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定义优雅?高脚杯里摇晃的红酒,老CD里的华尔兹,华丽考究的衣着,妆容精致,每一件珠宝首饰都搭配得恰到好处。这些词似乎永远属于名流,属于贵族,属于那些出生高贵的人类。他们与生俱来地具有一种优越性,学识,教养,人脉都要高人一等,所以也似乎理所应当的,成为优雅的代名词。
法国巴黎,浪漫之都,我们听过太多有关于它的美誉。但是那些冷冰冰的风景和建筑都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世事纷扰与它无关,它只管不染风尘地延续着美丽的传奇。其实触及到这座城市内核的,还是这座城市的人,台北诚品书店,有彻夜不归的人;上海弄堂里,有密集的人流和急促的吆喝声;广州火车站附近,有数不清的破烂不堪的小旅馆;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狭窄的自助取款机旁,寄居着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巴黎也不是特例,一个城市她再美丽,再风雅,也只是一具空空如也的躯体。支撑起这个城市的灵魂,永远是人啊。是这个城市的人,构成了这个城市的整体性格;也是这个城市的人,让我们能找到彼此共性,跨越千里,找到频率相同的相互呼应的灵魂。今天小编介绍的电影《刺猬的优雅》,讲述了一个来自法国巴黎市井的一个故事。
它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它发生在巴黎左岸葛内乐街七号,不过,它平常得就让你觉得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你的周围。三个主人公,一个早熟早慧的天才儿童,一个极其平凡的门房妇人,一个智慧知性的日本房客。就算是把这样的人设换成是舍管阿姨,传达室大爷也丝毫没有违和感。但是影片,就是讲了一个精致而小巧的故事。
奇思妙想、古灵精怪的天才儿童芭洛玛,早早地看透了人间的真相,感觉到生命的荒谬和虚无。她厌恶世人的庸俗、市侩、愚蠢,丑陋,就像鱼缸里的金鱼,在无休无止的忙碌,却不知道,自己只是在追逐繁星的倒影。她不愿意伪装自己,像金鱼一样在自己的轨道里度过漫长的一生。她甚至策划好了一场在自己生日自杀的行动。她企图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七个月内,寻找一些世间的秘密。
针对这样的棱角分明的少女,别去搭理她,让她长大就好了。当时的小编这样想。小时候的我,也是这样一个古怪孤僻的小孩。不喜欢跟同龄人玩耍,喜欢躲在人群中的角落,小心翼翼地察言观色,甚至有一段时间心情阴郁,计划着逃亡。早早看出世事欢愉只是短暂,生命的更长久处是和自我和孤独的抗争。
所以孤独显得那么理所应当,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常态,甚至生命的本质啊。但只有渐渐长大,才发现,孤独也是分类的,只有处于同一类的人,才能被安全而规整地划定在一个圈子里,甚至不需要密切接触,只需要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他是我的同类。这样就孤独变得不再孤独。只是啊,有的孤独没有同类,于是,画地为牢般地,把自己封锁在一个圈子里。
小的时候有人跟我说过:你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小女孩。这句话我记了很久。也许只是别人的无心之言,但我还是一直告诉自己,你是一个不一样的小女孩,所以你的所想所做,都是因为,你是不一样的。但或许,这种自以为是的不一样,本来就是因为封闭自己,而失去了寻找同类的机会呢?
从前一直觉得,每个小孩子,都在那些小时候的自以为是的成长中,构筑着自己的宇宙,这就表现出长大之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都是自己的宇宙孤独的拓荒者,只有当这个宇宙显现出它基本的轮廓,我们会按捺不住,热情地邀请身边的人入住我们的星球。
但是前几天,小编看到的一则消息,可怕的少年犯犯下的滔天大罪。这也颠覆了我之前固有的看法。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降临人世,他们也可能是恶魔投胎,天生地具有恶魔的因子,这些都是后天的教化无法改变的。一旦纵容他们,他们就有可能变成无恶不作的魔鬼。
所以试想一下,万一芭洛玛渐渐长大,从一个早熟的孩子变成一个真正的杀手呢?还好对门房荷妮的窥探让这个孩子的成长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出入高级公寓的人们,都衣着光鲜,身份高贵,而与此相对比的荷妮,就成为了一个极其卑微的存在。她其貌不扬,体态臃肿,所以在别人看来,她应该是最不起眼的,她的生活状态也不值得关注。她应该日复一日地与抹布,毛线,锅碗瓢盆,冗长的肥皂剧打交道。可是聪明的芭洛玛,早就看出来,荷妮和她的母亲,姐妹不一样,她是个真正优雅的人。
荷妮有一个隐秘的小密室,门缝打开,确是一个书房。她没有上过学,却对读书有着异常的专注与热情。她随口说出的是老电影的台词,书中的句子,眼含泪光,为艺术的奇迹而如痴如醉,她不善交际不求物欲,也不没有美貌名利的困扰。她早就把自己置身在社会准则外的那个地方,不追逐繁星。她抱着那只胖猫咪,在书的环绕中独自度过一天又一天。
“米谢儿太太让我想起刺猬,浑身是刺,一座如假包换的堡垒,但我感觉她只是故意装得很懒散,其实内心跟刺猬一般细致,性喜孤独,优雅的无以复加。” 这是芭洛玛的内心独白。这个聪明的孩子,透过门缝,侦探般地,紧密关注着荷妮的生活。
刚搬进来的 日本住户小津先生,是退休高级音响代理商,他的另类文化和生活态度,在这栋高级公寓掀起了大骚动。他的细腻,识破了荷妮和芭洛玛两人刻意隐瞒的奇特生活,最后和芭洛玛联手挖掘出荷妮不为人知的过去。
因为荷妮猫的名字和她说的话,小津先生第一次见面后马上送她最喜欢的书《安娜卡列尼娜》给她。荷妮收到书后想着要礼貌的回复些什么。荷妮坐在桌子上写着“谢谢您的书,我看不懂”写完又揉成一团,觉得不好,又重新想着写什么,是继续掩饰装粗陋,还是坦然接受。揉过的废纸摞成了一堆。像手足无措反复思量的小女生。
通过对话双方接下书的名言,推测对方实际是爱书成痴的人,男主接着问荷妮猫咪的名字,果不其然是俄国作家,于是男主婉拒一起陪同的要走向电梯的女伴的手,特地过来与门房太太荷妮道别,彬彬有礼地说“谢谢”。言下之意,两人首次见面对话不过三句,却俨然看穿彼此为同类。
他细腻地识破了荷妮刻意隐瞒的深刻与真诚,他是彬彬有礼又对过往情深的绅士。有猫,有怀念的爱人,有音乐有诗歌。他几乎是从一句安娜卡列尼娜的台词和细节之处的荷妮猫咪的名字,来推定荷妮的与他同类的人。
当小津先生出现后,荷妮的刺开始变得柔软,她收起了武装出的尖刻与粗糙,眉眼间开始变得明朗而有力。惺惺相惜的气息里,两个人愈来愈近。而荷妮与芭洛玛,芭洛玛与小津,都在这次微震中,以着相同的频率连接到了彼此。心照不宣的话语,默契十足的厚重安全感,皆因懂得。
送过礼物后男主接着约荷妮吃饭,荷妮不问世事,从来没有逛过街。但为了这次晚餐的约会,荷妮第一次去做了头发,换上了好友借过来的昂贵裙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见男主。男主第四次约荷妮,说希望能与她去他喜欢的餐馆共进晚餐,因为男主希望荷妮那天能够陪他过生日。荷妮开始又拒绝了。因为总是觉得自己怎么能够,怎么可以,自己是一个门房,不应该接受有钱人如男主的邀约。但是后来,荷妮又写了纸条塞进男主的信箱,说,如果您还没有改变主意的话,我愿意与您共进晚餐。接着下午男主就送了一套衣服外加好看的大披肩和鞋子给荷妮,让她不用烦忧着晚上该穿什么。
荷妮就是这样,一直孤独而优雅,情深而克制。“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爱若到深处,就越会担忧。像芭洛玛说的:我小时候,还以为每个人一生下来,说话都有配额,要是忘了给我们说话配额,每个人就会天生都是哑巴,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话可以说,有好一阵子,我都尽量少说。那么爱也是这样,或许爱也有一个总额度,爱一次,就少一份。深爱一个人,就会不自主地克制。所以人会精打细算着自己的感情。就好像面对一个舍不得吃的蛋糕。在拒绝小津先生的矛盾中,荷妮终于不再克制自己的感情。她抱着芭洛玛嚎啕大哭。芭洛玛也不再漠然,拍摄荷妮时,她的脸上有了少女该有的笑容。
结尾处,荷妮死于突如其来的车祸。意料之中,但小编鼻尖还是不禁一酸。一瞬间,三个主人公的命运好像从一个制高点极速坠落,一切欣喜,一切温度,都在这一刻砰然蒸发。这样的悲剧,写实而残忍。荷妮的死亡就好像是芭洛玛生活的一个拐点,她开始放弃自己之前荒唐的计划,重新审视对生命的态度。
这样一个出世的少女,突然之间回到了凡间。孤独和爱是生命的永恒主题,小编喜欢看孤独的片子,因为一切形式的孤独,都会使我们更加接近生命的本真。芭洛玛说:一切戛然而止,这就是死吗?再也看不到您爱的人,如果这就是死的话,那真的跟大家说的一样,是个悲剧。重要的不是死,而是我们死的那一刻在做什么,荷妮,您死前那刻在做什么呢?您准备好要爱了吗?
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干什么,而她那时候只是刚准备好去爱。爱让我们有意义,准备去爱,去接纳,不止是接纳自己,而且是鼓起勇气接纳他人。这样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妙。因为有爱人,因为有人爱。不管在何处,你自己以什么样的身份存在,要相信这么一份爱的存在,让你不再像忙碌追逐繁星的金鱼,而像星星一样可以每天都有期待的活着。
观看过影片之后意犹未尽,小编感觉心中某个不为人知的部分,亦在其中找到了温暖的慰藉。电影没有刻意说什麼,仅是表达一种生存的状态,在我不熟悉的城市却能如此紧密的贴近我心。 我不在巴黎,巴黎却一直这里;我不认识荷妮与芭洛玛,但也许她们就是我的某部分,也可能是你的。
荷妮那个隐秘的书房,正如我们体内那隐秘的组成部分,我们从来不曾想过这部分还会得到慰藉,还会有人共鸣。并且相信它会一直不为人所知下去。直到出现了一个人,他摁对了你的密码,内心那深邃的城堡分崩离析,于是在死之前,你终于知道,除却孤独,你还能准备去爱。
小编觉得,荷妮和小津先生,不仅是芭洛玛孤独的同类,还是她爱的启蒙。当十多岁的天才少女早慧地参悟生死,并用自己的价值观恣睢地抵抗这个让她觉得荒唐的社会时,父母会觉得她需要看医生。当臃肿粗糙的看门人举止优雅,语出惊人,甚是拥有大智之感时,来往受过高等教育的优雅夫人却从未认真与她有过对视。
她的优雅在于刺猬外表下的一颗柔软的心。日常的小感慨里用上电影的台词,为美好的音乐与故事落泪,徜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小心翼翼的保持着这份不为人知的柔软。在她的内心有希望,有文明,有无数对这个世界,这份哲学的思考。熟知一切而不显露,看书只是出于内心的获取。她的心,好像最单纯最诚挚的孩童,又像最睿智最优雅的大师。她远离大多数人”在世间追逐繁星”的理想,不用说多余的交际话语,没有为着利益围绕的人际,她的心,像在伊甸园里优雅的蹲坐品茶的天使。
为什么独独有她,可以在穷苦,失伴侣,被周围人不重视的情况下,仍然把这生活过得像一首诗。仍然可以在历经十几年的孤独沧桑后,有着最纯洁的赤子心,去欣赏每一天的太阳和月光。不用依靠任何外物来缓解生活的焦虑,性喜孤独,她把这孤独清苦的人生,过得无比优雅。
小津先生作为一个风度翩翩的绅士,完全不介意与一个别人眼中平庸不美的门房相交。他是很真诚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与什么样子的人交谈。这种本质的交流更接近人们相处对话的本质。喜欢你只因为你是你,而不是你外表或者身份。“你的本身就让我着迷。”——这是多么罗曼蒂克的相处。
你的猫叫什么名字,在全剧中出现了三次。问的正好是三位主角各自的猫。他们的发问方式如出一辙,同类与否一目了然。不同的是男主猫的名字示意怀念着挚爱的亡妻,女主是家庭氛围的背景延续,荷妮则是自己喜欢的作家。他们在这样一个平行宇宙中相遇了,本来在各自洞穴中隐藏的孤独,开始暗自结出了一朵小小的花来。
高山流水的知音难觅,曲高和寡的悲凉之后,我们总是不禁长出尖锐的刺,抵御严寒,抵制荒谬,抵御规则,抵制侵蚀。我们聊品味,聊理想,聊爱好。在速食的精神中选取相同的认知,将审美与情趣架空到一个高点,获取安全感,消除孤独,寻找“共感”。
《刺猬的优雅》原书中说:呡茶一口,光阴便会升华,一切都改变、一切都升华了。一首不知从何而来的音乐,为成败兴衰皆不可预料的人生带来一丝完美--我缓缓低下头,想起寺庙青苔上的山茶花,想起一杯香茶,此刻外面的风轻拂着树叶,随风而逝的生命凝结成一个没有明天、没有计划的珠宝,人类的命运,摆脱了日复一日的平淡,并饰以光环,超越时间,温暖我宁静的心。
刺猬,有刺想要伪装自己不近人情,不通世故,满身是刺,只愿独处,不愿迁就和随同大众意愿呢。而谁想象得到,在刺猬灰突突的外表下,却是一颗优雅的心,独处的刺猬,有着符合世间一切美好的优雅,自由和柔软。她在面对孤独的这种形式中优雅的对抗着人生这一部永远不曾停歇永远在消逝的悲剧。
这部电影让人感觉亲切异常,没有豆瓣上的小众文艺的标签。我甚至觉得它的情节玛丽苏,充满着少女情怀,而且是一种严肃认真的可爱。愿我们都能通过自由,找到值得让我们变得柔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