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如上文,在这个历史阶段乃至更早的一段时间里,《经》、《传》确实出现了未能全部记载鲁国诸卿活动及其去世时间的现象。给我们的推演造成困难,如果单就可能性而言,在这个时期还可能担任卿的人选至少有以下几个:
第一,御孙,曾经见诸《左传》中关于谏庄公刻桓宫桷(前670)一事:
......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御孙谏曰:“臣闻之,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同一年又谏庄公在娶哀姜时候的礼法问题:
......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御孙曰:“......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而由夫人乱之,无乃不可乎?”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可见御孙当为庄公后期的近臣之一,虽然其进谏一次都没听进去。不过《经》、《传》并没有记载御孙去世的时间,所以只是推测其曾经为卿。
第二、曹刿,除了在著名的“长勺之战”(前684)中担任庄公的谋主外,还曾经谏庄公如齐观社(前671):
......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不过曹刿的身份有一个缺陷,就是其并非“肉食者”出身,可能根本不是什么鲁国公族。在其所处的年代,非公族而为卿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曹刿更有可能仅仅是担任中级大夫而已。
第三、公子奚斯(子鱼),除了见于《左传》中曾经为公子庆父请求宽恕一事之外,公子奚斯还是《鲁颂》中《閟宫》一诗的作者:
......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诗经.鲁颂.閟宫)
也即公子奚斯曾经目睹鲁僖公帅师击败外敌的事迹,诗中所谓“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当指鲁僖公曾经积极参与齐桓公主导的“北伐山戎,南伐楚”之史实。从庆父曾“使公子鱼请”来看,其可能是与庆父同母所生之幼弟。总体来说,公子奚斯是最有可能在僖公早年作为卿存在的,尽管《经》、《传》都没能记载其去世的具体时间。不过笔者推测,奚斯应当有机会目睹鲁僖公参与从诸侯伐楚、伐郑救许以及首止、宁母、洮、葵丘等会盟,因此估计其当于不早于僖公十年至十二年去世,且当僖公十五年公孙敖帅师救徐之前,其应该已经不在人世。
所以一定要将上述几人也排进列表的话,笔者倾向于御孙在僖公元年也担任卿,不过由于御孙出现时间(前670)上早于臧孙辰(前666),因此安排其地位高于臧孙而担任司马,并于僖公三年左右去世。公子奚斯在僖公元年担任司寇,并在御孙去世、臧孙接任时登位司空,并至迟于僖公十二至十四年左右去世。关于公孙敖,由于其父公子庆父出生时间较早,所以安排其自僖公元年即任大行人,但是同样因为庆父的因素,使得公孙兹得以在成年后即越过其成为司寇。曹刿则依前判断不考虑其曾担任卿。
另,由于公子遂在僖公十七年(前643)直接担任司马略显突兀,安排其在公孙敖登位拥有军行之后出任大行人。那么笔者将前述列表调整如下:
这样则兼顾了《经》、《传》当中所有的可用信息,虽然并未全部得到验证,但是从推理上来讲也并无明显矛盾。
根据这个推演的结果,可以看出至少在“庆父之乱”结束后,鲁僖公刚刚即位的阶段,鲁国诸卿一方面仍容纳了相当程度的旧公族,但同时在季友主导下积极将新生的“桓族”培植起来。按照其设想,在僖公在位后期,“桓族”第二代的诸公孙们,将最终完全占据鲁国公族的核心地位。当然我们前文已经介绍过,这一切在僖公十六年(前644)随着一场可能的流行病而戛然而止,“桓族”一度失去了大多数卿位而转入低谷,而僖公则培植起属于自己的新公族势力——“庄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