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一个短视频,一个培训老师问学员——学员大概是一些单位的中层吧——任命干部看什么?有人回答“学历,有人回答“能力”,有人说“靠关系”……培训老师说,都错了,真正需要看的是这个人的意愿。
意愿,其实就是出于某种动机而产生的强烈趋势。我不禁想起几年前一次参加心里沙龙时做的游戏。组织者分了组,每组10个人,一个做前进者,9个化身为前进路上的重重障碍。当前进者向着目的地前进时,障碍就出来撑开双臂,挡在他的面前,联合成一张网。前进者左冲右撞,冲破障碍的封锁线,到达目的地。
轮到我做前进者的时候,我面对着眼前的障碍,怯懦了。我觉得这9个人的身体都比我强壮,我觉得为了这个毫无意义的游戏,去咬牙切齿地冲破障碍,在他人面前呈现自己气急败坏,歇斯底里的样子实在难堪。所以,在规定的时间里,我还没有走出自己的起点。组织者用遗憾的眼神看着我。当时,我并没有在意。时过几年,再想起这个游戏,联系自己近年来的生活,终于明白了组织者当时的遗憾:我表现的怯懦,不敢与人竞争,不敢冒险尝试,还把此谓其美名曰:平和,佛系,真正原因是我没有强烈的动机,我对这件事还没有到达非此不可的程度。
那么,在这个短暂却又未知的人生旅途中,什么是我非有不可的,什么是我可有可无的?也许,回答这个问题才是我这个年纪必须解决的问题。
由此及彼 ,忍不住想到自己的教学,想到那些认真学习和不爱学习的孩子。他们除了性格遗传的差异外,是不是还有后天动机激发的差异?有的孩子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在学习生活中,就有着一定的意志力,有勇气面对学习上的障碍,能够克服困难。而没有强烈动机的孩子,不但不会有意志力和勇气,反而为自己的努力感到不值得。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除了老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外,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生存欲望。叔本华说,欲望是人活着的目的,没有欲望就没有活着的动力。但现在的孩子,按照我们大人的世俗眼光去看,他们的生活条件不要太舒适了,还有什么欲望需要满足?而且在激发他们欲望时,也习惯用世俗的功利的欲望去引诱。这种行为的后果不外乎这两个,一,孩子不屑于家长的引诱。二,孩子在这种世俗的欲望中失去了纯真。还有一种情况介于两者之间,虽然激起了欲望,但因为低俗而缺乏坚持的意志。
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家长要有高目标和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