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在钢筋水泥构建的城市,平日与课业工作斗智斗勇,节假日面对亲戚朋友的寒暄关心,你有没有一瞬想要逃离。
每天都很忙,加很多班,周旋于不同活动,经常熬夜。有时候对着镜子,看着里面眼袋浮肿,脸色苍白的人,会禁不住问,这是谁?
年末写总结,却不知道这段时间到底有没有干了什么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和去年有没有不一样。
我觉得二十几岁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子的,可是,我也不知道它应该是什么样子。
合上《月亮与六便士》的一瞬,想起了儿时的午后,和小伙伴躺在草地上谈笑时不经意间提起的那个尘封已久的梦想,直击内心世界最柔软的角落。
那个小小的声音提醒我,不要忘了它还在那里。
02
”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男主唯一一次正面描写他的理想。
于是年近不惑的他放弃美满的生活背井离乡,只身前往遥远的国度,过最简朴乃至恶劣与世隔绝的生活,只为追寻心中对于艺术创作的渴望。生前穷困潦倒,死后画作才为世人知晓。
很老套的情节。
若是这样,这本书就不会被无数人反复阅读。
毛姆不是理想主义,他笔下的主人公近乎疯癫,狠心抛弃妻儿一走百了,夺走朋友之妻却不给她爱,对真心欣赏自己的好友冷言相讽。
一部天才的追梦史,人渣的堕落史。追梦的路上,多少与之境界不匹配的人受到伤害,与此同时又有一些善良的人对他施予援手。
03
读完之后的第一感受有关理想。擅长或不擅长,我们都有想做的事,那是一种主观渴望、不需外界压力做起来可以使自己愉悦的选择。可现实是,我们总是退而求其次。
明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太多的束缚,太多的需求,太多的逃避,最后我们就这样走完了一生。
在这个物欲横流,拜金成风的时代,房子,车子,票子真的那么重要吗?
当然重要。没有充足的物质,想做的事拿什么保障。
你说辞职去穷游,你说要离开眼前的苟且去寻找诗和远方,都是建立在经济充裕的基础之上的。
可没有这些,就没有资格追求理想了吗?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做梦的权利。努力朝着它去做就好了,万一梦想成真了呢?
可总有别人试图左右你的选择,想把他的思维模式强加于你让你认同。就像书中所有人都觉得主人公疯掉了,每个人都劝他回到他们认为的正确的生活轨迹。
对别人的选择妄加评价,是我们都会犯的错误。
可生活嘛不是数学题,哪有对错之分。如果,做出的选择让你感到愉悦,你很享受这个过程,那就去做好了,管别人怎么看。
年轻有无数种可能。而每个人都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只要不是极端消极的,都值得被尊重。
这可能不是最好的时代,但一定是最适合我们的时代。我们呢,如果能在看到这样的多样性之后,愿意了解和理解这样的多样性,就是给身边的人,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
一潭死水的生活最是让人窒息的。最痛苦的事不是平衡地上的六便士和天空中月亮的关系,而是你抬头,根本就没有月亮。
04
书中说:我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
尼采为什么会疯
梵高为什么会割掉耳朵
王尔德为什么要坐牢
海明威为什么要自杀
既然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哪怕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依旧追寻命中注定的狂热,让一切俯首称臣。
只有诗人通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面上浇灌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我知道,追逐六便士的人越多,抬头看月亮的人越少,可不能因为如此,就惧怕心底的梦想。
想起了明熹宗,万千河山,只爱木工。
想起在《奇葩会》上看到长袍冷清、一身摇曳的京剧演员王珮瑜时,被她身上摇曳风情深深震撼后的感动。这种风情下,佩戴的是不徐不疾的情怀,怀着极大的热忱用十年,二十年,来专注做一件事。
在大家都在一味追求快的时候,她在京剧里慢悠悠地立着,起一句:“八月十五月光明”,心就静了。
布鲁诺船长说:“我自己内心也有那种激励着他的愿望。但他表达那种欲望的方式是绘画,而我的则是生活。”
生活才最纯粹。欢喜有味道,欢心有情意。取悦别人太难,取悦自己却容易得多。
它能让你无比怀念你那未曾死去的、鲜活的、朝气蓬勃的灵魂,它也能让你无比唾弃对世界投降后,活得千篇一律、毫无自我、已然死去的肉体。
记得让自己欢喜着生活。记得你心中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