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纪伯伦,可能大家接触的并不多。早在1923年,纪伯伦的五篇散文诗就先由茅盾先生介绍到中国。1931年冰心女士翻译了《先知》,为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纪伯伦开阔了文学的窗扉。近十多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一些纪伯伦作品。这位黎巴嫩文坛骄子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知音。
先知中有一篇文章“轮孩子”,这篇文章由冰心先生翻译而来: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上了那静止的弓。
既然孩子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里”,是我们做父母的“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爱”和“自由”,让他们尽可能地去发展自己,成为“生命为自己渴望的儿女”,活出天赋的自我。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由得的成了父母的继承体,而不是独立的个体。不少见到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完成自己不曾实现的梦想,掐断了原本属于他们的梦想。也不乏一些家族企业早就注定了需要后一代的人去承此重担。
父母用无尽的爱包围着你,只为你能够变成他们想要看到的样子。但是谁又能成为别人眼中的谁呢?在童年时代逼迫你学习成长,剥夺了你本该幸福天真的童年,留下的是那残缺的快乐孩提回忆。在成年之后又逼迫你相亲结婚生子,阻断了你向梦想前进的步伐,在最迷茫的人生伴随着父母的呼唤声,于是,你也就如他们所愿的这么完成自己的一生。
现今开放二胎政策,却也仍然有许多人不愿生娃。害怕承担孩子和家庭带来的压力,一个人怎么过怎么快活。害怕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以至于让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更害怕自己还只是个孩子,又怎么有能力教育自己的孩子?
上一代的父母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梦想,把自己满怀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而如今到了我们这一代,若是成了父母,多数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步入自己的后尘,努力创造条件实现他们的梦想。
就像纪伯伦所说的,每个生命都应该是一个个体,不受父母的牵制,是借父母的身体而来,却是造物主的恩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