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信息显示,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老家的中元节祭祖的气氛要比清明节隆重,每家每户都会轮流备足饭菜敬祖。在我的印象里,家里每年中元节祭祀的那天,要办三餐的饭菜,每餐都是满桌的十碗菜还要备足酒。
在农村老家家家户户对七月半贡老客一事似乎都是非常重视,不管家庭条件好与差,都会尽力而为,好多在外地打工的务工经商的人,都会在这期间回到老家,按照传统习俗接老客、贡老客、送老客,以表达对先祖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祭祀仪式一般都在大屋场的堂屋进行,自家有堂屋的就在自家堂屋进行。在贡奉饭菜的同时,还要点燃蜡烛、线香、燃烧纸钱、燃放鞭炮,一家老少都要作揖叩拜。
据老一辈人讲,祭祀时还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比如贡奉的饭菜在烹饪时不能品尝,必须是当顿现做的饭菜,绝对不能用剩饭剩菜,上菜、装饭、添酒等都是有讲究的。
由于我在老家待的时间不多,很多细节并不完全了解掌握。父亲在的时候都是按照父亲的指点和安排行事,父亲逝世以后,我们也就凭自己的想象操作。
父母亲都在生时,每年中元节时,我们兄弟姊妹都会按照老家的习惯,根据约定的时间回到老家,在父亲的主持下,一起祭拜已故的爷爷奶奶及其他先祖。
父亲去世以后,我们就以母亲为中心,每年中元节,母亲住在哪里,我们兄弟姊妹就到哪里贡老客,不过每年只集中一天,接客、贡客、送客都在当天完成。
母亲去世以后,再没了中心,也没有集中之地,我们兄弟三人便约定好分头进行,为避免同时贡客造成时间上的冲突,让“老客”应接不暇,弟弟负责接客并供奉一天,然后我负责供奉一天,哥哥负责供奉两天,确保了整个中元节期间,我家老客均有人接待供奉。
七月半贡老客时,除了三餐供奉饭菜,在送客时还要给每一位先祖烧上大包大包的纸钱,有的还要送上金元宝、衣服、鞋帽等,现在还有现代化的家用电器等物,那场面庄重热闹。
不过,现在贡老客在程序上也有一些简化。比如以前一日三餐都得供饭菜,现在有的只在中午供奉一餐饭菜,早晚餐以水果、副食、面点之类食物取而代之。
前些年,每到中元节期间,城区到处烧纸,搞得乌烟瘴气。为了避免烧纸钱引发火灾,不少社区还特地开辟祭祀场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但近些年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有关方面已禁止在城区燃烧纸钱。所以大多数市民也只是在家里供奉一下,聊表心意。
现在的中元节,城区再难看到有人在街道、小区、公园或河堤边燃烧纸钱、燃放鞭炮等现象,这的确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