大排档的觉得吃西餐的装B,这是一种不合适,价值观的不合适。还有呢?问过一些朋友,合适不合适的界定在哪里,很多人分手之后发现连当初分手的理由都记不得了,还有很多因为生活的琐碎分的手,有人下过论断,不合适一定是不喜欢,对吗?
某种程度是对的吧,如果不是三观的不合适,生活的小细节是可以弥合的,一个爱吃榴莲,一个极讨厌榴莲的味道,那么可以选择在外面吃榴莲或者男朋友不在的时候吃啊,如果这个成为分手的理由那就是不够喜欢。
但喜欢的人不一定合适,合适的人不一定喜欢,不合适的慢慢也会把喜欢消耗掉,但不是因为不喜欢才不合适的。有点拗口,自行体会。
两个陌生人在一起一定会有矛盾,一定会有冲突,所谓的磨合期不就是让我们处理解决这些问题的吗?不过前提是双方都愿意解决,然后发现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无法调试的时候再来考虑分手的问题。这是最大的不合适,恋爱关系中两人的节奏很重要,一个愿意走,一个不愿意走甚至连动也不愿意动,那么还有什么相处的必要呢?成人的世界爱情所占的比重没那么高。
我掌握我的节奏并且愿意在不舒服的状态下适度配合你的节奏,我认为这是两人的相处之道,都愿意为彼此做一些改变与适应。但若是这样的不舒服状态一直存在且越演越烈,到触及底线,那么,分手也就自然而然了。
老人们常说:“东西坏了就先修一修,不要着急换。”这句话里我们也能看出两代人对于感情的不同态度,感情虽然不能用物体做类比,但却是上一代人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修一修,我们最先想到的是换一换。
我想这其中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我们这一代人自我意识更强,不愿意为了他人委屈自己,我们眼中的不开心不快乐的事也许上一代没法理解,但我们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其二是上一代认识异性方式很少,接触到的很少,分手之后找到另一半的概率变低,而我们这一代生在互联网时代,打个游戏都能认识异性,资源大大丰富之后,分手的成本也就下降了,所以人们的耐心低了,对于“不合适”的容忍程度也就低了;其三是社会整体都习惯了分分合合,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快,分分合合是家常便饭。
想要在一起,就适度变通,为对方改变一点点,但前提是对方愿意为了自己而改变,愿我们最后都能嫁给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