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四步曲,读原文,听导读,写感悟,听责善,但其实在诚意班的时候每天我只有三部曲,点评责善一直都没有听过,总觉得和我关系不大,听那个还不如多刷会小视频。但是今天开始听点评责善了,触发我改变原因是什么?
因为再看“近世士夫亦有稍知求道者,皆因实德未成而先揭标榜,以来世俗之谤,是以往往隳堕无立,反为斯道之梗。”不同于前两天看到的点,正如博仁老师所说,“我们在学习阳明心学的时候,要真正沉下心来,用心的去学,去做印证。 而不是说自己刚刚学了一点,还没真正的上道就去标榜自己,在德行上还没有什么成就就去炫耀自己。还没有学成,没有在生活中真正的践行出来的时候就去炫耀宣扬。”
每次写什么学什么或表达什么,我都极易容易沉浸在自我感动之中,有几个误区:
第一,沉浸在自己的表达中,而忽视别人内容。
阳明先生给予人生建议在于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责善就是要听建议,不断迭代变化,同时也是在看到他人的优势中反思自己,听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而捂上耳朵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能走的还是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想要走更远,必然需要更大的助力。责善更多的是对自己,对自己的改进,对他人多用善的眼光,多看优势。
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同时也要拥有一颗能感受没的心。
第二,还没真正上道,就要去标榜炫耀。
我印象中有个场景特别熟悉,总是出现,就是当我在和别人沟通时突然想起曾经的一句话,可能是别人分享的,也可能是我书中看到,亦或是学习而来的,可是要说的时候,竟然说不出来,要么名字忘记了,要么那句话都说不全,需要再次去翻阅资料才能说出来,可是,过后依旧不记得。
这就是没上道,自己学的还不怎么地,还没领悟精髓,就想去炫耀自己知道的一件事一句话。
致良知的学问,绝不是我们随随便便就可以去教别人的。 必须是在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练。 真正的存天理致良知,才算学有所成。 而我只是一个管道,一个通道,一个邮递员,希望把阳明心学的智慧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管道去分享,传递给更多的人。
当我们真正的知行合一,脚踏实地的做到了,不需要去宣扬,不需要去炫耀,而是由内而外的改变,会让整个人都耀眼,吸引同频共振的人出现,自己的磁场也不一样了,自然会吸引很多人靠拢。
最近在看《亲密关系》,其中有句话说,“想要有重要性、有价值、有用、被赞赏、被接受等欲望,全都衍生自想当特别的人的需求。”之所以着急去展现,无非我们想成为那个不一样,成为特别的人。
但只要意识到人都是整个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一员而已。用心学,踏实做。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