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在浙江金华。每次和别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时候,刚说完地名,还没等我开口继续补充两句,对方就自然而然地捧哏起来:“哦,金华火腿!”此可见金华火腿之美名远扬。
火腿之于金华,似乎是天然就被打上的烙印,其令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几乎相当于已经征服全国的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然而我对这种看起来“众所周知”的境况总觉得心里不太舒服,好像金华就净出那猪大腿似的。实际上金华物产丰饶,受到金衢盆地的滋养,如酥饼、火桶饼等特色小吃美食者多矣,只不过都不如火腿来得有名。而提起火腿,实际上又不止有金华这一种,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都有腌制火腿的传统。云南宣威的宣腿常常拿来和金华火腿相提并论,而西班牙的伊比利亚火腿则是西餐中重要的一味美食,其他如美国、意大利等国家也都有其特色火腿。
一想起要给金华其他物产鸣不平,就发现自己对火腿之流,可谓实在有些薄情寡义。一来大概因为人都有种“舍近求远”的心态,觉得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反而就常常容易对近在咫尺的东西置之不理,觉得见得多了,有啥可稀奇的;二来因为其实平时确实也不怎么吃,所以对火腿的味觉记忆是略显缺乏的。倘若要我介绍起火腿来,大概三言两语就介绍完了,至于到底味道如何,通常就一句话:“嗐!齁咸,可不就是个腊肉嘛!”这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妄自菲薄,可事实好像又确实如此——一到年关,智慧的中国人为了保存猪肉,就会在新鲜猪肉表层抹上厚厚的盐巴,然后架空风干、倒挂悬空,制成可保存数月之久的腊肉。因为制作技艺的不同,每种腊肉都自有其风味。而火腿,就是其中一种以猪后腿为制作食材的腊肉。
关于金华火腿的来历,一种说法是与宋代抗金名将宗泽有关,当时宗泽抗金战胜而还,乡亲们争送猪腿让其带回开封慰劳将士,因路途遥远,乡亲们撒盐腌制猪腿以便携带,腌制成的猪腿色红似火,便被称为火腿。宗泽是义乌人,隶属金华,因此这说法尚有些地理上的可靠性。谢墉在《食味杂咏》曾写道: “金华人家多种田、酿酒、育豕。每饭熟,必先漉汁和糟饲猪,猪食糟肥美。造火腿者需猪多,可得善价。故养猪人家更多。”既然说到了猪,就不得不提一下金华名猪两头乌,因其头尾两端皆为黑色故而得名,两头乌这个品种的生长周期要比普通猪长三倍,因此肌肉中的肌苷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都高于普通猪。据说在挑剔的日本人眼中,两头乌的肉质“不输于雪花和牛的丝般细致”。可见其不一般。
一年之中,过年是最好的吃火腿的时节。“蜜汁火方”已成国宴必备菜,所谓火方,用的就是金华火腿中最珍贵的那块肌肉紧、肉质细、品相精美的上方,此外中方、滴油、火爪、火踵也都有其入味特色。金华人常见的还是以火腿煲汤,炖煮萝卜或是笋块,汤头咸鲜味足,可浮一大白。此外还有见用火腿切丁与青豆同炒,成色可爱,入口香甜。我在西班牙时吃到了拿来片刀生食的伊比利亚火腿片,肉质柔和、香气浓郁、油花丰富,佐以当地红酒,好不精彩可口。后来我打算用金华火腿也试试生食的吃法,尝了一口就让我望而却步了。这个咸度的制作技艺,还是老老实实拿来炖汤吧。
关于金华火腿还有一种极为诗意的吃法,见于金庸大侠的奇思妙想。老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写到黄蓉为了哄洪七公教郭靖降龙十八掌时给知名吃货老叫花做的一道菜,名为二十四桥明月夜——“那豆腐却是非同小可,先把一只火腿剖开,挖了廿四个圆孔,将豆腐削成廿四个小球分别放入孔内,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鲜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却弃去不食。洪七公一尝,自然大为倾倒。这味蒸豆腐也有个唐诗的名目,叫作二十四桥明月夜。”这道菜不知道现实中可有人尝试做过,为了吃豆腐,得费一整只火腿,而且最后还“弃去不食”!好家伙,怪道是鬼灵精怪的东邪之女,换作大漠公主华筝就绝对做不出来。
欢迎关注公众号:一点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