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在于,接受它并坚持下去
- 本书针对的不是储蓄者和投资者所面临的总体财务策略;它只针对那些准备投入交易(或流通)证券的资金,即投入债券和股票的资金 ;
- 本书中的“现在”一词指的是1971年年底或1972年年初;
- 文中的备注仅为个人的理解与思考,不代表该书的观点,亦不保证正确;
- 投资操作是以深入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获得适当的回报,不满足这些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机。
**总述******
如果你不能承受风险,就应当满足于较低的投资回报——这是一个由来已久,且听起来十分合理的原则。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投资者能够期望的汇报,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其承担的风险成正比的。对此,我们不能苟同。
投资者的目标收益率,更多地是由他们乐于且能够为其投资付出的智慧所决定的:图省事且注重安全性的消极投资者,理应得到最低的报仇,而那些精明且富有经验的投资者,由于他们付出了最大的智慧和技能,则理应受到最大的回报。
债券与股票配置的基本问题
作为一项基本的指导原则,我们建议这种投资者投资于股票的资金,决不能低于其资金总额的25%,且不得高于75%;与此相应,其债券投资的比例则应在75%和25%之间。这里的含义是,两种主要投资手段之间的标准分配比例,应该是各占一半。
根据传统,增加普通股比重的合理理由是,持续的熊市导致了“低廉交易价格”的出现;反之,当投资者认为市场价格已经上升到危险高度时,则应将股票投资的比例减至50%以下。
这种规范的原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与过度看涨牛市或过度看跌熊市这一人类的本性相抵触。
要一个普通的股票投资者在市场超过某一点位时减仓,或在市场持续下跌后增仓,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策略。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如果失去了债券这一参照物,我们就无法设定一个可靠的规则,以确定何时应将股票投资份额降至25%这一最小比例,并在以后将其提升到75%的最高比例。
备注: 即使是在四十多年后今天来看,格雷厄姆对于将债券作为股票投资份额参照物的这些话依然不过时,甚至直到今日国内很多投资者完全没有深入思考过的,既:什么情况下应该增加股票的投入,而什么情况下应该减少,具体的参照物或参照标准是什么?
-
对半开的资金分配法则已经不再时兴(本书写作时间为1971年),但我们仍然认为,对半开的资金分配法则,对防御型投资者仍然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1.它非常简单;
2.其操作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3.它使其遵循者感到,自己至少是在对市场变化做出某种反应;
4.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投资者在市场日益走高直至危险的程度时,仍不断加大自己的股票投资。
真正的保守型投资者,将会对自己的一半资金在牛市中的收益感到知足;而在深陷熊市时,比照那些冒险型投资者的处境,他们也会从自己相对较好的境况中获得安慰。
虽然这种对半开的资金分配法则无疑是一种最简单的“万能”装置,但它不一定会取得最优的结果(显然,任何手段,无论机械与否,都不能宣称自己就一定比其他手段更优)
备注: 所以不论是在投资还是日常工作生活中,当有人对你说Ta有一个最优或者最好的方法时,都一定要在心中先打出一个大大的问号。保持好奇心,保持怀疑态度。
投资者究竟应将其股票投资限制在50%,还是更低,这要根据他自己的性格和态度来决定。
如果他能像一个全然不受情绪影响且精于计算的赌徒一样,此时,他也许会将其股票投资比例减至25%,直到道琼斯工业指数成分股的红利达到债券利率的2/3时,再将其股票投资比例提升至50%。
这种策略并不复杂(这里指的是对半开的资金分配法则),其难点在于,接受它并坚持下去,而不在其结果可能会证明这种策略过于保守。
不可转换的优先股
-
真正好的优先股,可能且确实存在,这种投资工具是好的,但本质上是不好的:
1.优先股的安全性,来自其发行公司支付普通股股息的能力和意愿;
2.一旦公司董事会决定不分配普通股息,或公司没能力分配股息,优先股就会变得岌岌可危,因为在支付普通股息的情况下,公司的董事们亦无义务偿付优先股;
3.优先股通常只能活动固定比率的股息
4.因此,优先股持有者既没有债券持有人(或债权人)的法定求偿权,也不能像普通股股东那样分享公司的利润。
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因暂时的危机致使优先股的价格跌至不合理的价位时,才可买入这种证券。(此时,它们也仅适合那些进取型的投资者,而非保守型的投资者)
换言之,这种证券只可以按照廉价的交易条件买进,要么就干脆不买。
证券的类型
- 随着每一次新的乐观和悲观情绪的潮起潮落,我们会忘记历史并抛弃一些久经考验的原则,但是,却往往会顽固地坚持自己的偏见,并对其深信不疑。
备注: 真正的贪婪可能就是永远认为自己可以通过预测(包括但不限于:预测市场,盲信专家或听取各类小道消息)来战胜市场并获得超额且不现实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