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8王子
死亡是每个人的终点,只是来临的时刻不同。
如果是宝妈,初为人母就得面对死亡临近,会做什么呢?
我就尝过这种滋味。
独自带娃第二年,我晕倒入院,被误诊为肾衰竭,医院要求第2天做透析,我和丈夫都不相信这个结果,坚持重新做次全面检查。
二次检查结果两天后出来,结果出来之前,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孩子怎么办?她才2岁啊!
我甚至把遗书都写好了,还列了个“死前必做的10件事”清单,第一件就是整理从怀孕到孩子2岁的之间的所有照片、日记、以及孩子穿过的衣物。
二次检查结果说明先前是虚惊一场,但我的身体确实不好,后面各种住院、检查、吃中西药持续了三年多,读了一些死亡主题的绘本,也让我对人生进行思考。
《绘本之力》这本书中,日本作家柳田邦男曾推荐过绘本《口袋里的礼物》,作者是患癌的、两个孩子的母亲,在生命只剩一年时,她创作了这本绘本,作为自己在世上活过的证据,也是给孩子留下的礼物。
故事并不复杂:
兔子村有7座石头山,分别是,勇气,快乐,忍耐,你,信念,信仰,爱。
村子里有个习俗,孩子18岁这天,要带着母亲送的缠头布,用自己的力量登上7座高山。
婴儿出生时,母亲会为她缝制一件带口袋的套头上衣,在每年的生日那天,母亲会把礼物放在口袋里。
一个亲妈妈送给孩子的礼物是这样子的:
一岁时,是牙刷。要孩子保护牙齿,细细咀嚼食物。两岁时,是毛巾。教会孩子洗脸,保持清洁。
5岁时,是放大镜。因为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都非常强,放大镜可以帮助孩子认真观察花草和昆虫。
18岁时,送的是缠头布。19岁时,送的是旅行背包,孩子要自己探寻珍贵的东西并装入背包,此后母亲就不再用送任何礼物了。
这个绘本完成以后,作者就像了却了最后一桩心事,静悄悄的离世而去。
在绘本文创作过程中,那两个分别是8岁和5岁的孩子一直在旁边看着。
他们完全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到了母亲深深的爱意和对他们无法放下的牵挂……母亲临终时,孩子感激的对她说,“妈妈,谢谢你。”
纵然妈妈离去,她留下的爱通过绘本永远存在。
我也曾介绍过一本适合年幼孩子读的死亡主题的绘本《獾的礼物》,有位读者说,孩子听后感觉还好,倒是孩子的奶奶,听后感叹不已。
越是经历过人间风雨、迈过人生坎坷的人,对于生命的意义越有领悟。
同样,寻常人读《口袋里的礼物》,觉得那不过是个过于理想化的童话罢了。
但让经历过大病、重病、死里逃生、或者正面对死亡的妈妈们来读,则会读出共鸣和泪水。
今年是我当妈第六年,也是我独自带娃第6年,我比身边大多数宝妈平和、亲子陪伴更高质,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曾经为死亡做过准备:
写过遗书、看过很多本死亡主题绘本、读过离世妈妈留下的书,比如《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以及这本《口袋里的礼物》。
唯有接近过死亡,才能明白“生”的珍贵,才会思考,究竟要如何活着,才能给孩子留下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