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起了贝多芬第五钢协的片段,这部钢协值得好好记录,是我第一部一听便抓耳的作品。找来古尔德的版本,当我听到第二乐章时,简直是渐入佳境。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贝多芬时期的创作与前人创作之间的差异。老贝的作品犹如行云流水,乐思喷涌。回到第二乐章,开场和声被调和出一种饱满的立体感,犹如绘画作品中的近景中景跟远景,传递出一种深远的和声效果。钢琴声出来了,一颗两颗三四颗,远景在大雨滂沱嘈嘈切切,尽管如此却在听者的面前化为白噪音一般的背景,清晰被聆听到的却是犹如雨打芭蕉一般颗粒迸发出的清脆声响。这个时候的老贝已然接近失聪,可能这就是他耳中的世界,纷纷杂杂又模模糊糊,然而却更清晰地听到内心的声音。
很多后人给老贝的作品贴上命途多舛,与命运抗争等的标签,我不以为然,包括这首第五钢协,被命名为皇帝,然而这个作品表达出的内容与其标题几乎无关。我耳中听到的老贝是一个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人。听到这首钢协我仿佛穿越到这样一个空间,老贝在给我讲述他的故事,时而跟我说说他细腻的内心,说到兴致上了激动得站起来跟我分享他过去的荣光岁月,以及他构想出的关于未来的蓝图。
好的艺术都能看到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真实世界的抽丝剥茧的过程,充满值得回味与探究的事物。艺术不是高岭之花而是一种媒介,就像阅读文字,我们首先直观的感受到写作者的作品里描绘出不同视角维度下的世界与不同生活经历与价值观下的思考方式。更多一点我们研究其写作方式,组织结构等。同样艺术家呈现给我们一种整体的效果也可以在被拆分,被剖析后发现别有洞天。但是可能对于创作者本身来说就是他们被上帝亲吻过的大脑的一个Aha mo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