娴习礼乐的子游
——《论语》中的子游
言偃(公元前506年-- ?),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吴国常熟人,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中唯一的南方人。他是孔子晚年的学生,《论语》中提及八次。言偃才华出众,与子夏同属孔门文学科的高足。文学指诗、书、礼、乐文章而言。他不仅以习礼自见,更重要的是能行礼乐之教。他曾在鲁国做官,出任武城的邑宰,实践并贯彻了孔子有关礼乐之治的教导,故邑人皆弦歌也。言偃还善于识别人才,发现了一位叫澹台灭明的有才干却不投机取巧的人。
据《孔子家语》《礼记》等书记载,言偃在孔子处学习十分勤奋,遇到疑难问题常向孔子请教;孔子也视言偃为他所满意的及门弟子之一,所以,才在子游面前讲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侑睦”的话语,向言偃描绘了他心中的理想社会的美境。也向我们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
子游学成后南归,为江南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孔子评价说:“我门下有了言偃,我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故言偃被誉为“南方夫子”。
言偃死后得到后人的崇敬,累世不绝。唐开元八年(720年),被列为孔门十哲之九,入孔庙受祭。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追封为吴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被封为丹阳公。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被封为吴公。元大德年间,被封为吴国公。明嘉靖年间,被封为“先贤言子”。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朝廷在言偃后裔中设五经博士一员,世代承袭,康熙、乾隆帝南巡时,均派大臣致祭言偃墓,并赐御笔题书匾额。今江苏常熟存有“言偃宅”、“言子墓”等遗迹。
《论语》中提及子游的篇章虽然不多,仅有八次,却非常重要,为我们认识子游提供了有限的资料和想象的空间。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白话】子游向孔子请教行孝之道。孔子说:“现在所谓的行孝,只算的上是养活父母。甚至于就连狗与马,一样都能有人养活。如果对父母没有敬心,这又如何去区别呢?”
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白话】子游说:“侍奉君上屡屡迫切劝谏,这就会受到侮辱了;对待朋友屡屡迫切劝谏,这就会受到疏远了。”
6.1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白话】子游担任武城的宰官。孔子说:“你在那里求得贤人了吗?”子游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时从来不走捷径,如果不是公事,从不到我的屋里。”
11.2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白话】孔子说:“以前跟随我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的弟子们,现今都没在我门下。”德行方面: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方面:有宰我、子贡。政事方面:有冉有、季路。文学方面:有子游、子夏。
17.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白话】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弦歌之声。他微微一笑说到:“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曾听夫子说过:‘君子学习礼乐就会懂得爱人,小人学习礼乐就会易于服从使命。’”孔子说:“诸位!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前面说的话是和他开玩笑啊。”
19.12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白话】子游说:“子夏的门人小子们,对于洒水扫地、应对宾客、礼仪进退等方面,还是可以的,然而不过是细枝末节之事;根本之处都没有,又能如何呢?”子夏听到了说:“唉!言游说错了!君子之道,谁是宜先传授的呢?谁是其后倦教的呢?用草木来打个比方,分其品类是用来区别它们。君子之道,怎么能诬妄传授呢?那些始终一贯的完美教法,大概只有圣人能做到吧!”
19.14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白话】子游说:“丧礼尽到自己的悲戚就可以了。”
19.15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白话】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他的容仪真是难能啊,但是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