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意象比较(情与景,意与象):
徐志摩和华兹华斯都常通过写景抒情和自然间象,表达思乡、怜悯、恬静之心。徐志摩与华兹华斯对自然的共同兴趣如此接近,不能不说他是接受了华兹华斯的影响。徐志摩把自己的各种人生观和人生理想都融入了大自然的景物和气象之中,正体现了华兹华斯“人类的感情与自然的美好景物是相联合的”自然观。
例如华兹华斯的《黄水仙》中的意象呈现出和谐优美的意境,那是人与自然或人与人的和谐,这里看第二、三节:
犹如群星在银河,
形影绵绵光灼灼,
湖畔蜿蜒花径长,
连成一线无断续。
一瞥之中万朵花,
起舞蹁跹头点啄。
湖中碧水起涟漪,
湖波踊跃无花乐——
诗人对此殊昂,
独在花中事幽躅!
凝眼看花又看花,
当时未解伊何福。
诗人写了湖泊、碧水、小河、花儿等意象,这些都是浪漫主义诗歌中常见的景色。在这里,湖边树下丛丛水仙翩翩起舞的意象,跟诗人心心相印,成了诗人快乐的伴侣,在诗人孤独寂寞时给他无尽的慰藉。诗人长年隐居在明媚的英格兰湖区,在冥思和苦想中度过了大半生,他主张更多地描绘大自然,用自然陶冶人们的情操。这就与徐志摩在精神上追求十分相似,徐志摩是“自然的崇拜者”,认为自然有“无穷无尽的意义”,一切伟大深沉、清明优美的思想,都埴根于风籁中、云彩里,埴根于山势与地形的起伏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中。正如徐志摩的《乡村里的音籁》:
小舟在垂柳间缓泛——
一阵阵初秋的凉风,
吹生水面的漪连绒,
吹来两岸乡村里的音籁。
我独自凭着船窗闲憩,
静看着一河的波幻,
静听着远近的音籁——
又一度于童年的情景默契。
通过两者的比较,无论是在作品的诗情格调方面,还是在作品的韵律结构方面,都使我们感觉到:在徐志摩和华兹华斯同样清丽而和谐的诗行里,都融入了优美的蓝天白云和山光水色、恬静优美的心绪,这是意和象的结合,使我们感受到同样的浪漫诗歌的风韵。这一点我们在华兹华斯的《这世界》、《露西》,徐志摩的《五老峰》、《一星弱火》等其它的抒情诗中都能找到例证,他们都创作出了人类的情感与自然美景和谐结合的绝美意象。
比较而知,徐志摩接受华兹华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崇拜华兹华斯,模仿华兹华斯,把华氏的诗歌视为“不朽的诗歌”,把华氏当年隐居的湖称为“柔软的湖心”,当作自己神往的境界。两位诗人在题材、意象塑造、艺术手法、诗体结构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类同影响的痕迹,异曲同工而又斐然出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