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开始写些文章,还是近两年的事。在此之前,玩转过很多博客、空间,许多小事写写当作生活的记录,特别是准备考研考博的日子里,日记本和博客是我诉说理想的家园。几年后再看一眼,望到的是曾经自己那张迷茫的脸。
如今,留在北京之后,生活有了转变。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便是读书,写写画画,但已然不象从前那样在文字里追逐梦想,而是开始脚踏实地地认真过好每一天。
这样的态度是让人内心充满富足感的,少了彷徨,多了深思熟虑。这大概是这个年龄逐渐走 向成熟的一个基本特征。
也正是这样的几年里,在某些曾经认为珍贵的记忆也丢失在时间的荒野里,想再努力拾起来,发现已经找不到痕迹。微博终究不是记录多彩生活的空间,只是匆匆几笔,看到的只是这几年整体的轮廓而已。
于是,整理了昔日旧文,也开始了笔耕不辍的日子,献平兄说千万别荒废了,写吧,写吧,没关系的。有很长时间,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表达什么,看到他的文字,我终于明白了,生活本来就有它值得纪念的,哪怕是一件小事,哪怕是匆匆过客,还是你日夜思念的一个背影,那些曾令你的心产生涟漪的,都可以化为文字,变成你文学家园的一草一木,我于是不再担心自己写作的内容。因为我爱这个世界,爱我所爱的人们,还有那片和眼前脚下的土地。
近来趁时间还好,便把之前买来的几本写作书和比较有兴趣的作品拿出来,对照着文本与技法解读了一些作品。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也反观自身的写作,有些苦不堪言,不过幸好摸索出一些门路和线索,多少让急躁的情绪舒缓了起来。
若想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最初要设定一下结局,否则到头来越写越找不到方向感。
在预期的结局里,可以根据设定的这个结局对人物、情节、叙述方式进行调整,前提是故事必须是完整的。否则,无论怎样写下去,读者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你也不清楚下一步该如何写,一拖再拖,故事因缺少结局,而变成了一个草稿。
还有一种可能,故事的结局与预想的结局不大一样,或者大相径庭,如果是按人物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那也未尝是件坏事。
所以,之后宁愿下笔慢一些,也不要提笔就写,可以把构思的灵感,或故事的轮廓写到记事本里,也许未来某天发现一些故事串起来就是一部小说。
这一年开始一直在练笔,当然也抽时间在读一些写作技法的书,殊不知写作是个很费脑细胞的活儿。
在写作的路上,有不少同路人,有些已经小有名气,有些也在亦步亦趋地往前走,也有些已经因琐事不再写作。还好至今虽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手的作品,絮絮叨叨也胡扯了不少,热情未减,有点自娱自乐的意思。
希望能继续坚持下去,我想写作更像是马拉松长跑,而我现在只是刚刚练习如何变得有毅力、耐力……或许有一天,感到无比颓废,而放弃这个长跑运动,不过能娱乐身心,也不枉费这似水的光阴。
写作,只是为了挖掘自己看不到的内心深处,究竟藏着怎样的世界!
每个写作者都有各自的写作风格,但对于尺度的把握,拿捏不好容易破坏一篇文章的美感,令读者产生厌烦。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写作时注意主观情绪的把控,特别是理论性文章,如果不够客观,哪怕是自圆其说,也会让人觉得失去了内容的真实性,变得难以信服。
若是小说里虚构得过于出奇,不但不会让人产生美好的想象,还会让人觉得像是作者在自说自话,甚至是在胡说八道。尺度的内容过大,也会给人粗俗之感,有伤大雅。
因此,写作者也需要下笔有分寸,胸有成竹跃然纸上,给人妙笔生花的美感。
推荐的几本写作参考书
布伦达·尤兰《如果你想写作》
皮特·埃尔伯《写作无师自通》
马琳·希卫《自我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