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共有594首。《唐诗三百首》选李商隐诗二十二首,在杜甫、王维、李白之后,列居第四位。除一首古诗《韩碑》外,其余都是近体律绝,其中以七律为最多。李商隐的诗,对后世影响很大。今选李商隐五律中,怀古咏物及旅次记游等不同题材,共六篇诗作,简要赏读。其中个人所见,只不过海天片羽而已。并附录【历代评析辑要】于后,与诗友共同分享。———是为前记。
———————————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汎,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赏读】
蝉之徒劳费声,足可为我之警。概因我与蝉之处境相类。树碧而无情,恨鸣亦属无用,我即不必相因。蝉为己鸣,不关乎于听者;而听者自策为警,全诗言己在不如意中清高自守。前人评此诗清绝,即在此处。
于诗法最可取之处,在于五六两句宕开,说泛梗与故园,兴叹身世。这本不是诗之主旨,即是以漂泊中思乡常情,别开一面,用来衬底薄宦清高。更觉其中不易。一树碧无情,个中世态炎凉之况味,凄绝难尽,最是憾心感人之句。尾联倒叙,相警句前置为重,后句补之;并合首句高难饱之意,全诗意韵完足。
以,古字与已通。《说文》:“謂人意巳堅實見諸施行也。凡人意不實則不見諸施行。吾意巳堅實則或自行之。”历来把以解作凭藉,是为错解。本以,即是本已,言其所守在清高之处,自然不同凡俗。后面附录中,钱钟书所评别有见地。错综曲婉,为本篇特有之意蕴。
————————
【历代评析辑要】
《唐诗快》:
说得有品有操,竟似虫中夷齐(“本以”句下)。
《唐律消夏录》:
首二句写蝉之鸣,三四写蝉之不鸣;“一树碧无情”,真是追魂取气之句。五六先作“清”字地步,然后借“烦君”二字折出结句来,法老笔高,中晚一人也。
《五朝诗善鸣集》:清绝。
《围炉诗话》:
义山《蝉》诗,绝不描写用古,诚为杰作。
《唐诗成法》:
三四流水对,言蝉声忽断忽续,树色一碧。五六说目前客况,开一笔,结方有力。
《李义山诗集笺注》:
姚培谦曰:此以蝉自况也。蝉之自处既高矣,何恨之有?三承“声”字,四承“恨”字。五六言我今实无异于蝉。听此声声相唤,岂欲以警我耶?不知我举家清况已惯,毫无怨尤,不劳警得也。
《玉溪生诗说》:
起二句斗入有力,所谓意在笔先。前半写蝉,即自喻;后半自写,仍归到蝉。隐显分合,章法可玩。
《唐诗三百首》:
无求于世,不平则鸣;鸣则萧然,止则寂然。上四句借蝉喻己,以下直抒己意。
《岘佣说诗》:
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诗境浅说》:
学作诗者,读宾王《咏蝉》,当惊为绝调;及见玉溪诗,则异曲同工,可见同此一题,尚有馀义,若以他题咏物,深思善体,不患无着手处也。
《钱钟书》:
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油然自绿是对“碧”字的很好说明)。树无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
——————————
———————————
陈后宫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
【赏读】
此诗一意流转,铺陈奢华之象。瓦欲流,此三字最为得比拟之趣。颌联流水对接首联,更觉奢华之盛言不能尽。三联另起再续,依旧不依不饶。四联嘎然作止,反刺倒挂诗题,留有余味。
李商隐尚有《南朝》诗二首,一为七律一为七绝。绝句以俏讽见著,“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即是。律诗亦以铺陈回述为上,“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于铺陈中跌宕推进,此诗虽也是铺陈为主,却不取此法,惟一意流转。诗法取用以出意为要领。法无高低之分,意有薄厚之别。
颌联流水句式,采用“还。。。更。。。”作为勾连语,即勾连本联,亦承伸上联,四句合一,便有不胜枚举之叹。李商隐最擅用虚词入诗,多得婉致畅意之妙句,直如水银泄地。自有唐一朝以来,无人能出其右。“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诸如此类流水句式,皆以虚词作两句的绾合,目不暇接,都十分谐婉耐品。李商隐诗宗法老杜,但虚词用得精到,已超杜诗矣。读李商隐诗,此为其绝胜他人之处,不可不知也。
———————————
【历代评析辑要】
《李义山诗集笺注》:姚培谦曰:茂苑阊门,见一隅之地;依殿起楼,见工役不休。五句,是无朝暮;六句,是无冬夏。君臣都在醉梦中,焉得不亡?
《玉溪生诗意》:一二城郭之壮丽,三四宫殿之华美。五女色之妍,六衣服之赊。臣醉而君无愁,荒淫如此,安得不亡?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程梦星曰:题为《陈后宫》,结句乃用北齐事。合观全篇,又不切陈,盖借古题以论时事也……若作怀古,则陈、齐舛驳,了无义理。
《李义山诗说》:此种尖俏之笔,作小诗则耐人寻味,作律诗则嫌于剽而不留,非大方气体,虽有馀意,终乏厚味也。
《李义山诗辨正》:不说出方有馀味,方得讽刺体,此比兴所以高于赋也。
————————
————————————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遰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
【赏读】
此诗,前四句最佳。有无人所到之境。首联以花飞反弹客去,落笔即可胜人。后二句即言花飞之所适,宽绰空寥,已是有无限心境在内 。后四句自道伤情之苦楚,意不能收,惟下泪沾衣而已。情与境交融,水乳难分。
细细品之,诗中伤花之情,掬之可见。而诗外伤心情事,则是羚羊挂角。诗中寻之不见,诗外思之或可能得,足可追溯李商隐不得志之一生。言之难尽,借落花道出。此是全诗最为动心之处。前人所解,此处未到,今为补之。
—————————
【历代评析辑要】
《唐诗归》:钟云:俗儒谓温、李作《落花》诗,不知如何纤媚,讵意高雅乃尔!钟云:落花如此起,无谓而有至情。谭云:调亦高(首句下)。钟云:深情苦语(“肠断”句下)。钟云:“所得”二字苦甚(末句下)。
《李义山诗集辑评》:何焯云:起得超忽,连“落花”,看得有意,结亦双关。一结无限深情,“得”字意外巧妙。
《唐律消夏录》:客去凭栏,正无聊赖,风飘万点,不觉伤心。三四写乱飞,并写高阁,亦得神理。
《唐诗成法》:人但知赏首句,赏结句者甚少。一二乃倒叙法,故警策,若顺之,则平庸矣。首句如彩云从空而坠,令人茫然不知所为;结句如腊月二十三日夜听唱“你若无心我便休”,令人心死。
《玉溪生诗集笺注》:田兰芳曰:起超忽,连落花亦看作有情矣。结亦双关。杨守智曰:一结无限深情。
《筱园诗话》:李玉溪之“高阁客竞去,小园花乱飞”,马戴之“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佳处不一,皆高格响调,起句之极有力、最得势者,可为后学法式。
《唐诗三百首》:花落则无人相赏,故竟去也(首二句下)。望春留而春自归(“眼穿”句下)。
———————————
—————————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
【赏读】
开笔一联,平淡恬静,语不出奇,景象即在眼前。次联却一转突起,道出天意晚晴心境,珍惜莫名。铺叙无多,即来作转,真是艺高胆大。此种作法,不可多见。
三联再转回,继续晚晴景致,从容细婉,字字可见。一迥,一明,爽利清秀,写足晚晴可爱。至此,意犹未尽,四联再作补笔,依旧轻快圆润。读来尤能感知其中音符跳跃,有如西人小夜曲一般。
此篇独到之处,都在第二联早作感慨,一转当中,意蕴竟是前人所不能道出。壁石绝立之后,峰回路转,再作第三联续景。其中高阁、小窗,即从首句深居引出。前呼后拥,婉尽其致。三转到第四联,则由首句俯看夹城而来;由静写动,越鸟归飞,平添一段动画。
世间晚晴之足可珍重,人人心中皆有。以一人之笔,道普世之情,此诗传颂不衰,至所应当。
——————————————
【历代评析辑要】
《唐诗归》:钟云:妙在大样(“人间”句下)。谭云:此句说晚晴,其妙难知(“并添”句下)。
《唐诗快》:不必然,不必不然,说来却便似确然不易,故妙(“天意”二句下)。
《唐律消夏录》:二四妙在将“天意”突说一句,然后对出晚晴。“并添”、“微注”,“晴”字说得深细。结句有意无意,亦是少陵遗法。
《载酒园诗话》:义山之诗,妙于纤细,如《全溪作》:“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龟来。”《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李义山诗集辑评》:朱彝尊云:“越鸟巢乾后”,写其得意。何焯云:但露微明,已觉心开目舒,五六是倒装语,酷写望晴之极也。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程梦星云:此为历所从事者多见憎忌于时,而己亦为所累,久而自明,适有天幸,故于“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一联微露其旨。结言越鸟归巢。疑在将入京师时作也。
《李义山诗集笺注》:姚培谦曰:晚晴,比常时晴色更佳。天上人间,若另换一番光景者,在清和时节尤妙。小窗高阁、异样焕发,而归燕亦觉体轻。言外有身世之感。
《玉溪生诗说》:轻秀,是钱、郎一格。五六再振起,则大历以上矣。末句结“晚晴”,可谓细意熨贴,即无寓意亦自佳也。
《唐诗笺要》:“并添高阁迥”,妙空迹象,下句便落筌蹄。第三句亦胜对句。
《龙性堂诗话初集》:咏物入微,写照妙语,则如咏云云“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咏雨云“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咏晴云“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皆得象外之趣,尤不可及。
《律髓辑要》:前半深厚,后半细致,老杜有此格律。
———————————————
————————————————
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
【赏读】
行旅纪游诗,唐诗中独立一格,精品众多。依旅次所见、行由目的、个人心境不同,变幻多端,各擅其长。游访名山古刹,见记僧道高隐,屡见不鲜,也自然多了一些绝世出尘、不沾烟火之余韵。此诗为其中一例。
一起接题见时,隐人其中,写思见。次联写行次,不知人在何处,写未见,寥落缥缈。三联则言山僧已在眼前,也不直描,却用独敲写孤处,以一藤佐之,先为闻声。用闲倚写散逸 ,以初夜引之,后得其神。此联独得点化功夫。这三联皆以僧人为引线,却是错落有致,不见繁复。此诗妙处,全在此处,不单是独敲一联高妙超然。
尾联为参悟之语,心归一静。虽是此类诗中应有之义,亦不妨以闲笔视之,无可无不可。如以景托出此意,未必不胜此结。
————————————
【《搜韵》简析】:
诗人领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尘”(《法华经》,诗取此句,更衬出孤僧的高洁心灵。
—————————————
————————————
桂林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
【赏读】
与此诗相类,李商隐尚有《异俗二首》,皆是记一方之胜。本诗首联高起,与老杜“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颇似,以大象胜出,放眼宽余。浮、压二字,俱得气概。边地尚神鬼,故写神龙为护佑,边民为祈祷,带出景象。此是三四联意蕴所本。
僻乡箫鼓,龙守神护,地虽偏殊而民风淳朴,道尽无遗。第七句作慨叹,语有惊讶,串接前后两联,作法缜密,笔下清爽,才思堪赏可鉴。
———————————————
【《搜韵》简析】
前四句用描述语,点出桂林城窄、江宽、东面、西北、高楼,把桂林这座小城的景致淋漓尽致的烘托了出来。后两句是前两句的延续,在读者的眼里,一层层展现桂林这个“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旁”的山乡水域那独特的自然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