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很多课程,遇到事情仍然手足无措,于是开始产生自责、挫败感。逐渐感觉,没有什么方法是可以拯救自己的了,连最后的救命稻草,也给不了自己希望了。
我们习惯于依赖,某一种捷径,让自己改变。
在身心灵工作坊中,有一类人被撑为“课虫”,报了各种不同的课程,经常可以在各种场合看到他们出没。你跟他讨论不同法门、流派,他们都可以跟你说出一些所以然,但这真的就对自己有用吗?可能也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当我们不断学习、渴望成长时,说明我们内心深处一种怕跟不上时代、对知识的焦虑感。希望通过一个课、一位导师、一套理论,就能让自己的生命得以转变。我们一直在急切地想要变得更好,但我们看到当下的自己了吗?是不是已经有足够资源,让自己快乐幸福起来?我们还能去惜福,珍惜当下正拥有的美好吗?
人比人,气死人。从我们的幼儿教育开始,就已经在教会我们如何去与他人比较、竞争,如果你也是一个容易攀比、羡慕、嫉妒的人,那么我很理解,因为我们都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成长过来的。
而当我们开始比较时,就是内心战争的开始,且是无止境的。在学校时,差生跟优等生比较,三流大学与名牌大学比较。在工作上,月入三四千的与月入过万的人比较,月入过万的人与年薪百万的人比较,而公司市值几十亿的企业老总,仍然在想着,如何让公司继续扩展,以处于领先的稳定发展状态。
有这些比较,相当正常,这也是社会得以发展的根源。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当解决了温饱之后,就开始有道德层面、精神层面的比较了。
当马云没有对社会热点事情进行捐款时,就会迎来社会、尤其是仇富人群的谩骂,觉得你都这么有钱了,你钱不是从社会来的么?你应当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而事实是,他每年企业上交那么多税,已经在履行他该担的责任了。
当我们内心开始有一个他人的标准时,就很容易开始产生内心不平衡。互联网时代的兴起,让我们很轻易就接触到各种信息,尤其是像“90后公司市值破亿”“十八岁成为公司总裁”……之类的资讯,还有成功学说的:“你不够成功,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你不够成功学,因为你不够坚持”之类的信念。说的好像只要我们努力了,就能成功一样,就能成为年薪百万,高管、总裁。
通讯的方便,让我们能很方便地跟社会各界成功人士联系上。你会发现,自己被拉到一个有企业老总的微信群中。这跟以前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的,没有手机的年代时,我们生长在哪个圈子,我们就会在那个圈子。如果我们没有朋友、亲戚,在上层的圈子时,我们只能在相应对等的圈子打转,很难进入与你身份资源不对等的圈子里,甚至你连见到上层人士都难。
而现在,不同了。你可以透过微信加上对方,聊上几句,参加不同社交平台、自媒体举办的聚会,接触到不同层次的人。而当你接触的成功人士多了之后,再看看你自身资源的匮乏、收入的不足,很容易就会有:我怎么还是这个鸟样?!,之类的感受。
而以前封闭时代不同的是,即使你也并不怎么成功,也就凑合过日子。但你的心态是稳定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伴着狗叫、蟋蟀声入眠,在鸡啼声中醒来。而后感觉是:神清气爽!这已经是童年时期,在假期时在外婆、奶奶家生活的深刻感受了。当时农村的生活并不富有,但他们的心态是:喜悦、从容、淡定。当然也会有一些负面能量,但由于不自知,认知深度有限,也不会去究根结底,过些时间就忘了。他们一辈子就在这个圈子里面,也不知道什么成功人士,也不去不去管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或无奈,这样他们内心的波澜自然也不会有太大起伏。
如今,我们的圈子很容易就扩大,而那种小圈子的成就感与交流,就在逐渐弱化。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浅联系的状态,朋友圈里四五千人,大部分是为了推广、营销用的,连对方叫什么名字,都不清楚。深层交往、小圈子成就感的丧失,而后立刻进入大圈子里去打滚,这种没有过度的手足无措,让我们很容易产生与日俱增的焦虑感,也是现代人孤独感急剧上升的原因。
你不需要变得更好,不是让你得过且过,而是说你当下是怎样的人,先去接纳你就是这样的人,看看会发生什么。而不是一味想着要去改变,你的看见与接纳,是对自己最大的慈悲,也才是改变真正的开始。
你觉得一个一味自责、打击自己的人,生命会真正得以改变吗?
无论你的生命此刻是什么样的状况?都是有其意义的,都是上天在考验你的心性。如果你的即刻反应是:“怎么又是这样?!”,以这种不耐烦、抱怨的心态回应,那么你的心性测试就还没有过关,下次还会再出现,来考验你。
你越抗拒什么,什么就越存在。
未来,仅仅是当下的延伸。你当下不能接纳的事,在未来还会持续发生。
如果你正在: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做了这么多尝试没有改变,感觉生活没有盼头……
学着用心看见这些感受。
纠结,那就纠结好了;焦虑,那就焦虑好了;没改变,那就没改变好了;没盼头,那就没盼头好了……然后,会发生什么吗?
这么几十年,你就是这么过来了,还害怕这一两次的动荡?既然相同的方法没有不同,何不换一种看法?
换一种看法,便是换一种活法。
让这些情绪感受,如云朵飘过山峰,自然地来,自然地去。
你不需要变得更好,因为当下的你,就是生命现阶段最好版本的你。而当你把当下过好时,也就不需要畏惧未来。
方法已经够多的,能坚持使用一两种感触最深的,就很不容易了。学得越多,会因为方法太多而产生选择焦虑,最后什么也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