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丁香,我们会想起那星星点点的美丽小花,想起雨巷,想到愁怨,想到撑着纸伞的姑娘……可是,对十一二岁的孩子说起丁香与愁怨,他们却一头雾水,疑惑而迷茫。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为读者描绘了几张丁香图:从不知谁家宅院墙头探出身子的丁香,月光下潇洒朦胧的丁香,斗室外莹白如雪的丁香,细雨中模糊妩媚的丁香。描绘丁香的美,并想到古人关于丁香的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空结雨中愁”……不过作者一反古人赋予丁香的愁怨之美,感叹“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让人读出了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文章文字优美,最后的立意也很新颖。这些都还好理解,可在说丁香象征着愁怨时,不少学生满脸茫然。和其他几位同事说起这个问题,她们也有同感。丁香代表着愁怨,是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能体会到的。记得我第一次读到戴望舒的《雨巷》时,已经十六七岁了,虽然不能言表清楚,但是感觉颇能理解那种意境。可能是因为年龄、性格的原因吧,当然也有阅历、对文字的理解甚至于性别的缘故。可现在,他们年龄还比较小,十一二岁,有些孩子只有青春早期的叛逆初露端倪,可是完全都没有青春期的多愁善感,又哪里理解这“愁怨”从何而来呢?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学新文强知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