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体系和适当思考
云野
由学校到学校,竟然无明地作了一个“知识分子”转身成为此角色。农家生活日子的清苦,不断劳动的劳累,也不记得有多少次,既喜欢农村生活,也讨厌着农村生活,实际上在没有完全想得明白的时候,我们走进了学习的独木桥上。
农村最多的记忆,就是烂漫的游玩,玩到没有时间的概念,想起肚子饿了,想起睡觉了,才想起该回家了。其实,是得感激父母、相关帮助人士与社会对我们的“宽容”。农村现实的生活面貌对学习是有帮助的,起码思考的注角,与相应印证的证据,本身是存在的。证据后,引起的抽象思考和无厘头思考,又将我们导入了另外的情怀与感叹当中。
有时,回到乡间,想起点滴的劳动过往,想起义务教育与政策的“照顾”,原来相当幸运地得到了人家梦寐以求的相对“安稳”。我曾经以为面对活跃进取的年轻人,我们会互相喜欢这种智力游戏的,甚至以为这种游戏会有助于我们之间的交流。实际上,由于见识与智力发育的差别,行为与生活接触面貌差别;我们对事物、人的看法,大相径庭。
对于一个本身是愿意有好奇态度的人来说,在那种人眼里,没有什么是最完美的,只有相对完美,能带着欣赏与暂时缓和的处境里,看待周围的变化,本身就是一个好玩的事情。就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以为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会有助于我理解社会的情况;谁知道行为与愿意投入的状况不同,人对事情发生的看法差异甚大;如果一下子以对错来分析之,那么过渡的灰色地带,能存于什么地方?
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里,无明之层是薄而透明的,甚至直接看起来是无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特化成一个相对固定的角色,有人一辈子也保持着学习与激昂的状态,哪怕冷板凳般沉默了许多年;当然,也有人最终耐不住蜕化羽化的过程,其中的折腾与“痛苦”为何,来不及追究,生命状态如此,就是如此了。
我曾经以为,思考是有无数的方法的,甚至解决一个问题,路径也肯定不是唯一的,于是尝试多角度杂化思考一些问题,实际上结构化、精细铆定化已经渐渐呈现。有时,也不免惊叹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让我们知道各种生命选择的状态,那么精彩纷呈;有人萦绕于其情绪里,有人指向于他的情怀里,那么谁能够走得更远?无论是否安顿,无论是否决定远行,我们在无数的当下改变中,渐渐自动模糊了前方的路,好像困顿于一张张无形的大网当中。
好吧,我们就在这张无形的网中舞蹈,直到生命的能量回归天际、灰烬留给地球无限的循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