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认识德国—3-德意志帝国-V20230831

(三)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 (1871-1918),“一战/Erster Weltkrieg/World War I(1914-1918)“

3.1. 不得不提及对“德国统一/ die deutsche Einheit ”有贡献(而这个仅是捎带的副产物)、同时让“普鲁士/ Preußen(2.5.3.2.a)”” 再次强盛(这是主要目的)的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 人称“eiserne Kanzler/铁血总理 “ ,因其著名的论点“Eisen und Blut/铁和血“ 而闻名:

„Nicht auf Preußens Liberalismus sieht Deutschland, sondern auf seine Macht. […] Nicht durch Reden und Majoritätsbeschlüsse werden die großen Fragen der Zeit entschieden […] – sondern durch Eisen und Blut.“

  “德国所看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其实力。。。当前的一些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靠铁和血来解决!”

3.1.1. 自从出任“普鲁士总理”的那一刻(1862)开始, 俾斯麦/ Bismarck(1815-1898)就如帝王一般地制定政策!所以, 他也被他的对手戏称为“俾斯麦一世国王”!(可是, 事后回过头看,我个人认为, 俾斯麦看得更远、也更稳健。尽管有“独裁专制“之嫌。))

3.1.1.1. Von 1862 bis 1890 – mit einer kurzen Unterbrechung im Jahr 1873 – war er Ministerpraesident in Pruessen, von 1867 bis 1871 zugleich Bundeskanzler des Norddeutschen Bundes, sowie von 1871 bis 1890 ersterReichskanzler des Deutschen Reichs, dessen 

Gründung er maßgeblich vorangetrieben hatte.

从1862年到1890年 – 除了1873年短暂中断 - ,俾斯麦在普鲁士王国/Das Königreich von Preußen1701-1871担任总理,从1867年到1871年也是北德意志联邦的总理,从1871年到1890年是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任帝国总理,他大大推进了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a. 俾斯麦/ Bismarck(1815-1898)是极端“保守党/ Konservativen“(1.7.3.1.b), 是铁杆“普鲁士人”

a.1. 保守的/konservativ(参见1.7.3.1.b),体现在他对“„königliches Regiment oder Parlamentsherrschaft“/“王室统治还是议会统治”的选择是前者。后者则是“1848年革命”(参见2.6)的成果。

a.1.1. 这就是为什么,他选了一个解决“德意志问题/die deutsche Frage (2.5.5.2.b.2)“的题目, 和“不同政见”者 合作, 即和“德意志民族主义者/der Deutschnationalist”结盟,暂且“绕过难题“。

o 不得不说,作为政治人物,俾斯麦/Bismarck(1815-1898)还是很会“审时度势”的,是有“政治智慧”的。

o 从另一个角度说, 俾斯麦不是一个德意志“民族主义者/Nationalist”,而是一个普鲁士“民族主义者“。从这个角度看, 他的格局是有限制的。

a.1.2. 但在立国(Deutsches Kaiserreich/德意志帝国)后, 这个难题,还是存在的,并未随着时间自动消失。

o 这个难题的本质就是Macht /权力和Recht /法律,哪个优先的问题。像法国的路易十四/ Louis XIV (1638-1715)的“君主专制/Absolutismus”(即君主的权力没有限制/ “die uneingeschraenkte Macht“, 参见1.8.6.8.a.2),在时代的轮子走的19世纪, 已经没那么容易轻易实现了。

o 对于俾斯麦/ Bismarck(1815-1898)来说, 他的选择依然是“Macht geht vor Recht/权力优先于法律”,这是他的保守/konservativ(参见1.7.3.1.b)的立场决定的。

a.1.3. 所以, 才有了他费劲脑力,想出来的“Lueckentheorie/缺口理论”(应该是诡辩吧);才有了国家的运行基于国王和议会之间的妥协,而且更多的是按照国王的要求运作(“君主专制/Absolutismus”的惯性非常大, 参见1.8.6.8.a.2);也才有了对于军事改革,“议会在事后追认各种违法支出(在‘普奥战争’结束”这种可笑的、“走过场”的举动。)

注11: 缺口理论/Lueckentheorie: 

o 在规定不充分的情况下,如未定义“在国王和议会未达成共识时,该如何操作”,这就是“缺口“。

o 同时, 因为国家机器不可停摆,

o 于是, 就有了“妥协”,即“绕开议会统治“。

o 这让俾斯麦理直气壮地可以选择“königliches Regiment/王室统治“。

o 当然,“Lückentheorie/缺口理论“也证明了, 时代不同了,毕竟距离路易十四/ Louis XIV (1638-1715)的“君主专制/Absolutismus”(参见1.8.6.8.a.2),隔了“启蒙运动/Aufklärung (1650-1800, 参见1.8.6.8)”、“法国大革命/die französische Revolution”(参见1.7.3)

a.1.4. 不得不说, 俾斯麦为了“ 普鲁士/ Preußen(2.5.3.2.a)”, 为了“王权”,用他的“理性”和“意志”及其“智慧”、“狡黠”、“理直气壮”地“摧毁”了“议会/Parlament”这个先进的机制,“倒退”地走在“传统的、王权专制的老路”上。

a.1.5. 从这个角度说, 他对“德意志”(至少是“小德意志”,参见2.6.3.1.b)的“民主/Demokratie“ 进程来说, 是起“负向”作用 的。

o 而“民主/Demokratie“,则是“法国大革命/die Franzoesische Revolution-1789“(参见1.7.3.)的产物。

o “Revolutionen machen in Preußen nur die Könige./ 在普鲁士的革命只有国王进行。“ 这句话已经充分说明了俾斯麦的重心所在、以及他的坚定不移的保守/konservativ立场 (1.7.3.1.b)。

a.2. 铁杆普鲁士人,体现在“die Interessen der Staate/国家利益”,也就是“普鲁士的利益/die Interesse von Preussen“,对他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似乎是“普鲁士”人的传统,是普鲁士“生存焦虑”在他身上的体现。(参见2.5.3.3)

 a.2.1. 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r Große(1712—1786, 在位时间:1740—1786, 参见2.5.4)是这样的; 

 a.2.2. 德意志皇帝/Deutscher Kaiser, 威廉一世/ Wilhelm I(1797—1888, 在位1861~1888)是这样; 

 a.2.3. 俾斯麦/Bismarck(1815-1898)也是这样的。

a.3. 可叹的是, 其创造出来的“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 (1871-1918)”,比“ 普鲁士/ Preußen(2.5.3.2.a)”强大!“德意志帝国“按照自身“惯性”运行,已经超出其控制范围, 超出其预期。。。这是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a.3.1. 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der geeinte deutsche Nationalstaat” (1.7.3.2.b.1.2)不是俾斯麦/Bismarck(1815-1898) 的初衷,仅仅因为这是为“普鲁士/Preußen(2.5.3.2.a)”谋求更大”国家利益/die Interesse der Staate (参见2.5.3.3)“的一个中间步骤!这符合俾斯麦这个“铁杆普鲁士人” 价值观。

o 这个国家,是必须在 “ 普鲁士/ Preußen(2.5.3.2.a)”的主导之下的/unter der Fuehrung Preußens.

o 这是俾斯麦和其威廉皇帝/Wilhelm I(1797—1888, 在位1861~1888)的美好愿望。

a.3.2. 而且, 借此机会,还可以“暂时绕过”和”议会/Parlament”的正面冲突。(参见3.1.1.1.a.1)。

a.3.3. 到最后, “die deutschnationale Bewegung/德意志民族运动 (1.7.3.2.b.1)”远远超越“ 普鲁士/ Preußen(2.5.3.2.a)”, 促进了“德意志民族主义/der Deutschnationalismus” 得到了没有节制的发展, 直至“国家社会主义/der Nationalsozialismus”, 简称“纳粹/Nazi”, 这是后话。

b. 称臣26年, 忠于国王,他甚至是拿命去支持威廉一世/ Wilhelm I(1797—1888, 在位1861~1888)。尽管两人也一直争论,甚至是激烈争论,(如在“普奥战争”后,两人对“奥匈帝国”( 2.4.3.1.a)有不同的诉求,俾斯麦甚至以辞职相逼。)但绝非为了“篡权”,最终还是为了“ 普鲁士/ Preußen(2.5.3.2.a)”的长治久安,(参见3.1.1.1.a.1)。于是, 皇帝还是站在了他的一边,尽管有时是“迫不得已”。

b.1. “„königliches Regiment oder Parlamentsherrschaft“/“王室统治还是议会统治”,这个选择促成了俾斯麦和威廉皇帝/ Wilhelm I(1797—1888, 在位1861~1888)的“合作”:“ Dann ist es meine Pflicht, mit Ihnen die 

Weiterführung des Kampfes zu versuchen und ich abdiziere nicht./那么我就有责任和您一起继续战斗,我不退位。“ 

o 基于“普鲁士的利益”(2.5.3.3),他们互相需要,并肩作战。 俾斯麦拥有了”皇帝的信任/Vertrauen des Kaisers”.

o 因为如果俾斯麦不能成功,那就要被”砍头“,而皇帝也会悲催下场。(参见他的“缺口理论“,3.1.1.1.a.1.3)

b.2. 威廉皇帝临终前说了一句大实话:“Es war nicht immer leicht, unter Ihnen Kaiser zu sein./做您的皇帝,是不轻松的。”俾斯麦则回答道:“ Majestaet war noch schwerer zu ueberzeugen als die Oesterreicher, und sogar als die Franzosen./陛下比奥地利人还难以说服,甚至法国人。“

b.2.1. 可见,他们之间的沟通是多么不容易,尽管他们有着共同的“普鲁士的利益” (参见2.5.3.3.)。

b.2.2. 忽然觉得, 要做成一件事, 是多么不容易:

o 你自身需要有想法、有方案;

o 还得想着要别人“支持你”、“赞同你”, 和你“同心同德”,所以, 还必需要有“三寸不烂之舌”,要有表达能力!而要他人接受你的方案,配合你,一起向前走,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耐久力!

b.3. 所以, 俾斯麦/Bismarck(1815-1898)在内阁中的地位, “Bismarcks Stellung im politischen System war durch das Vertrauen Wilhelms I. gefestigt, aber auch seine Fähigkeit, mit den Fraktionen des Reichstags umzugehen./ 俾斯麦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因威廉一世的信任而得到巩固;也因他与内阁各派系打交道的能力得到了巩固。“

o 不得不承认,他是和人打交道的高手, 确切地说,是在明确的目标下的纵横捭阖。在其为“德意志帝国”谋划的外交策略, 也证明了这点。

c. 俾斯麦/Bismarck(1815-1898) 尽心尽责,为“普鲁士/Preußen”乃至“帝国”谋划。所谓“eiserne Kanzler/铁血总理 “,我更多地理解为”钢铁意志“ (他认准的事, 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贯彻到底,哪怕是面对皇帝,参见3.1.1.1.b.2)。当然,战争也是有的,“Krieg als Mittel der Politik/以战争作为政治手段”(赤裸裸的”军国主义”思想/Militarismus , 参见2.5.3.3.b.2。 和腓特烈大帝有一拼,参见2.5.4.4.a)。不可忽略的就是”三次王朝战争“,是其“精心策划”的:

c.1. “普鲁士王国”对丹麦的战争/Deutsch-Daenischen Krieg ,1864。

o 这个可以理解为是“ 普鲁士/ Preußen(2.5.3.2.a)”北方边界的战争。

c.2. “普奥战争”, 又名“德意志战争/Deutscher Krieg、兄弟内战/Bruderkreig”,1866。 

c.2.1. 这是“ 普鲁士/ Preußen(2.5.3.2.a)”南方边界的战争。

c.2.2. 战后, 解散/ Auflösung了“德意志联邦/Deutscher Bund(1815-1866, 参见2.4.1)”。“普鲁士”终于不对“奥地利” (2.4.3.1.a. 注6)俯首称臣,并且领衔“北德意志联盟/Norddeutscher Bund”(1867-1871).

o 尽管那时,Bayern/巴伐利亚还未加入,参见2.5.5.5.b.2,但是已经“脱离”“奥地利” (2.4.3.1.a. 注6)阵营。

o 战后,在【维也纳会议/Wiener Kongress(1814) -参见2.3】上,未连成一片的“ 普鲁士/Preußen(2.5.3.2.a)” 的疆土,又连成一片了。(参见2.3.4.2)。

c.2.3. 俾斯麦/Bismarck(1815-1898)让威廉皇帝不要求“奥地利” (2.4.3.1.a. 注6)割地赔款(这是俾斯麦和威廉皇帝争吵的地方, 参见3.1.1.1.b),不把事情做绝,留有余地,这样日后还有机会可以与“奥匈帝国” (2.4.3.1.a)结盟 (这是他的长远眼光,是政治智慧,一切都是为了“普鲁士的利益”,参见2.5.3.3)。 

o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Er setzte außenpolitisch auf einen Ausgleich der europäischen Mächte.“/在外交政策方面,他专注于平衡欧洲强国。

o “eiserne Kanzler/铁血总理 “的称呼,其实遮盖了他的合纵连横的“外交智慧”,也遮蔽了他对“普鲁士”的一片“忠心“。

c.2.4. “奥地利” (2.4.3.1.a. 注6)被排除在外,是“普鲁士”控制“小德意志/kleindeutsch”(2.6.3.1.b)的必要条件。

c.2.4.1. 当然,“德意志土地” (注1/a.2)上的“两兄弟”的争斗, 也就此以“分家“告终 。

c.2.4.2. 从此以后, “德意志民族/die deutsche Nation(1.7.3.1.b.1)”就永远地一分为二了,按照 【Versailles Vertrag/凡尔赛条约 (1919)】“(参见3.4.8.3): “德国”(3.2 注12)和“奥地利” (2.4.3.1.a. 注6)永远不得合并

c.2.4.3. 只有在纳粹德国时期(1933-1945), 德国吞并奥地利,兄弟暂时非正式合并。参见2.4.3.1.a 注6.3

c.2.4.4. “二战“后, 1955年, “奥地利共和国/Republik Österreich”宣布永久中立。

o 这是奥地利二战后至今的国体。 (参见2.4.3.1.a 注6)

c.3. 普法战争/Deutsch-Franzoesischen Krieg ,1870。 以前语文课本里学到的【最后一课】就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

c.3.1. 这是“普鲁士/Preußen(2.5.3.2.a)”西方边界的战争。

c.3.2. 色当战役/die Schlach von Sedan, 拿破仑三世(拿破仑/Napoléon Bonaparte -1769-1821-的侄子)被生擒/die Gefangennahme Napoleons III。“法兰西第二帝国/das Zweite Kaiserreich (1852-1870) ”也就此终结。(参见2.6.2.1.a.3)

c.3.3. 大胜的普鲁士人, 在象征法国皇权的法国凡尔赛宫(Versailles)镜廊/Spiegelsaal举行”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第一任皇帝的加冕礼。

c.3.4. 德法还签下了【Frieden von Frankfurt /法兰克福和约】, ”割地/Gebietsabtretung、赔钱/Reparationen “再次上演。法国人和“德国”的人冤仇加深。(普鲁士人是否是对当时拿破仑侵占柏林的报仇?参见1.7.3.2)

o Alsace-Lorraine/阿尔萨斯(首府是Strassburg)和洛林(首府是Metz)地区的所有权,从法国人手里转到“普鲁士/Preußen”手上。

o 法国在“三十年战争/Dreissigjaehrige Krieg (1618—1648)”后,成了这块土地的上一任主人,(参见1.8.6.6.e)。

c.4. 战后, 在柏林竖立起了“die Siegessaeule/胜利纪念柱“,以纪念俾斯麦领导下的“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德国”(3.2 注12)统一。”而“俾斯麦也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Bismarck hatte damit den Höhepunkt seiner politischen Laufbahn erreicht.” 

o 不可忽略的,是指挥这三场战役的陆军元帅毛奇/Generalfeldmarschall Graf Helmuth von Moltke (1800-1891)。

d. 理性/vernuenftig,务实/pragmatisch,尽职/pflichterfuellend,… “普鲁士美德/die preußische Tugend(2.5.4.5.a)“,在他身上, 是一眼可见的。

o 其实, 这些特点, 在我认识的大多数“德意志”人身上,都可以看到的,俨然已经是“德意志美德”/die deutsche Tugend。

e. 喜欢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还是有“情怀”、有“修养”的。

3.1.1.2. 立国(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 -1871-1918)后的俾斯麦/Bismarck(1815-1898),没有像其他欧洲强国一样刻意谋求海外“殖民”/“einen Platz an der Sonne/a place in the sun/阳光下的一个地盘)“,只想着“Finger weg vom Krieg, will lieber Frieden / 不打仗了, 更想要和平”。他更关注“die Sicherheit des eben erst gegründeten Deutschen Kaiserreichs im europäischen Mächtekonzert”/新生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权力的协调中的安全。一句话, 还是和“普鲁士的利益/ die Interesse von Preußen (2.5.3.3)”,当然现在是扩大了的“普鲁士”,即“德意志帝国“相关。

a. 他的理性策划, 

a.1. 利用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加强帝国的地位;/

“Er benutzt Konflikte zwischen anderen Staaten, um die Position des Reiches zu staerken.” 

o 颇有我们古时“苏秦、张仪”风范。

a.2. 为新生的“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建立了安全的国际环境,即其他国家和“帝国““没有矛盾, 没有战争/keine Konflikte, keine Kriege”。

b. “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经济、“工业化/Industrisierung”快速发展, “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也开始脱胎换骨。著名的“德国”企业大多在“帝国时期”发展起来, 尤其是Grosschemie/大化工、Elektrotechnik /电器技术、Maschinenbau/机械制造 (这是德国工业的强项。 大都去德国留学的,都是学这些专业)。如:

b.1.  Krupp AG/克虏伯--- 钢铁业、机械制造业等;

b.2. BASF/巴斯夫 --- 化工业;

b.3. SIMENS/西门子 ---机电制造业;

b.4. 。。。

c. 开始建立“Sozialversicherungssystem/ 社会保险系统“,推行医疗保险、意外保险以及养老保险/Kranken-, Unfall- und Rentenversicherung。这使得“德国”成了“社会福利国家的里程碑/Meilensteine auf dem Weg zum Sozialstaat”.

d. 遗憾的是, 他最终没有完成帝国内部统一/die innere Einheit整个“帝国“,还是类似于一个由“普鲁士/Preussen” (2.5.3.2.a)领导的“德意志联邦/Deutscher Bund”(2.4.1),只是缺少”奥地利“(2.4.3.1.a 注6)而已。

d.1. 被”绕过“的问题“„königliches Regiment oder Parlamentsherrschaft“/“王室统治还是议会统治”( 参见3.1.1.1.a.1) 还是出来了, 困扰着他的“帝国总理/Reichskanzler”生涯,也困扰着后面的执政者。

d.2. 实际上, 我理解,这个也是“帝国的短命”、以及“普鲁士/Preussen” (2.5.3.2.a)的没落的理由之一。

o  ”政治改革/die politische Reform” 不彻底,所谓“议会统治/Parlamentsherrschaft”,仅仅是表面文章而已。所以, 才有“缺口理论“得以存在 (参见3.1.1.1.a.1.3. 注11)

o 这个短命的““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 (1871-1918)”, 可以和中国短命的秦帝国/秦朝(b.c.221~b.c 207) 有的一拼:都有两任皇帝。

d.3. 俾斯麦时代的经济处于萧条状态。这也导致他处理国内事务,困难重重。

e. 立国后,他的结盟伙伴,”民族主义者/Nationalisten(3.1.1.1.a.1.1)”不满意俾斯麦的“谋划”。在他们的设想里,既然“小德意志/kleindeutsch (2.6.3.1.b)”的愿望满足了, 下一步应该是“大德意志/grossdeutsch(2.6.3.1.a)”的民族目标。

o 其实,这个目标后来在希特勒手里(纳粹德国/Nazi-Deutschland ,1933-1945),在1938年得以实现了,尽管过程是非正义的。这是后话了。

3.1.1.3. “二战/Zweiter Weltkrieg/World War II (1939-1945)”后,要“肢解普鲁士”( 参见2.5.3.5),主要是因为“军国主义/Militarismus (2.5.3.3.b.2)”让”德意志”的邻居们心神不宁。对此,

a. 这个“铁血总理/ eiserne Kanzler”也是“功不可没”的。其背后,则是威廉一世/ Wilhelm I(1797—1888, 在位1861~1888);

b. 发展军事力量的威廉二世/ Wilhelm II. (1859~1941, 在位1888–1918);

c. 另一个, 则是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r Große(1712—1786, 在位时间:1740—1786, 参见2.5.4) 。

d. 还有一个就是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1945), 参见2.5.4.4.a.2。

e. 这些人, 都和“普鲁士/Preussen  (2.5.3.2.a)”有关。怪不得, 一提起“普鲁士“, 其邻居都是牙要的紧紧, 尤其是东、西两侧的法国和波兰。

3.1.1.4. 俾斯麦和李鸿章

1896,大清的李鸿章(1823-1901)借访欧之机,拜访已闲赋在家的俾斯麦(1815-1898)。

3.1.2. 和俾斯麦/Bismarck(1815-1898)同期的国王是

3.1.2.1. 威廉一世/ Wilhelm I(1797—1888, 在位1861~1888);

a.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个“德意志皇帝/deutscher Kaiser ”是由俾斯麦/Bismarck(1815-1898)推送上皇位的, 因为“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 (1871-1918)“ 是俾斯麦策划的。客观上, “ er war treibende Kraft bei der Lösung der deutschen Frage im kleindeutschen Sinne und der Gruendung des Deutschen Reiches. /他(俾斯麦)是在’小德意志’(方案, 参见2.6.3.1.b)意义上,解决‘德国问题’(参见2.5.5.2.b.2) 并且建立‘德意志帝国’的推动力.”

a.1. 就包括这个Titel/头衔, “德意志皇帝/deutscher Kaiser ”, 他是不愿意的!

o 因为这个头衔表明, 他只是被拥戴出来的共主,地位与其他德意志诸侯/Fuersten 一样 (就像“德意志联邦/der deutsche Bund”-2.4.1-的主席国。)

o 他想要“Kaiser von Deutschland/德国皇帝”, 而这是南德诸邦国不能接受的。 

a.2. 从这个Titel/头衔,也可以看到俾斯麦/Bismarck(1815-1898)的妥协、谋划。他要先解决主要矛盾(让南德的四邦国,如Bayern/巴伐利亚, Württemberg、Baden、Hessen等, 不给“普鲁士/Preussen” (2.5.3.2.a)”造成威胁, 这又是“普鲁士的国家利益 ,参见2.5.3.3“;并且安心。所以,他就要后退一步, 并把事情朝前推进。)。

a.2.1. 他有一个观点:“Man muss mit sanfter Formulierung harte Politk machen. /人们必须用温和的措辞做出强硬的政策。“。

o 底线必须守住,但表达方式是温和的。即用不易激怒对方的方式,表达出坚定的的态度。

o 从中, 可以看出他的理性以及政治智慧。

o 而这种方式, 其实也是在沟通、谈判中需要用到的 。

a.2.2. 在当下的“格局”下,各个诸侯国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独立的一面:

o “诸侯国统一”, 以便在战争期间,能够在“德意志”的旗帜下同舟共济;

o “诸侯国独立”, 以便在和平时期,让各个诸侯国有充分的自由度, 而“普鲁士/Preussen/Preussen” (2.5.3.2.a)”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并且占据主导地位。

a.2.3. “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不是“民主”国家。(这是已经”定义”好的事。参见2.6.3.2.d, 而这个,我理解,也是干扰“Parlamentsherrschaft/议会统治”的因素。)

b. 这个威廉皇帝,真实的状态是”Koenig/Kaiser unter Bismark/受俾斯麦领导/指挥的傀儡皇帝” 。尽管如此,他还是请求这个年过古稀的“老部下”,辅佐一下他的孙子/ Wilhelm II. (1859~1941, 在位1888–1918),下一任国王 (他的儿子其实当时已经病入膏肓了, 上位不足百日就”挂”了)。

3.1.2.2. 威廉二世/ Wilhelm II. (1859~1941, 在位1888–1918)。

a. 年轻气盛的皇帝(29岁上任),可不想做”Koenig/Kaiser unter Bismark/受俾斯麦领导/指挥的傀儡皇帝“。 一开始就已经发出声音:

o „Sechs Monate will ich dem Alten verschnaufen lasse, dann regiere ich selbst. „erklaerte er selbstherrlich. /我会先让老头喘息六个月,然后,我自己管理。“他自负地说道。

b. 果然, 1890年3月,新皇帝上任一年多, 俾斯麦请辞, 结束了“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 (1871-1918)”的“俾斯麦时代(18171-1890)“, 开启了“威廉二世时代(1890-1918)”。

b.1. 他不认同新皇帝的权力班子以及相应的政务处理方针,他气愤地表示:“Du wirst alles ruinieren。/你会毁了一切. ”

o “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r Grosse (1712—1786, 在位时间:1740—1786, 参见2.5.4)去世二十年后, 便有了耶拿/Jena Schlacht (1806年,参见1.7.3.2)的败绩(参见2.5.4.3.b)。如果再继续这样处理政务, 国家在我死后二十年崩溃”。 

o 这里, 更多的是指对外政策/Aussenpolitik.

b.2. 俾斯麦去世于1898年, 二十年后正好是1918年。一语成谶, “一战”/Erster Weltkrieg (1914-1918)结束,“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 (1871-1918)” 也是“英年早逝”。

3.2.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王国/Das Königreich von Preußen-1701-1871”-参见2.5.3-的第一位国王在“Königsberg /柯尼斯堡”加冕的一百七十年后的同一天), Hohenzollerns家族的威廉一世/ Wilhelm I(1797—1888, 在位1861年1月2日~1888年3月9日在位),身为“普鲁士王国/Das Königreich von Preußen(1701-1871)”的国王在法国凡尔赛宫(Versailles)镜廊/Spiegelsaal加冕为“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 (1871-1918)”的第一任皇帝,“德意志皇帝/deutscher Kaiser”。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有点短命哈(主要就是两代德皇, 参见3.1.2),一如短命的“普鲁士/ Preußen”(开始于“普鲁士公国”,参见2.5.1, 彻底消失于二战,1945. 参见2.5.3.2.a)。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der geeinte deutsche Nationalstaat” (1.7.3.2.b.1.2),但是, 这是一个”ein wenig demokratischer Obrigkeitsstaat preußischer Praegung/打上普鲁士烙印的、民主程度欠缺的专制国家”(俾斯麦回避的问题,是必然的存在!参见3.1.1.1.a.1.1)。

  注12: 从此以后,“德国”,根据时间,有其具体国名及其范围,如

o 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 (1871-1918);

o 魏玛共和国/Weimarer Republic (1918-1933);

o 纳粹德国/Nazi-Deutschland” (Nazi-Nationalsozialismus, 1933-1945);

o 联邦德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1949-1990-- ).

3.2.1.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普鲁士帝国/ Das Deutsche Kaiserreich ist ein preußisches Reich”,到最后,德意志帝国的意志,其实就是普鲁士的意志 ” (这是Wilhelm I 对他的总理俾斯麦/ Bismarck-1815-1898-说的, 这是符合“普鲁士利益”的-2.5.3.3。俾斯麦也是这样做的。参见3.1.1.2.a.3)因此, “在发生利益冲突时, 必须把普鲁士放在第一位。”(这是美好愿望!可惜, 最终是“普鲁士融入德国”,这也是俾斯麦不想看到、但已无法左右的结果, 参见3.1.1.1.a.3。某种意义上,“普鲁士”在“帝国”立国之初, 就已经开始“消解”了 (参见2.5.3.5.a)。这个“普鲁士与德国”的问题, 是他无法解决的问题。这里不展开了。)

3.2.1.1. “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 是在“普鲁士王国/Das Königreich von Preußen(1701-1871)”的基础上, 拓展而成的;

a. 在“普奥战争/Deutscher Krieg (3.1.1.1.c.2)”战争结束后,拓展为”北德意志联盟/Norddeutscher Bund”(参见3.1.1.1.c.2.2., 1867-1871);

b. 而后加上南德四国 (参见3.1.2.1.a.2);

3.2.1.2. “普鲁士/ Preußen (2.5.3.2.a)“的土地和人口占帝国的土地和人口都要超过60%。

3.2.1.3. “普鲁士/ Preußen(2.5.3.2.a)”国王兼任“德意志帝国”皇帝,”普鲁士” 总理兼任“德意志帝国” 总理。

3.2.1.4.   某种意义上说, “普鲁士/ Preußen(2.5.3.2.a)”是”德意志民族国家/der deutsche Nationalstaat“(1.7.3.2.b.1.2)的发源地。用”普鲁士”的形象代替”德意志”的形象, 一如”普鲁士美德/ die preußische Tugend”, 代表德意志美德 (参见2.5.4.5.b), 也包括普鲁士的军国主义/ der preußische Militarismus (2.5.3.3.b.2), 也就容易理解了。 

3.2.1.5.   “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 (1871-1918)是第一个“德意志民族国家/der deutsche Nationalstaat” (1.7.3.2.b.1.2),其建立过程是:

 a. 从1806年拿破仑入侵,唤醒了”德意志民族/die deutsche Nation(1.7.3.1.b.1)”的民族概念;

 b. 为了建立“德意志民族国家/der deutsche Nationalstaat” (1.7.3.2.b.1.2), 不断的“德意志民族运动/die deutschnationale Bewegung(1.7.3.1.b.1)”。

b.1. 其中,不可忽视的”1848年革命”(2.6), 

b.2. 1848年5月18日,在Frankfurter Paulskirche/ 法兰克福保罗教堂召开了 ”大德意志范围/ grossdeutsch(2.6.3.1.a)”的 第一次die deutsche Nationalversammlung/德意志国民议会 (2.6.3)

b.3. 尤其是【保罗教堂宪法/die Paulskirchenverfassung】(2.6.3.2)。

 c. 终于, 借助“普鲁士/ Preußen” (2.5.3.2.a)的强大,俾斯麦/ Bismarck(1815-1898)的运筹帷幄 (3.1.1.1),”三次王朝战争”(3.1.1.1.c),于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 (1871-1918)”. 

3.2.2. “普鲁士王国”的首都,即柏林/Berlin, 成为“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的首都。 

3.2.2.1. 柏林自1701年起,才成为“普鲁士王国/Das Königreich von Preußen(1701-1871)”的首都(参见2.5.3). 而对首都的打造,主要还是在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r Grosse(1712—1786, 在位时间:1740—1786, 参见2.5.4) 手里。参见(2.5.4.7)

a. 之前从“条顿骑士团国/Deutschordensland(1224-1525)”,以及“普鲁士公国/Herzogtum Preußen (1525–1701)”的首都是“柯尼斯堡/ Königsberg“, 参见2.5.1。

a.1. 所以,“柯尼斯堡/ Königsberg“一直被认作是“Wiege Preußens/普鲁士的摇篮“。

o 从”普鲁士公国/Herzogtum Preußen (1525–1701)”开始算起;

o 之前属于波兰。参见2.5.1.1.b.

a.2. “二战/Zweiter Weltkrieg/World War II (1939-1945)”后, 根据盟军【地46号法令(肢解普鲁士)】,“普鲁士/Preußen”从地图上消失(参见2.5.3.5),德语的”柯尼斯堡/ Königsberg”的名字也成为历史, 变成了“Kaliningrad/加里宁格勒”(划归“苏联//Sowjetunion-1922-1991”,1945)。

o “苏联/Sowjetunion(1922-1991)”解体(1991年12月25日)后, “加里宁格勒”归“俄罗斯/Russland”(因为苏联红军先占领了此地)所有。这是“俄罗斯“的一块”飞地/Exklave”,当中隔着”立陶宛/Litauen”和”白俄罗斯/Weissrussland”。

o ” Königsberg /柯尼斯堡”的新主人,也随即对此地进行了“俄罗斯化/Russifizierung”,并起了一个俄罗斯名“Kaliningrad/加里宁格勒”.

3.2.2.2. 后来,柏林则是“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 也称之为“第二帝国”的首都, 参见3.2。柏林已经发展成为欧洲最现代化的大都市之一,被誉为“Spree-Chicago/斯普雷河畔的芝加哥“;

3.2.2.3. 随后,柏林是“魏玛共和国/Weimarer Republic (1918-1933)”首都;

3.2.2.4. 再后来,柏林是“纳粹德国/Nazi-Deutschland” (Nazi-Nationalsozialismus/国家社会主义, 纳粹是缩写的音译),又名“第三帝国/ Drittes Reich(1933-1945)”首都。

a. 1933年9月1日,希特勒/Hilter在纽伦堡召开的纳粹党/NSDAP代表大会上首度使用这一称呼。认为这一时期的德国,即“纳粹德国/Nazi-Deutschland(1933-1945)”,

a.1. 是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oemisches Reich(962-1806)”,又称为“第一帝国”,

a.2. 和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徳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又称为“第二帝国”的继承人,

a.3. 故称他建立的“新德国”,即“ 纳粹德国/Nazi-Deutschland(1933-1945)”,为“第三帝国/Drittes Reich”。

b. 希特勒治下的占领地+ 德国本土 ,相当于查理曼/Karl der Große (742-814)帝国的版图(参见1.2.5.1,2.1.1)。欧洲“大一统“,在过往的历史上,主要就是三次:

b.1.1. “查理曼帝国”(800-843)时期 (1.2.5.1);

b.1.2. 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时期(1.7.3.5);

b.1.3. 希特勒”纳粹德国” (1933-1945)时期,参见“认识德国-5”;

b.1.4. 现在,处于“欧盟/EU(die europaeische Union)”状态 (参见2.6.3.1.c.1)。

3.2.2.5. 直到现在,柏林是“两德统一/die 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 (1990.10.03)后的联邦德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1949-1990-- )的首都。

3.2.2.6. 整个柏林唯一中断成为首都的是“二战/Zweiter Weltkrieg/World War II (1939-1945)”后的两德时期(1949-1990),其中,东德(1949.10-1990.10)首都是部分柏林 (西徳首都是Bonn/波恩,1949-1990)。 

3.3. 威廉二世/ Wilhelm II. (1859~1941, 在位1888–1918)

3.3.1. 是“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 (1871-1918)“第一任“德意志皇帝/deutscher Kaiser ”,威廉一世/ Wilhelm I(1797—1888, 在位1861年1月2日~1888年3月9日在位)的孙子。(参见3.2)

3.3.2. 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1819—1901)的外孙 。他母亲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大女儿。(又是一例“政治联姻”,参见1.7.1.3.a).

3.3.2.1. 是这位女王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发动战争,由此开始了“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06-1842.08)”。

a. 现在香港有些以Victoria 命名的地方,就是和“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根据【南京条约】(1841)、【北京条约】(1856)等,割地给英国有关。

b. 某种程度上, 这些在香港土地上冠名“Victoria “,是“英国殖民地”的标志。

c. 当然, 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现在翻篇了,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归。

3.3.2.2. 登上皇位的威廉二世/ Wilhelm II.,羡慕英国的“日不落”版图 (殖民地),还有法国也在亚洲有一个庞大的殖民地。所以,

a. 他大力发展“海军/Flottenruestung”。他自称为“der erste Seeman der Nation/国家的第一水手”。

a.1. 除此之外,“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的扩军,并与周围国家之间的军事竞赛,让邻国感受到了强烈的“火药味”, 不得安宁。

a.2. 这种军事力量的扩展, 是普鲁士的“军国主义/Militaerimus “传统 (参见2.5.3.3.b.2)。

a.3. 我理解,这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Erster Weltkrieg/World War I (1914-1918)的真正起因。

b. 他也要追求“Platz an der Sonne /阳光下的一席之地“。 即争夺殖民地/Kolonie,重新瓜分世界。这就是所谓的”世界政策/Weltpolitk“, 也就是“Koloniapolitik/殖民政策“。这导致“德意志帝国”的”对外政策/Aussenpolitik”失去了“俾斯麦时代”的“理性”和“均衡”,也最终被包围在对其充满怀疑和敌意的国家之中。参见3.1.1.2.a.

b.1. 某种意义上, 也可以理解这是“生存焦虑在”(2.5.3.3)在威廉二世/ Wilhelm II.身上的体现。

o 只是, 时过境迁,对他来说,现在是“德意志”替代了先辈们的“普鲁士”; “德意志的生存焦虑”代替了先辈们的“普鲁士的生存焦虑”。

b.2. 我一直以为, 童年的遭遇,身体的残疾,令他自卑。同时,反过来也促使他特别需要做出些什么,证明自己、肯定自己。这是“生存焦虑”体现在个人的一面。

c. 他所做的这一切, 被身为英国国王的舅舅视为“挑战”,是对英国国家地位的挑战,英国在当时是世界第一强国。

c.1. 因此, “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 “也就失去了英国这个“舅甥盟友”。

o 尽管他本无意去“挑战”英国国王舅舅(参见3.3.2),他只想让德国也能和英国、法国平齐,成为“世界强国/Weltmacht”。他只想“在阳光下取得一席之地/Platz an der Sonne”。

o 可别人不是这样理解的。做事,不能光从自己的角度看,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

c.2. 而英国则与法国、“欧罗斯”结盟--- 结果是,“德意志帝国”被夹在当中。 而这又是“德国”(3.2 注12),自俾斯麦/Bismarck(1815-1898)以来, 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c.2.1. 法国巴黎塞纳河上, 有座“亚利山大三世桥”。这是由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Nikolaus II(1868—1918),以其父亲“亚利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1845-1894)”命名的大桥,作为法俄亲善的礼物,捐赠给法国的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 其实是为了纪念这个结盟。

c.2.2. 波兰/Polen在腓特烈大帝/ Friedrich der Grosse(1712-1786, 参见2.5.4)时代被瓜分后(参见2.5.4.4.e.1), “普鲁士”的东面就是“俄罗斯帝国(1721-1917)“了。

c.2.3. 在这样被对手夹击、包围的处境中,“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 (1871-1918)”是没有可能保卫和平的! 

c.3. “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的”可靠盟友/sichere Buendnispartner”,则是“南面的朋友“

c.3.1.其“兄弟”,“奥匈帝国/ Die Österreichisch-Ungarische Monarchie (1867-1918), 参见2.4.3.1.a

o “这还是俾斯麦/Bismarck(1815-1898)留下的“政治遗产”, 参见3.1.1.1.c.2.3);

c.3.2.还有一个则是意大利 (溯源,可以看到他们都是“法兰克王国/Frankenreich-481-843”的后人。参见1.2.3)。

c.3.3.可是, “帝国”的这两个盟友,互相之间还有矛盾呢。

o 这就是为什么, 俾斯麦/Bismarck(1815-1898)可以在当时把“浆糊”给捣成了。参见3.1.1.2.a.1

o 这再一次证明了俾斯麦的政治智慧 (参见3.1.2.1.a.2.1)。

c.4. 两方”阵营”已经成型。因为害怕被进攻, 敌对双方的内心也越来越焦虑, 犹如惊弓之鸟,惶恐不安。

d. 民众的参政意识也是越来越强烈了,“民主/Demokratie”要求增强了。“königliches Regiment /王室统治”(3.1.1.1.a.1.1),开始有了松动。

d.1. 对于威廉二世的政策 (扩军,并支持军事工业发展, 如Krupp AG/克虏伯公司 --- 一个钢铁业、机械制造业的巨头,还是武器制造商/Waffenschmieden),在议会有不同的声音传出:“Was wir brauchen, sind Buendnisse mit Engliand und Frankreich, Nicht Konfrontation./ 我们需要和英国、法国联盟,而不是对立。“

d.2. 但“王室统治”还是要比“议会统治”占上风。(这也是俾斯麦留下的“政治遗产”,负面的。参见3.1.1.1.a.1.3.)

3.3.2.3. 威廉二世/ Wilhelm II.时代,是帝国短暂生命期限中最幸福的时代, 也被称之为“ersten deutschen Wirtschaftswunder“/德国的第一个经济奇迹。某种意义上说, 这个皇帝是个“幸运儿”,可惜了到手的一副“好牌”!

a. 科技发展和工业发展,带来了经济发展,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der erste Weltkrieg(1914-1918)”.

o 德国人的科技和工业,那时在许多领域领先全欧洲。

b. 民族自豪感, 以及成为“强权/ Grossmacht“ (Deutsche Weltmachtambitionen/德意志世界强国的雄心),也成了“爱国主义/Patriotismus”的一部分 (参见2.5.5.2.b)。

c. 值得一提的是, 现在每年夏天的“柏林森林音乐会/Berlin Waldbühne Konzert”的最后一支曲子“Berliner Luft/柏林的空气”,其实就是以这段幸福的日子为背景而做的。

3.3.3. 威廉二世/ Wilhelm II.是个情绪冲动的人/impulsive, 雄心勃勃/ambitioniert,他急于”想在世界强国的舞台上参与’演出’/ will mitspielen im Konzert der Weltmaechte”,并显示”德意志”不容忽视。和务实、稳健的俾斯麦/Bismarck(1815-1898)完全两种风格 (均衡外交)。当然可惜的是, 威廉二世的总理人选, 也不怎么给力,因而也就无法弥补这个“爱捅娄子”(夸夸其谈/auftrumpfend)的皇帝的不足。

3.3.3.1. 威廉二世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是“德国人的皇帝”。“普鲁士人的生存危机”、“普鲁士的利益/die Interesse von Preussen(2.5.3.3)”,对他来说, 都不是放在第一位的事。放在第一位的是“die nationalen Interessen/ 德意志民族利益、德国利益”。 和他祖宗不一样哈。(参见3.1.1.1.a.2)

3.3.3.2. 1895年1月, 在帝国议会的讲演中, 威廉二世以无比的热情说: “ 俾斯麦推行的欧洲大陆政策十分狭隘, 而今我奉行的是世界政策/die Weltpolitik, 柏林应当是‘ 世界都市柏林’, 德国贸易应当是‘ 德国世界贸易’, 德国与世界的含义是一致的, 因为世界各地都应体现德国政策⋯⋯“ (参见3.3.2.2.b)

 a. 这个狂妄自大、而又紧张敏感、情绪不稳定的皇帝,

a.1. 还自以为很聪明,能力很足. 实际上,他的外交政策和俾斯麦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且还没有足够充分的谋划 (这和俾斯麦,如在“三次王朝战争”之前的谋划,简直是天壤之别, 参见3.1.1.1.c)。

a.2. 当然,他也缺乏像俾斯麦/Bismarck(1815-1898)那样具有高度政治智慧的总理辅佐。

a.3. 他是那么急切地需要“证明成功”,我不得不问一句,是否是童年时代的阴影造成的???(3.3.2.2.b),

b. 而且,我怎么感觉和后来上台的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1945,1933 年1月30日上台就任“魏玛共和国/Weimarer Republik /1918-1933” 总理)是一个调调呢?不管怎样,这两个人都把“德国”(3.2 注12)带入灾难!

3.3.3.3. 1900年夏天,因德国驻华公使von Ketteler被杀,德国派军队镇压“义和团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参见2.3.1.2.b.2)。在给军队做出发动员时,这个皇帝“fordert seine Soldaten zu brutalem Vorgehen auf./命令他的士兵采取血腥行动”,“Pardon wird nicht gegeben/不要同情他们“,”Gefangene werden nicht gemacht./不接受俘虏。“。。。这个载入历史的”Hunnen-Rede/匈奴演讲“ ,向世界展示了可怕的”德国形象“ 。当我看到这一段时,“火烧圆明园”在眼前闪现。。。

 a. Kiautschou/胶州湾(1897-1914), 作为德国的“海军基地/einen Flotten-Stuetzpunkt”,也是在这个皇帝任上被德国人明目张胆地“殖民”了。德国人终于在俾斯麦/Bismarck(1815-1898)后,开始了抢占“阳光下的地盘/ einen Platz an der Sonne”,一个和以前不一样的做法(参见3.1.1.2)。

 b. “Wer uns zu nahe tritt, der beisst auf Granit./谁离我们太近, 他就会咬到花岗石。“也就是,”我们就像花岗石一般,不可侵犯“。威廉二世皇帝的这句话, 体现出其“强人/maechtig”气场。而这是“他想让世人认识的德国”, 着实令人大跌眼镜。

3.3.3.4. 在“奥匈帝国/Die Österreichisch-Ungarische Monarchie (1867-1918, 参见2.4.3.1.a)”皇储夫妇在塞尔维亚被射杀(1914年6月28日)后,这个皇帝的反应是angriffslustig/好斗的。“Mit den Serben muss abgerechnet werden. Jetzt oder nie./ 塞尔维亚人必须被清算。机不可失。“ 逞一时口舌之快,全然不顾, 塞尔维亚后面的”俄罗斯帝国(1721-1917)“;也全然不顾在其两侧的英、法国和”俄罗斯”结盟/Buendnisse!参见3.3.2.2.c.2。

 a. 1914年7月,在德国口头承诺的“无条件支持/bedingungslose Unterstuetzung”(史称Blankoscheck/空头支票)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1. 所谓“Blankoscheck/空头支票”,就是“kann derjenige, der den Blankoscheck bekommt, die Geldsumme selbst eintragen.”/收到支票的人, 可以自己输入金额。

换句话, 就是“egal was du tust, bin ich dabei.”/无论你做什么,我都在你这一边。

b. 威廉二世此时才发现,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还有远在美洲的美国,都成为它的敌人!“Ich habe den Krieg nicht gewollt./我本不想要战争的”。 他这句话是清醒、理智的,可惜, “开弓没有回头箭”!是他自己把决定权(空头支票/Blankoscheck, 3.3.3.4.a.1)交给“奥地利”(2.4.3.1.a 注6)的。

b.1. 他的确希望“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在他手里变得强大,通过军队的实力让世界承认“德意志帝国“的世界领袖地位(像其祖先, 腓特烈大帝/ Friedrich der Grosse- 1712-1786, 参见2.5.4一样),但他从未想过会卷入此大规模的冲突 (他对他的”头脑“过度自信了)。

b.2. 一旦战争开启,就顺着其自身的逻辑朝前推进,没有人能够控制其进程,更不存在所谓的“可控的战争”。这是一个冲动、不计后果、不可一世的后果。

o 从这个角度看,威廉二世所追求的“dann regiere ich selbst“ / 然后我则自己管理(3.1.2.2),其本质还是“Absolutismus/君主专制“(1.8.6.8.a.2),其风险很大。

c. 可是, 威廉二世最终还是选择(尽管当时的议会也是同意的,威廉二世也还是有“不宣战”的可能的, 他真的应该看看英、法、俄的包围圈!可惜, 他的理性无法控制其愤怒的情绪)“die Deutsche General-Mobilmachung/德意志全国(军事)总动员”。”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 “宣战! 

c.1. 因为“俄罗斯帝国(1721-1917)“ 支持“塞尔维亚”;

c.2. 德国以盟友身份帮助“奥地利”(2.4.3.1.a 注6), 需要对“俄罗斯”宣战!

 d. 是他,让好不容易崛起的“德国”(3.2 注12),跌入深渊。是他的无法控制的情绪, 让“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万劫不复。

3.4. 第一次世界大战/ Erster Weltkrieg/ World War I (1914-1918) 

3.4.1. „奥匈帝国/Die Österreichisch-Ungarische Monarchie (1867-1918, 参见2.4.3.1.a)“向“塞尔维亚/Serbien”发出“最后通牒”后,塞尔维亚于7月26日表示接受所有条款. 除了第六条;

3.4.2. 八十四岁高龄的„奥匈帝国“皇帝, Sissi公主的丈夫 Franz Joseph I (1830-1916) 被说服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这是“一次大战”的“南线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Erster Weltkrieg”正式爆发。(参见2.3.1.2.b.2)

3.4.2.1. 于是, “德国”于同年的8月1日, 对俄开战, 这就“一次大战” 的“东线战场”;8月3日“德国”对法国开战。这是“一次大战” “西线战场”(参见3.3.3.4)

3.4.3. 东线-对战“俄罗斯帝国(1721-1917)”

3.4.3.1. 1917年, “俄罗斯帝国”爆发“十月革命/Oktoberrevolution”。“俄国沙皇/Zar”退位 。

 a. “俄国沙皇/Zar”,源自”东罗马帝国/Oströmisches Reich (395-1453)” ,(又名“拜占庭帝国/ das Byzantinische Reich” , 参见1.1.2.2),即”拜占庭/Byzanz”皇帝的名号 Caesar /凯撒。音译为”沙”,加”皇”字,以表示皇帝之意。

a.1. 在“拜占庭帝国/ das Byzantinische Reich”灭亡时,逃亡的“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下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Iwan III。

o 从此,“莫斯科公国”便以”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自居。自称为“第三罗马/ Drittes Rom”,即西罗马/Westrom(1.1.2.1)、东罗马/Ostrom(1.1.2.2)之后的,“罗马帝国/Römisches Reich”(1.1.1)继承者。

o 忽然意识到,地理上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其内心非常亲近西方文化(尽管不受西方待见),是有历史基础的。  

a.2. 伊凡四世/Iwan IV 1547年,加冕成“俄国沙皇/Zar”,从此开始了Zarentum Russland/沙皇俄国(1547-1917)。

 b.  真正的“俄罗斯帝国”(1721-1917)是从Romanov Dynasty皇朝(1721-1918)的首任皇帝,彼得大帝/Peter der Grosse(1672—1725)开始的。

o 所以,本笔记中所提及的“俄罗斯”,就是这个“俄罗斯帝国” (1721-1917)。

 b. 最后一位沙皇是尼古拉二世/Nikolaus II(1868—1918),被“苏联/Sowjetunion(1922-1991)“政府枪决。

o 将近一个世纪之后,在2000年,俄国东正教将被杀害的沙皇全家追封为殉教圣徒;2008年俄国最高法院正式为尼古拉二世平反,宣称他们是受害者。

3.4.3.2. 新成立的“苏联/Sowjetunion(1922-1991)”政府,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Erster Weltkrieg (1914-1918)”。

 a. 1917年的“十月革命/Oktoberrevolution”, 是“苏维埃”的胜利;

 b. 另一方面, 也可以说是“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在东线的胜利。 

3.4.4. 西线- 对战“英法联军“,

3.4.4.1. 因为对法国的“闪电战/ Blitzkrieg“,以及对中立国比利时的占领, 促使了英国出手。

3.4.4.2. 【Im Westen nichts Neues/ 西线无战事】(作者: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 1970) 的背景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的西线。

 a. 像在小说中所提及的, 在战争末期, 1918年,德军中还有不少有头脑,有“Innere Fuehrung (内心导引)”, 懂得思考人。他们不是“职业军人“ (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可以算是“知识分子”), 所以,他们没有被训练成可以“盲目服从指挥和命令”/”nicht blind Befehle befolgen”, 即他们不会“Kadavergehorsam /blinder Gehorsam/盲从”(2.5.4.5.a.1)。

 b. 要使这批人充分发挥战斗力,除了“军纪/纪律“以外, 要使他们”同心同德“很重要;要让他们感觉到, “自己是为值得一战的东西而战”,尤为重要!

o 其实, 这也是毛奇所说的 “ nicht nur auf den Befehl schauen, sondern auch die damit verfolgte Absicht./不仅要看命令,还要看命令背后的意图。”参见2.5.3.3b.4.5).

 c. 现在, 这批人, “不干了”(主观地、客观地)。所以,战争失败,是必然的。

c.1. 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经历了生与死,他们突然意识到:“Und jeder groessere Kasier braucht mindestens einen Krieg, sonst wird er nicht beruehmt.”/而每一位皇帝都至少需要一场战争,否则就不会出名。

o 换句话, 战争从来就是不是百姓想要的。百姓想要的,只是岁月静好。 可是, 皇帝们想要的战争, 最后却是由不想要战争的老百姓承担其痛。

c.2. 主人公Paul Baeumer 杀死了一个法国兵。在当时的情况下,

o “Wir kaempfen nicht, wir verteidigen uns vor der Vernichtung. 。。。Vernichten wir sie nicht, dann vernichten sie uns.”/我们不是在战斗,我们是保护自己免受被歼灭。。。。如果我们不歼灭对手,他们就会歼灭我们 (你死我活)。

o 面对死者, 他意识到:“Jezte sehe ich erst, dass DU ein Mensch bist wie ich.  ... Heute DU und morgen ich.“ /现在我看到,你和我一样是一个人。 ...今天是你,明天是我。

o 直面死亡, 也让他意识到,“Das Leben ist nur auf einer staendigen Lauer gegen die Bedrohung des Todes. ”/生命只是不断潜伏在死亡的威胁中。

o “Der Krieg hat uns fuer alles verdorben. Wir sind keine Jugend mehr. …Wir sind Fluechtende. Wir fluechten vor uns, vor unserem Leben.”/战争毁掉了我们的一切。我们不再年轻(尽管还是十九、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我们是跑路者,(不得已),我们逃离自己,逃离我们的生活。

 d. 忽然觉得, 身而为人,很重要的是要学会

d.1. 用自己的头脑, 独立思考、判断;

d.2.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跟随内心的导引。

d.3. 而这一切,是需要勇气的。就像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所说:“Habe Mut , dich deines eigenen Verstandes zu bedienen”./拿出勇气,使用自己的判断力。

 e. 还是想到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的“Der bestirnte Himmel ue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 /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 ( 【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实践理性批判】 ),这个很重要。

3.4.5. 1916 年8月, 陆军元帅Paul von Hindenburg /兴登堡(1847—1934, 此人后来担任过“魏玛共和国”的总统-1925-1934,在他任上,1933年希特勒当上了内阁总理。)等人为代表的“最高陆军指挥部/die oberste Heeresleitung (die OHL)”,开始接过最高统帅权/die oberste Heeresleitung ,这时已经由不得威廉二世了/ Wilhelm II. (1859~1941, 在位1888–1918)。

3.4.5.1. 他们不仅指挥军队作战,还攫取了国家权力/“sie greifen nach der Macht im Staat”.

3.4.5.2. 这个“德意志皇帝/Deutscher Kaiser”/ Wilhelm II. (1859~1941, 在位1888–1918), “ist der Rolle des obersten Kriegsherrn nicht gewachsten. /和其最高统治者的角色不相匹配“,只剩下了”die Fassade des souveraenen Monarchen./名义上的君主统治权“。

 a. 和他的前辈, 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r Grosse (1712—1786, 在位时间:1740—1786, 参见2.5.4)相比,真是天差地别!他管不住他的将军!

 b. 真是有点“德不配位”,他原来只是能打“嘴仗”呀!可见, 越是在高位的人, 越是需要有稳定的情绪,成稳的性格,一句话,需要健全、成熟的人格。参见3.3.3.2.a.

 c. 所以,其实在1916-1918期间, „德意志帝国“实现的是“军事独裁/Militaerdiktatur“. 而独裁者则是陆军元帅Paul von Hindenburg /兴登堡(1847—1934)和Ludendorff(1865-1937).

3.4.6. 对战美国

3.4.6.1. 因为针对“英国海上封锁”的“无限制潜艇战/der uneingeschraenkte U-Boot-Krieg”(无预警地将每一搜进入封锁区的船只击沉。), 美国向德国宣战。

3.4.6.2. 最终, 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失败。

3.4.7. 德国国内

3.4.7.1. 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战时粮食、物资供应出现问题。 百姓生活潦倒,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药物, 老人、孩子大量死于饥饿、疾病。

3.4.7.2. 同时,百姓反战情绪升起,民主、革命的愿望再次被点燃:要求政府真正实行“parlamentarischer Regierungssystem/议会政府体制“。这是俾斯麦一直在回避的问题 (3.1.1.1.a.1.1), 现在因为战争, 又一次被民众推到台面上。 

3.4.7.3. 威廉二世/ Wilhelm II. (1859~1941, 在位1888–1918)苦心经营的帝国海军起义了, 即“基尔水手起义/Kieler Matrosenaufstand”,由此引发了“十一月革命/Novermber Revolution (1918) ”, “德意志土地” (注1/a.2)进入了·一段混沌的时光。.

 a. 1918年11月11日, 德国“投降/kapitulieren”。“第一次世界大战”/Erster Weltkrieg由此结束;

a.1. 而当时的百姓,还觉得不可思议,不可接受。这可能和军方的(推卸责任的)“阴谋论/Verschwoerungstheorie”相关,  这就是著名的 “Dolchstoßlegende  /背后暗箭说”. 

Die Dolchstoßlegende (auch Dolchstoßlüge) war eine von der deutschen Obersten Heeresleitung   (OHL) in die Welt gesetzte Verschwoerungstheorie, die die Schuld an der von ihr verantworteten militärischen Niederlage des Deutschen Reiches im Ersten Weltkrieg vor allem auf die Sozialdemokratie und andere demokratische Politiker abwälzen sollte. Sie besagte, das deutsche Heer sei im Weltkrieg „im Felde unbesiegt“ geblieben und habe erst durch oppositionelle „vaterlandslose“ Zivilisten aus der Heimat einen „Dolchstoß von hinten“ erhalten. Antisemiten verknüpften „innere“ und „äußere Reichsfeinde“ dabei zusätzlich mit dem Trugbild vom „internationalen Judentum“.

背后捅刀子的传说(确切地说 “背后捅刀子的谎言“)是德国最高陆军司令部(OHL,参见3.4.5)提出的阴谋论,旨在将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事失败的责任主要推给社会民主党和其他民主政治家。它说,德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在战场上保持不败”,只是被国内反对派, 那些“无祖国”民众的“背后捅刀子”。”反犹主义者”还”想象”出,“帝国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敌人”与“国际犹太人”联系起来的“图像”(把锅甩到犹太人身上)。

a.2. 当时,离开奥地利(2.4.3.1.a 注6), 投奔德军参战的希特勒,对德国的投降,也是耿耿于怀。这是希特勒开始在德国登场了。

 b. 威廉二世退位/Abdanken (1918年11月9日).

b.1. 威廉二世输了战争;

b.2. 不仅丢了皇位,还终结了”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和”普鲁士王国/Das Königreich von Preußen(1701-1871)”。

b.3. 他自己, 则逃到了荷兰/geht ins Exil nach Holland,并终于荷兰。

o 相比于处于“革命“时期的法国和英国都有国王被处决, ”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 “的皇帝只是退隐了。 

o 对战争负责,对他来说,是不存在的。受苦受难的, 还是普通老百姓!所以, 对入“公门”(“身在公门好行善”)的人来说,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哪个位置, 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决策。

 c. 成立“共和国/Republik(1.7.3.1.a.1)”--- 1918年11月9日, ”1848年革命“(参见2.6) 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11月9日,在德国,有着特别的含义,还包括:

c.1. 1923年11月9日, 希特勒/Hilter在慕尼黑啤酒馆/Buergerbraeukller的未遂政变/Hilterputsch Versuch. 

c.2. 1938年11月9日,Kristallnacht/水晶之夜(迫害犹太人), 标志着纳粹/Nazi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

c.3. 1989年11月9日, Mauerfall/柏林墙倒塌。

3.4.8. 战后”和平协议/Friedensvertrag”

3.4.8.1. 战后,在巴黎, 由英国、法国、美国主导的”战胜国/Siegerstaaten”讨论,而失败的一方是不参加的。 这就是“巴黎和谈/Paris Peace Conference, 1919”。

 a. 同样是“战败国”,“巴黎和谈“对待“德国”,要比将近一百年前的【维也纳会议/Wiener Kongress (1814)】对待法国,要“狠”很多。(参见2.3.)

a.1. 结果是,“巴黎和谈”的结论,就已经”引发“了下一场战争,即二十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zweiter Weltkrieg (1939-1945)。

a.2. 不得不说,我们老祖宗所说的, “做事要留有余地“,是智慧的。 把人逼的没有出路, 那对方就只能是“铤而走险”、“鱼死网破”了。

a.3. 中国(当时是“北洋政府”时期,1913-1928)作为”战胜国/Siegerstaaten”一方的成员, 也参加了“巴黎和谈/Paris Peace Conference, 1919”。

注13: “第一次世界大战/der erste Weltkrieg (1914-1918)”, 中国以输出劳工的方式参战, 他们的任务从挖掘战壕到管理工厂,无所不包。所以,中国属于“战胜国/Siegerstaaten”阵营。

 b. 三个“和谈”主导国, 各怀心事:

b.1. 法国想要在“德国”(3.2 注12)面前感到安全“Sicherheit vor Deutschland”, 所以,想要拼命打压”德国” (Grossmacht/强国),铁了心要让”德国”放血,割地。。。

b.1.1. 可见, 法国人被德国人真是“打怕”了, 因为一路过来,都是“德国”人先开打的,如

b.1.1.1. “三十年战争/der Dreissigjaehrige Krieg (1618—1648)”,参见1.8.6.6;

b.1.1.2. “七年战争/der Siebenjaehrige Krieg (1756-1763)”, 参见2.5.4.4.d;

b.1.1.3. “普法战争/der Deutsch-Franzoesische Krieg ,1870” ,参见3.1.1.1.c.3”;

b.1.1.4. “第一次世界大战/Erster Weltkrieg (1914-1918) ” 参见3.4.2.1。

b.1.1.5. 唯一的一次法国人先开打,就是1806年拿破仑“称霸欧洲”了 (参见1.7.3.1)。

b.1.2. 现在, 再来看1963年的【爱丽舍条约/ Elysee-Vertrag】(参见2.6.3.1.c.1.4)有多重要,要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谈“也有这样的精神, 世界历史是否是另一种走向?!

o 以战争获取和平,是不会长久的, 会一再陷入“复仇”的境地;

b.2. 英国想要周边平衡“Gleichgewicht”,想要“德国”(3.2 注12)去牵制新生的“苏维埃政府”/“苏联/Sowjetunion(1922-1991)“, 参见3.4.3.2,因此, 德国需要”削弱/geschwaecht”,但不能”太弱/zu schwach”;

o 现在理解, “红色”、“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被西方世界接受过!他们互相争斗, 但是对“红色”却是一致地“排斥”!

b.3. 美国倒是想要“和平/Frieden”,那种“长久的和平/dauerhafter Frieden”,不要再有“战争/Krieg”。可惜, 在“和谈”中, 没能”压住“法国人的”怒火“!

b.3.1. 但是,美国,当时的代表是其总统/Woodrow Wilson(任职期:1913-1921),提出了“der allgemeine Verband der Nation/国家联盟”的设想(die Staaten bleiben unabhaengig, die Grenzen werden nicht verletzt./成员国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倒是被得以“应用”,形成了”Voelkerbund/国际联盟(1920-1946)“。

o 这个和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在【Zum ewigen Frieden/永久和平论】提出的设想, 有得一比。参见2.3.2.3.b.

o 这个想法, 要比【维也纳会议Wiener Kongress (1814)】 的输出有进步了 (参见2.3)。 

o 现在的美国政府,似乎缺乏这样的智慧和格局。

b.3.2. 但是, 作为方案的“创意者”,美国并未加入这个“组织”;同时,美国也未在【Versailles Vertrag/凡尔赛条约(1919年6月28日)】(参见3.4.8.3)上签字。

o 可以理解,无论是“和谈”的结论还是“Voelkerbund/国际联盟”的形成, 已远离美国的设想。

o 这个条约,变成了英法和德国的“合约”。

b.3.3. 因为“成熟度”不够,”Voelkerbund/国际联盟(1920-1946)”无从阻止国际纠纷,不能有效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Zweite Weltkrieg”爆发。

o “二战”后,“国际联盟”的角色被“联合国/UNO/United Nations Organization/Vereinte Nationen”取代,这是后话。看当代的事情, 如俄乌冲突,“联合国”似乎也不能阻止美国行使“老大“的权力。

o “Gemeinsam den Frieden sichern.”/共同维护和平。任重道远啊!

3.4.8.2. 针对“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Kaiserreich(1871-1918)”的,是【Versailles Vertrag/凡尔赛条约(1919年6月28日)】,其主要内容是:

 a. Entmilitarisierung/去军事化,即不能拥有“重型武器/schwere Waffen”,军队的规模也有一定的限制( 不允许超过10万军人),禁止“义务兵役制/Wehrpflicht”。。。一句话,几乎就是完全被解除武装。

 b. Reparationen /战争赔偿,而且是巨额!

o 【“Versailles Vertrag/凡尔赛条约 (1919)】定义的德国赔偿法国的钱, 到2010年才还完。 

 c. Gebietsabtretung/割地 (“德国”丧失了七分之一的土地)

c.1. 西面-法国--- Alsace-Lorraine/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所有权,又回到法国人手上, 参见3.1.1.1.c.3.4;

c.2. 东面-波兰 --- 原来的西普鲁士区域也回到了波兰人手里,参见2.5.4.4.e.1。换句话, 德国东部割让的土地都是原来“普鲁士王国/Das Koenigreich von Preussen”(2.5.3)的土地!

c.2.1. 波兰/Polen在“一战/der erste Weltkrieg (1914-1918)”后,才恢复独立(参见2.5.4.4.e.1 注8)!

o 不得不承认,波兰民族/波兰国家真是灾难深重呀。

c.2.2. 尤其要提及的就是所谓“波兰走廊/Der Polnische Korridor (Danziger Korridor )”。这是“一战”后,割让给波兰一块狭长土地,出海口。因为这个“走廊”,让“德国”又回复到“Preuss”时期的领土不相连状态,属于”德国”(3.2 注12)的东普鲁士地区,成了“飞地/Exklave”。

o 在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r Grosse (1712—1786, 在位时间: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 参见2.5.4) 手里是相连的;

o 在俾斯麦/ Bismarck(1815-1898)手里是相连的。

c.3. 归还所有的海外殖民地/Kolonie, 如中国胶州湾/Kiautschou(1897-1914) ,参见3.3.3.3.a.

c.3.1. 应该还给中国,可因为“二十一条“(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的),所以,胶州湾就到了日本人手里。

c.3.2. 由此触发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是另外的话题。

o 不对外扩张、进攻的中国人, 不断地受到他国列强的抢夺 (“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战争“。。。),还没有能力抵抗和保护民众和国土,连付出牺牲、应该收回的土地, 也被“转卖”!弱国无外交呀。

c.4. “奥地利”独立,(成为”奥地利共和国/ Republik Österreich” 参见2.4.3.1.a 注6.3),“德国”(3.2 注12)永远不得与它合并。(参见3.1.1.1.c.2.4)

c.4.1. 也就是, 永远不可能有包含“大德意志/grossdeutsch” (参见2.6.3.1.a)”区域的“德国”。

c.4.2. 其实, 从“普奥战争”(1866)结束(参见3.1.1.1.C.2),“Deutscher Bund/德意志联邦(1815-1866)“解散, “奥地利” (2.4.3.1.a 注6)就已经是独立于“德国”(3.2 注12)了。

 d. 战争责任方: “Deutschland und seine Verbuendeten sind allein schuld an Krieg”./ 德国及其盟国是战争的唯一责任方,即唯一罪魁祸首。这是在【Versailles Vertrag/凡尔赛条约(1919年6月28日)】是清晰成文的。也就是说, 德国及其盟国, 作为战争发起者, 要对所有损失和损害负责。/“Deutschland und seine Verbündeten als Urheber für alle Verluste und Schäden verantwortlich sind“。 所以, 这个条款, 也被称为“Kriegsschuldartikel/战争责任条款“。

d.1. 这个”allein/唯一“有点“过头”了。“德国”的“强军”、“扩军” ,给其邻居带来不安全感,带来”威胁/Bedrohung”, 是真的,参见3.3.2.2.a。但要“扛下全部”的责任,有失公正。

d.1.1. “Anfang des 20. Jahrhunderts alle erwarten, dass es bald wieder zu einem grossen Krieg kommen koennte.”/ 20世纪初,大家都预料到很快就会有另一场大战.

d.1.2. 而且, 那个时候, “Krieg wird nicht mehr als die schlimmste Sache der Welt begriffen,sondern als , vielleicht, unausweichliche Loesung der schwelenden Konflikte.”/ 战争不再被看作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 而是被看成,也许是解决“阴燃”冲突的必然解决方式。

d.1.3. 在那个年代, 欧洲的每一个强权都随时把战争的可能性列入考量。“Man hat sich gegenseitig immer mehr eingekreist, fuehlte sich immer mehr von den anderen bedroht, wollte womoeglich den anderen zuvorkommen.“ /他们越来越包围对方,越来越感到受到其他人的威胁,可能想先发制人。一句话, 张力是越来越大了,但是,却没人来做”老娘舅“(调解)。

o 现在, 理解了为何在“巴黎和谈”上,美国人要抛出“Voelkerbund/国际联盟(1920-1946)”(3.4.8.1.b.3.1). 但其实, 看看“俄乌战争”, 就知道, 这个“老娘舅”自身需要保持中立,而这个是很难的。

d.1.4. 所以,其实应该是“alle Maechte tragen Verantwortung am Ausbruch des Ersten Weltkrieges.”/欧洲的强权国家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责。而德国, 则对世界大战的爆发,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ausschlaggebend für die Auslösung des Weltkriegs”。

d.2. 这个结论,使得“德国”(即“魏玛共和国/Weimarer Republik/1918-1933)民众难以接受。 也为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1945)的“上台”准备了很好的“借口”。

o 纳粹德国/Nazi-Deutschland (1933-1945) 时期, 

3.4.8.3. “德国(即“魏玛共和国/Weimarer Republik/1918-1933)”在最后通牒的压力下, 经过内斗和政府改组后, 被迫吞下这杯“苦酒”:1919年6月28日,在法国凡尔赛宫(Versailles)镜廊/Spiegelsaal,在“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 (1871-1918)的第一任皇帝,在1871年加冕的地方,签下了【Versailles (Friedens-) Vertrag/凡尔赛(和平)条约 (1919)】,参见3.2. (法国人的做法, 也是够狠的)。

 a. 如果不签字,西方盟国将挥进入德境,导致领土分裂。

 b. 从另一个角度看,“德国”(参见3.2注12)在“一战/der erste Weltkrieg (1914-1918) ” 后,其外部环境“变安全”了。原来是被英、法、俄、“奥匈帝国”团团围住的,现在

b.1. “奥匈帝国/Die Österreichisch-Ungarische Monarchie (1867-1918, 参见2.4.3.1.a)”解体。其主体是“奥地利共和国”(参见2.4.3.1.b.1);

b.2. “俄罗斯帝国(1721-1917)”变成“苏联/Sowjetunion(1922-1991)”,处于“欧洲体系”之外 (参见3.4.8.1.b.2)。

b.3. 剩下的就是英、法了, 且这不是“铁板一块”的“同盟”。(因为他们有不同的诉求,参见3.4.8.1.b)

b.4.   而美国,则是连签字都不签。(3.4.8.1.b.3.2)

 c.  【Versailles Vertrag/凡尔赛条约 (1919) 】令几乎所有的德国人心中的愤怒和仇恨燃烧不息,也让新生的”魏玛共和国/die Weimarer Republik (1918-1933)“背上了重负/eine schwere Belastung.

3.4.8.4. 在【Versailles Vertrag/凡尔赛条约 (1919) 】的谈判中(尽管其实没有德国人说话的份),德国谈判代表团有一个顾问,直得一提。即 Maximilian/Max Weber (1864-1920), 一个博学的人 /Universalgelehrter.

 a. 他是”海德堡大学/Universitaet Heidelberg”走出来的社会学家/Soziologe (又被称之为Heidelberger Geist/海德堡精神)。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o 海德堡/Heidelberg, 一个连空气都是浪漫的小城,是非常值得细细评味的。歌声响起“Ich habe mein Herz in Heidelberg verloren/我的心遗失在了海德堡”。

 b. 在他的著作【Konfuzianismus und Taoismus/儒教和道教】有著名的“韦伯之问”, 即

o 为何中国、印度这样的东方社会,没能在政治、经济、科学乃至艺术领域走上独立于西方之外的理性化道路? 

3.4.8.5. 历史学家在一百年后的今天的结论,【Versailles Vertrag/凡尔赛条约 (1919) 】是失败的。 

o      伏笔也许在讨论条约时、在签字时,就已经埋下(参见3.4.8.1.b.1).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524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813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1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8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7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3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9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7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8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8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9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6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03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0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