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总有朋友问我,你们阅读会为啥叫“熊娃阅动”,熊娃嘛,就是我们身边这群像猴精一样上窜下调的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至于“阅动”,希望通过各种阅读形式,让孩子的阅读活动活跃动起来。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坐在那里安静地看书,有的时候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这样爱看书的孩子就是一个阅读者,可真正优秀的阅读者并非只是这种看似静止的状态。
郑刚教授在《培养积极的终身阅读者》中提到,真正优秀的阅读者身上有九大特征:阅读时明确阅读的目的;总是能够联想他们以前学到的知识或阅读过的文字;确保他们是真的理解所阅读的文字;尽可能地观察和分析文中的图片;预测阅读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他们的脑海中想象;对他们所读的内容能总结;总是努力理解新的词汇;将阅读当作爱好,持续阅读。
父母们看到这里,脑海中会不会出现孩子平时在家阅读书籍的画面?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优秀的阅读者其实是调动了整个大脑细胞,把通过视觉得到的文字信息在大脑语言处理器中进行编辑,它是一个咀嚼、思考、提炼以及再思考再整合,到消化及吸收,从而形成个人思维模式的过程,这个过程最终通过输出的方式转化为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语言。这个输出可以是安静的书面语言输出,也可以是声情并茂的口头语言输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固然重要,要把阅读转化成一种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一定在于实践,从而形成一种能力。
在形成能力之前,父母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们现在知道了一个热爱阅读的人的标志是:主动的、发自内心喜欢阅读,将读书作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通过阅读积极改造自己。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而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阅读者,父母在孩子阅读动态过程中需要担任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倾听者。
分享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你分享得越多,学习的次数也就越多。所以,父母们要让孩子乐于分享。分享阅读一本书的感受,分享一本书中的精彩片段,分享一些有所感悟的金句,分享一本书的故事情节等等。这是真正将”阅读“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有力证明,“樊登读书”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当然除了分享,很多时候还需要孩子们身体力行的去实践,实践过程中孩子会真正领悟文字传递的含义,甚至有的时候会产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
所以,在孩子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阅读者时,父母们绝对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用心的参与者、互动者,甚至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是分享者。
有一本书名字叫《阅读手册: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书中父母的家庭阅读教育观特别值得推崇。他们认为,对一个真正的阅读者来说,阅读就像喝水、吃饭一样,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这种自然状态,包含我读、我想读、我会读、我持续读4个要素。
所以他们俩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前,就设定了一个目标:帮助孩子在三岁前爱上阅读。三年后,这个目标实现了。在第二个孩子出生三年后,这个目标也同样实现。现在,兄弟俩都已经是中学生,仍然在持续地阅读,并且因阅读而享受到更轻松、更有成就感的学习生活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阅读的作用在于帮助阅读者发展学习能力和建构人生。希望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让孩子沉浸在简单的文字中、人物故事情节中等等,而是通过多样化的实践输出,完成一次又一次语言迁徙的阅读思维训练,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