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之死】是庄子应帝王中的最后一个故事。原文说,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故事当中虚构了三个人物,一个是南海的帝王叫做儵,一个是北海的帝王叫做忽,另外一个是中央的帝王,叫做混沌。倏与忽之间,相距很远,所以他们只能在混沌管理的地方相聚。每次儵与忽到来的时候,混沌都对他们盛情款待。儵与忽因此心中感激,总想为混沌做点什么,以报答混沌的恩情,做点什么好呢?
儵与忽发现混沌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他竟然没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这些器官,这在儵与忽看来是混沌的缺陷,发现这个问题后,儵与忽商量说,常人都有七窍,有了七窍才能看到外界,听到声音,才能进食呼吸,唯独浑沌没有七窍,生活都不方便,不如我们一起给他凿开七窍。所以儵与忽,日凿一窍,每天都尽心尽力的为混沌创造一个器官,用了七天的时间,终于给浑沌凿开了七窍,让混沌拥有了眼、耳、鼻、舌等外在的感官。按常理来说,混沌有了感官,终于能够品尝美食,闻到香味,也能够听到美妙的音乐,看到多彩的世界,应该是一件好事。那么有了七窍之后,混沌如何了呢?原文说,七日而浑沌死。有了各种感官之后,混沌非但没有获得更好的生活,反而因此丢掉了性命。
这个故事给中央之地取名混沌,就是比喻他内心纯粹没有私欲。因此,混沌的外表也保持着无的状态,没有鼻子、眼睛这些器官,这是他清静无为的外在表现。
但是儵与忽却把这当成了缺陷,由于受到混沌的善待,心怀感激,想要回报恩情。如果儵与忽能够真正为浑沌好,就应当顺应他遵循的清净无为之道,这才是对他最有益的。但是,儵与忽为了成全自己的仁义,成己之私,刻意的给混沌开了七窍,用有私欲之为,打破了无私欲之为,结果是惨痛的。他们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告诉我们以有私欲之心,妄自行事,便是逆道而行,有为则必败。
从这个角度来说,世人没有一个不是凿破浑沌之人。我们每个人都凿破了自己心中的浑沌,丧失了自己的天真,被自己的私欲所驱使,却不知道以有私欲之心强行去做事,烦恼和痛苦也会随之而来。
有个抓沙子的例子很好的体现了这个道理。当我们顺应自然,随手抓起一把沙子的时候,很容易抓起满满的一把沙子。如果我们有了私心,想要牢牢的把沙子攥在手中时,却会发现越用力,沙子从指缝之间漏走的越快。这些沙子就像我们人生中的美好时刻,他在无私欲之为中,自然而满,却在我们有私欲而妄为时悄悄逝去。
无为的本质是无私,所以无为不是不为,而是无私欲之为。圣人治理天下的方法,就是使天下人都收敛自己的私欲,去除私欲,让人心复归于混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