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网课整理
文/神农中学 程玲燕
教学目标:
于“智”的角逐中观情节之妙。
一、导入:
欣赏根据水浒情节设计的邮票,说出故事名称。
今天我们将通过智取大事记,智谋大比拼,情节七巧板三个板块来梳理英雄那些事,感悟情节之妙,首先让我们进入智取大事记。
二、学习过程:
板块一:智取大事记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筛选重点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流程图的形式概述生辰纲被智取的全过程。
预设:
开端(1-3):杨志与老督管,虞候及众军汉押送生辰纲出发。
发展(4–7):杨志一行在押送途中,矛盾不断激化。
高潮(8-12):吴用等人设计、引诱杨志一行上当 。
结局(13):杨志一行晕倒,吴用等人劫走生辰纲。
尾声(14):作者补充说明吴用等人施计过程。
明暗双线:明线——杨志如何在矛盾重重中小心押送。暗线——吴用等人如何暗中布局,用计巧夺。
板块二:智谋大比拼。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填写表格,写出双方智斗的过程。
预设:
第一回合:吴用团队假扮为枣商隐藏身份,提升迷惑性在黄泥冈歇凉。
杨志团队假扮为客商,也隐藏身份降低被关注度,到了人少的山麓地带,觉察危险,瞬间警觉,改为天热时赶路。
第二回合:吴用团队连发三问,在先发制人中,以攻为守,故布疑阵,虚作惊慌以为杨志等人是歹人,合情合理的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查问枣客,老都管趁机讥讽杨志,众军也笑话杨志,杨志把朴刀插在地上,放松了警惕。
第三回合,吴用团队中的酒贩口唱山歌挑酒,恰巧经过黄泥冈。
杨志团队中众军想买酒解渴,杨志怕有蒙汗药,警惕性提高,坚决打骂阻止,众军公然反抗。
第四回合:吴用团队中的酒贩故作气恼,佯装不卖,枣商故意奚落酒贩,强买一桶饮尽,又想饮另一桶,刚喝半瓢,便被酒贩阻止。
杨志团队中的众军汉非常想喝酒,并请老都管说情。老都管用吩咐的语气与杨志说话,此时处于弱势的杨志彻底打消了疑虑,只好同意。
第五回合,吴用团队中的酒贩因先前杨志的言语所伤,记恨在心,故意不卖。枣商从中劝说,还将枣子赠与军汉。杨志团队中众军都喝了酒,杨志见众人无事,口渴难熬,只吃了一半。
结局:吴用团队中的酒贩算过酒钱,哼着小曲从容离开。枣商看杨志团队所有人倒地,取走了所有金银珠宝。
杨志团队的15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
2.请同学们以双方人物作主语,结合三十六计”中的相关内容,用章回体小说上下联的形式为每一个回合拟一个小标题,欣赏吴用等人一步步智取生辰纲的智慧。
预设:
扮做客商瞒天过海,改变时辰随机应变
扮做枣客瞒天过海,暗中歇凉以逸待劳
挑选小路暗渡陈仓,质问枣客威慑敌人
小结:吴用等人大获全胜,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机智地采取麻痹、引诱、迷惑、动摇、瓦解等一连串攻心战术。
3.在小说高潮部分,作者没有直述第二桶酒里为何会有蒙汗药,而是在文章最后道出吴用等人的计策,这样安排妙处何在?
预设:在读者还弄不明白到底在哪里下了蒙汗药的时候,最后一段作者才补叙出其中的情况全盘托出,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不仅解开了一直吊着读者胃口的悬念,还让读者不禁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如果这个故事在前文就把计划明写出来,那就平淡无奇,没有吸引力了。设置悬念就是情节组织精妙之处。
板块三:情节七巧板
1.阅读1—7段,填写表格,说说杨志押送队的内部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以及作用。
矛盾:与厢禁军、虞候、老都管……
小结:从全文的主要内容看,杨志与吴用等人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与老都管、虞候以及军汉的内部矛盾是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是为了引出主要矛盾,为主要矛盾埋下伏笔,做了铺垫。主要矛盾因次要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有了解决的条件。
作用:高潮迭起、情节更紧凑,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2.简要叙述《智取生辰纲》的前因后果,及其在整本书中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智取生辰纲》的情节之妙和梳理情节的方法。
情节之妙:渐趋激烈的矛盾冲突,惊险紧张的细节交锋,明暗结合的双线发展,悬念伏笔的精心铺垫。感受到了智取生辰纲这一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且深深感叹于作者精妙的叙事艺术。
方法:首先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用传统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概括故事情节,然后抓住古白话小说清晰的时间线,理清小说的线索、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最后联系全文,勾连小说的前后章节,在人物活动的大背景中,了解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
回味语文之美
文/ 野川中学 崔丽华
周一上午,我校三楼会议室里热情洋溢,全镇中小学语文教师齐聚一堂,翘首企盼沁水教研室的崔小珍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激情课堂的替换价值》。
星期五下午接到学校通知时,看着这个讲座标题,心里不禁疑惑:怎样的语文课堂才能被称为“激情课堂”呢?是学生激情互动讨论,积极参与的课堂吗?带着疑问,我走进了崔小珍老师的激情课堂。随着崔老师这个资深老语文人重新回味了语文课堂之美。 原来,崔老师的“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又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的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是带着学生一起领略语文之美。
首先是“下水作文之美”。崔小珍老师在讲座一开始就给我们读了他早晨在路途中即兴创作的一首小诗,顿时把会议室的气氛带向了一个高潮。正如崔小珍老师所说,下水作文能极大地带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犹记得有几次上作文课,我给学生读了我自己写的作文,学生原本蔫蔫的神情顿时精神了起来,眼睛里都是跃跃欲试的光彩。那些课的学生习作大多都实现了自我突破。可惜,自己偷懒的时候更多,没能坚持每次都写。这次崔小珍老师的讲座提醒了我,好的方法一定要坚持。
其次是“示范朗读之美”。现在网络方便了,精美的朗读视频随处可见,相比之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实在太低。于是,我上课时就多用名家朗读代替自己朗读。却忽略了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比名家朗诵甚至比细致的讲解更能激发身在现场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会对教师的声音、表情进行模仿,比听名家朗诵学起来更快、更准,这时,教师只要适时的引导,就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师的示范下学习朗诵,更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排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避免了课堂上一些不必要的枯燥无味的满堂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还是得抽时间练习朗读,畅想一下,师生沉浸式朗读的课堂一定会很美吧!
第三是“图书共阅之美”。回想自己的童年和少年,对书是极度的渴求。那时的书是很珍贵的,很少人家里有书。家庭比较富裕的大妈家就成了我每天必要报到的地方――她家有书。读到兴起时,总是忘了回家吃饭,少不了被妈妈一顿数落,可我对文学的兴趣却由此开端。连走路时碰到一片纸都要捡起来看看有什么内容。到亲戚家走亲戚,拿起一本书一看就是一天,一定要在回家前看完。现在想来,还觉得读书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现在的学生能接触到的书更多了,可愿意读书的人却寥寥无几,除了信息化的影响和课业的负担,对读书没兴趣应该是主因。作为语文教师,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义不容辞。多开展几次读书交流活动,多与学生分享读书的感受,希望有一天,我的学生一提起读书就两眼放光,而不是垂头丧气。
两个小时的讲座虽然已经结束,但带给我的思考并没有停止。激情课堂,共享语文之美,希望我一直在路上,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